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漫華

楊漫華,四川省富順縣人,近代名人劉光第、宋育仁、謝持等的同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漫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84年9月
  • 出生地:四川省富順縣
革命家庭,人物生平,

革命家庭

1906年生於縣城的一個反清革命家庭里。這個家庭里的三代男性:楊漫華的叔祖、父親、堂兄,不僅同窗攻讀,而且都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叔祖楊禹昌,年輕時在富順江陽書院時就加入了同盟會,後來在北京陸軍中學任教習。1912年1 月,孫中山在南京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清王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卻假意談判,首鼠兩端,準備消滅革命力量。楊禹昌結同盟會員數十人,伺袁世凱出朝,用炸彈狙擊之,誤中副車袁賊逃脫,楊禹昌及張先培、黃之盟被捕,壯烈犧牲,時年二十七歲。安葬於北京萬牲園內,與彭家珍共稱為四烈士墓。
父親楊子云,清末秀才,性尚俠義,有革命思想,是縣中第一個剪掉髮辮的青年,後入成都尊經書院讀書。1907 年和謝持、曹叔實、廖澤寬等同時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過滬州起義和成都起義。他原與謝持有隙,但成都起義失敗後,卻賣掉妻子的釵環,支持謝持去上海繼續進行反清革命,為四川黨人所敬重。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中,先是富順縣保路同志會領導人,後受命奔走於川南各州縣,組織反清武裝鬥爭。冬月,和曹叔實等成功地領導了自流井鹽場的獨立起義。辛亥革命後,又參加過熊、楊的討袁之役。歷任四川省議會議員,和曹叔實等被譽為議員中之錚錚有聲者。楊漫華的堂兄楊銳初也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革命黨人之一。1956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時,楊漫華作《民革紀念詩》 云:“巨著宏漠啟後輩,吾家三代盡追隨。”即是指叔祖、父親、堂兄追隨孫先生草命故事。

人物生平

楊漫華自小聰穎好學,受到兼善書畫的父親之鐘愛。五歲即猛池習書,稍長又學國畫。在隨父遷居成都,進中學讀書時,書畫已有造詣。由於她父親就是剪辮子、反纏腳的熱情倡導者,所以楊漫華一雙天足,未受過纏腳之苦。1927年中學畢業後去上海,在父親至交謝持先生(時任中央監委、國府委員)的幫助下,她以烈士後代獲得助學金,在北京藝術學院授完大學教育,和畫家許士騏結婚後(謝持先生在上侮為其主婚)共同留學法國。魯迅先生《以腳報國》一文,即是指楊漫華夫婦在遊學歐洲時的一段故事。回國後,一直執教於京、滬,是民國時期有名氣的女書畫家之一。
建國以後,楊漫華在北京文史館供職。和所有老年一人一樣,她十分懷念故鄉風景如畫的小西湖,濃郁蒼翠的鐘秀山和湖畔臨池學書的故宅。1983年,富順縣誌編纂委員會給她寄去了家鄉的風物照片,向她徵集先輩的革命事跡。當得知西湖邊的故宅尤存時,病癱在床的楊老感動得哭出聲來。她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歸思,促使她決心在病癒後回鄉一游,以償夙願。她在病榻上掙扎著整理了舊稿《辛亥革命富順見聞》和《楊禹昌、謝持、曹篤,寥秋華、楊子云辛亥革命事略》等重要史料。這些珍貴的遺墨,成了她對故鄉的最後奉獻。1984年9月,這位愛國老人,溘溘逝於北京宣武區康樂里,終年七十八歲。侄女楊朝玉為之料理後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