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角葉蜂

楊直角葉蜂

楊直角葉蜂,別名楊扁角葉蜂,屬昆蟲綱,膜翅目,葉蜂科,是楊樹的主要食葉害蟲之一,主要危害沙蘭楊等。楊直角葉蜂以幼蟲啃食楊樹葉片,削弱樹勢,影響樹木成長,嚴重時能將整株葉片吃光,甚至造成樹木死亡。根據資料記載,該蟲在國外分布日本、朝鮮、英國、前蘇聯等國家,中國國內僅分布於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在河南南陽內鄉、西峽、淅川等縣發現該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楊直角葉蜂
  • 拉丁學名:Stauronematus compressicornis Fabr.
  • 別稱:楊扁角葉蜂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膜翅目
  • :葉蜂科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朝鮮、英國、前蘇聯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物學特性,防治措施,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蟲體長5~6mm,翅展10~12mm,雌蟲體長7~8mm,翅展12~14mm。體黑色,具金屬光澤,被稀疏的白色短絨毛。觸角9節,黑褐色,被較密的黑色短絨毛,第一、二節的總長約為第三節的1/4,3~8節端部橫向加寬似一直角,基部一側向內收縮。中胸背板有一褐色斑。翅透明,翅痣黑褐色,翅脈淡褐色。前足基節基部,前、中足跗節端部,後足脛節端部、跗節均為褐色,其餘為黃色。
楊直角葉蜂幼蟲楊直角葉蜂幼蟲

橢圓形,長1.3~1.5mm,寬0.3~0.4mm,乳白色,表面光滑。

幼蟲

初孵幼蟲乳白色,漸變為鮮綠色,頭部黑色,頭頂綠色,胸足黃綠色,各足基部具兩個褐色斑點,胸、腹背和兩側面著生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小圓點。第七、八腹節稍向上隆起,末節向下彎曲,呈“S”形。幼蟲共5個齡期,五齡幼蟲體長11~13mm,頭寬1.2~1.3mm。

初為綠色,後漸變為褐色,長7.0mm,寬2.5mm,口器、足、觸角、翅均為乳白色。繭:橢圓形,雌繭長7~8mm,寬3mm;雄繭長5~6mm,寬2mm,初為黃褐色,後期為茶褐色。

生物學特性

在河南省南陽市一年發生8代,十月中下旬以老熟幼蟲入土結繭越夏,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中旬羽化,隔天即產卵,卵期8天,4月下旬第一代幼蟲出現,五月初老熟幼蟲下地化蛹,五月中旬成蟲羽化,當天即產卵,卵期3~5天。5 月下旬初第二代幼蟲出現,旬未幼蟲老熟下地化蛹,6月上旬羽化,6月中旬初為幼蟲期,中旬未入土化蛹,依此共經歷8代。成蟲多在午後羽化,當天即可交尾產卵,卵多產在樹木嫩葉背面的葉脈及表皮下,每雌可產50~60粒。卵多產在苗木背面的葉脈兩側的表皮下,在葉脈上形成月牙形突起。雌蟲產卵1天后死亡。雄蟲壽命2.5天,雌雄比為1:1。卵歷期4~6天。幼蟲孵化後,先取食卵殼上的粘液,半日後取食葉脈附近葉肉,形成圓洞,然後向葉緣取食葉肉,最後剩下葉脈,1~2齡群集取食,3齡後分散取食,有假死性。幼蟲每個齡期多為1~2天,共5齡。幼蟲取食時分泌白色泡沫狀液體,凝固成蠟絲,蠟絲長約3mm,蠟絲留於食痕周圍,形似欄桿。。老熟幼蟲順枝條下樹,鑽入樹基周圍地下20~30mm深的疏鬆土層中或枯枝落葉下吐絲結繭。先上下吐絲做繭筒,然後做繭,做繭需8~12小時,5~6天后化蛹,化蛹後6~8天羽化。越冬幼蟲於10月份,當平均氣溫達15℃時下樹,在樹幹基部土壤中結繭,至來年3月底開始化蛹。

防治措施

1、營造混交林:根據觀察,楊直角葉蜂主要危害黑楊派各品種楊樹,而對毛白楊很少危害,對刺槐一般不危害,可進行楊、槐混交。
2、化學防治:鬱閉度大於0.6的林分,發生量大時,於幼蟲盛發期用敵馬煙劑熏殺,每hm2用藥7.5Kg。在稀疏林分和幼齡林,可向樹冠噴灑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2.5%敵殺死10000~20000倍液。
3、4月下旬第一代幼蟲期,噴灑25%滅幼脲Ⅲ號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