朴三村

朴三村

朴三村在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水頭鎮政府駐地北2.1公里處。村委會設在朴里。東連朴一村,西鄰南僑村的西湖、田坂、杏宅、官埔等自然村,南接環球家具城及西錦村的西村、林柄自然村北與朴二村交錯相連。朴三村聚落在福廈公路邊,轄高美、莊宅、勤後3個自然村,總體呈長方形分布,國道324線及福廈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在朴三村交會,境內的福廈高速公路水頭出口處是整條高速公路車流量最大的出口處2008年,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839戶,共2875人。村民除高美自然村部分姓許、勤後自然村姓蔡姓張以外,其餘全姓呂。華僑及港、澳、台胞人數超過該村人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朴三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南安市
  • 人口:2875人
歷史沿革,氣候資源,歷史記載,歷史人物,旅遊景點,經濟建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朴三村(除高美自然村一部分及勤後自然村外),原為朴里大隊所轄,後朴里拆成三個大隊(即朴一大隊、朴二大隊、朴三大隊),此為第三個大隊,稱朴三大隊,後改為朴三村委會。
朴三村宋時屬南安縣太平鄉常安里,元明清屬三十九都,民國間屬樹人保,解放後屬朴里鄉所轄,1958年為朴里大隊所轄,1962年分拆朴里大隊成立朴三大隊,1965年又合併為朴里大隊,1981年再拆出而成立朴三大隊,1984年為朴三村委會。

氣候資源

朴三村四季溫暖,年平均溫度20攝氏度,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有耕地面積579畝,農作物為水稻、甘薯、花生。村西部有果林、龍眼樹。跨區域的丘陵地有相思、松柏混交薪炭林。

歷史記載

原朴里大隊亦稱朴兜村,居民逾萬,皆姓呂,為南安市第二大的村落,因地緣濱海,故有海都“朴兜呂”之稱。朴兜村自古水陸交通方便,境內西面的閩粵古官道上達府城、下抵漳粵,東與北所臨的大盈海港,昔日稱為古船灣,出海直通外洋。唐宋以來,大盈港海市發達,“千帆百舟出入港口”,朴兜附近的大盈,下枋分別於唐宋兩朝設定巡檢司,管理船舶出入。因區位優越,名門望族相繼遷入開拓發展。五代時,楊肅家族遷入高美居住。楊肅以高尚醫德被百姓奉為楊仙公,其後代楊春卿於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建造跨海石橋——鎮安橋,鎮安橋又名安平橋,長三百餘丈(今已廢)。
北宋時,呂璹家族遷入朴兜,呂璹開居朴里後,人才輩出,他十子中有八人中進士,號“十子八捷南宮”。其長子呂惠卿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其侄呂夏卿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當時呂氏家族興旺,門庭顯赫。至南宋末期,朴里的呂大奎得朱熹真傳,成為閩南一代理學宗師。他因拒絕在投降表上籤字,被已降元的蒲壽庚殺害,呂氏族人遭株連,逃遁星散,呂氏家族式微。元明期間,燕山黃氏,金墩黃氏及謝氏等族人入住朴兜,當時海上對外貿易發展,朴三境內的羅田鄉(土名路糴,在勤後村東,今廢)盛況載在水頭東山謝氏家譜。
明中期,倭寇犯境,大肆剽掠,朴兜備受災難。明末清初,鄭成功舉義旗據沿海一帶抗清,清兵駐朴三村境內資壽院二月余,民遭搶掠。繼後,清兵強迫本地居民全部內遷三十至五十里,朴兜及周邊民居全悉被夷平,土地荒蕪,朴里千年文明再度被毀,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本地居民方陸續遷回,重建家園。
自宋而降,朴里呂氏族人因遭兵變災禍而搬遷散居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明清以來,不少族人遷徙於東南亞各地及台灣,從而使朴兜稱為閩台呂姓發祥地,成為著名僑鄉和台胞祖籍地之一。

歷史人物

朴里英賢輩出,燦若星辰,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人類文明,為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楊肅(872——?):字救奚,號樵,五代高美人,是閩南楊氏宗族中的一位開基祖。精岐黃,為閩王后治療乳疾,被宣封為太乙真人,賜官職與金帛皆辭不受,請為里人浚坡,引九溪水灌田,長七里,使數千畝旱荒之地變成肥沃良田,澤被一方,備受推崇。相傳羽化於高田山,故被稱為楊仙公。《閩書》、《泉州府志》《南岸縣誌》皆載有他的故事,朱熹也曾撰聯稱頌,聯文為“仙子友英賢,一局曾消千日瞬;天王旌國手,三軍為浚萬年川。”,高田山(在水頭南僑村)因之被稱為仙公山,他倡議開鑿的水圳也稱仙公圳,千年而下,仙公圳仍然造福後世百姓。
呂璹(1007——1070):字季玉。北宋景佑元年(1034)進士。官至光祿寺卿。勤政愛民,頗若賢聲,漳浦士民感其德,建生祠祀之。稱為鎮國公。
呂夏卿:字縉叔。北宋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官至穎川知府。與歐陽修,宋祁同修《新唐書》、《宋史》稱他於《新唐書》最有功。
呂惠卿(1032——1111):字吉甫。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積極協助王安石推行變法,安石事無叵細,皆與之謀,涉及變法之所有章奏皆出其筆。又與安石子王雱同修《三經新義》,以為變法理論根據。是王安石變法傑出的領導者之一。後率兵守延洲,飭軍務,立戰功,穩定西北邊境。韜略雄才,宋神宗賜其稱他“性與道契,文為詞宗”。一生著作不下三百卷。惜手被毀殆盡,奉存有《莊子義》等。
呂大奎(1228-1276):字圭叔,號朴鄉。南宋淳裕七年(1247年)登甲進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吏部員外郎。因鄉音難改,與人交流有礙,出知興化軍,任間捐俸代中下戶納賦。德裕元年(1275年)轉知漳州軍,翌年元兵入閩,拒降被追殺,年僅四十九歲。後人稱之“泉南名賢……捨生取義”。傳世著作甚豐,其中《春秋或問》20卷收入《四庫全書》。
呂圖南(1568-1640):字爾摶,號天池。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官至南京戶部侍郎,總督糧儲。清廉自守,方正嚴明。崇禎二年(1629年),江陵饑荒,軍民怨恚,變且不測,上疏乞留漕糧三十萬,又截三關稅銀七萬兩,不待覆旨便分發賑濟,奮然以個人身家換取幾十萬軍民性命,以忤旨罷官。回鄉十餘年,組織鄉人築白衣洋、清洋陂兩處水利,又參與修武榮、清溪兩縣誌。有《四書輯譜》等書行世。

旅遊景點

朴三村境內有太乙真人廟,太乙真人廟原是楊肅故居。系古代建築,木石結構,歷代數次修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台灣楊清欽先生率團返鄉拜祖,捐資重修。重修的廟宇面闊三間,上下兩進,中留天井,顯得寬敞雅致。廟宇正廳有神台,上置神龕,龕中奉祀楊仙公雕像,莊相威儀,遊人香客至此憑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太乙真人廟被列為南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後,朴三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一改以農為主要收入的經濟格局,工業成經濟主導,有建材、造紙、輕紡、鞋業、化工等私人企業。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建有不少別墅式樓房。村中的朴里中心國小、幼稚園辦學質量較高,在方圓十里享有知名度。其他社會事業也隨之發展。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南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