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爺山

楊爺山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下角,和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葉夢熊一樣,被譽為“盛世文宗”的禮部尚書楊起元,他的歸葬地,也因他而改名,被稱為楊爺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爺山
  • 地址: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下角
  • 原名:官田山
曾在惠州建敦仁書院,官田山被稱為楊爺山,

曾在惠州建敦仁書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在楊爺山,楊起元便是“仙”。楊爺山本叫官田山,它並不高,卻因名人而“靈”。
抗戰時期,惠陽縣立第一中學 (今市一中)的校歌這樣唱:“自東坡南渡,文明孕育吾邦,賢哲英豪輩出,首推復所、龍塘。”
所謂“龍塘”,就是明兵部尚書葉夢熊的名號,而“復所”正是楊起元。楊起元,字貞復,號復所,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生於歸善縣城,進士及第,累官至禮、吏部右侍郎攝二部尚書事,是惠州著名的三尚書、湖上五先生之一。
楊起元是明代名儒,尊羅汝芳為師,以理學著。曾任廣州禺山書院山長。治學“以明德、新民、止至善為宗,而要歸於孝、弟、慈”。認為善惡皆人之所有,百姓之惡亦有其根源,聖人之善也有其條件。據此提出:“凡屬於己者,有善務須看到無,無惡務須看到有;凡屬於人者,無善務須看到有,有惡務須看到無。”由此承認人的欲望的自然性和合理性,肯定了人存在的現實性。著述甚富,有《證學篇》、《證道書義》等。宋元以來,儒必闢佛,楊起元卻學不諱禪,儒佛合一,除佛家外,還推廣道教書。
楊起元曾在惠州建敦仁書院,講學永福寺,纂修《惠州府志》;捐資助築平湖堤並作《重修平湖堤記》,盛讚鄉人名無所取,利無所求。而只動於為人之義,力必出身。

官田山被稱為楊爺山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楊起元病逝於惠州,周汝登聞訊作《哭楊復所》詩,詩云:“忽聞訊息不勝悲,白首論交更有誰。脫劍先從心掛樹,援琴不鼓淚盈絲。難忘密語香焚處,一望慈顏月上時。獨恨玄經空竹草,生前寂寞幾人知。”充滿了哀痛和惋惜。
楊起元卒後諡文懿,事跡見載《明史》。楊起元不但是晚明理學的探索者、創新者、實踐者,還是與唐順之、歸有光、湯顯祖等齊名的 “舉業八大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惠州的古代名人之中,學術成就最高、思想理論具有全國性影響的人物,就是楊起元了。
楊起元死後安葬在下角的官田山,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郡人將楊起元祀於鄉賢祠,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吳騫又建五賢祠祀之。舊時惠州府城四牌樓中有一座牌樓刻有“盛世文宗”匾額,就是為楊起元建立的。遺憾的是,五賢祠和牌樓均在抗戰中被破壞;而楊起元墓在“文革”時期被毀,原本佇立墓道兩側的石像要么被炸碎,要么被破壞,連墓磚也被附近農民挖去砌豬欄糞坑。到了今天,楊起元墓更是徹底被填埋,絲毫不見蹤影。
然而,惠州人沒有忘記這位明代理學家、文學家、教育家。久而久之,楊起元墓所在的官田山,被惠州人稱之為楊爺山。楊爺山並不高,卻因此而“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