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民居

楊氏民居

楊氏民居是中國西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楊氏民居的主人楊守魯(楊宣哲)(1848—1917),是楊尚昆的堂伯。楊氏民居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仿故宮建築,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16平方米,一共四進,有大小廳堂51間,108扇門。電視劇《凌湯園》曾在此拍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氏民居
  • 地理位置:重慶歷史文化名鎮—雙江鎮正街
  • 景點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楊氏民居
民居簡介,民居構造,

民居簡介

楊氏民居位於潼南縣城約10公里的重慶歷史文化名鎮—雙江鎮正街,是一座展示中國清代建築藝術、歷史文化的仿故宮建築。它於清光緒四年至十六年(1878—1890)完成,大院呈長方形,山牆多為馬頭形,圍牆起伏呈駝峰形,脊上塑有仙人、走獸、檐下襯枋、懸瓜,院內有最為精美的鏤空雕刻“雙獅戲繡球”及“雙獅解帶”,還有西南地區保存最好的小姐繡花樓,上百年的樹木臘梅、葡萄。閩劇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16平方米。共有51間房屋廳堂,108扇大門,大小天井10個,300餘堵風格獨特、樣式精美、工藝精湛的雕花門窗。1992年全國民俗民居研究會專家觀後讚嘆該建築:“全國罕見”西南第一”目前為我國保護完整,規模宏偉,最具特色的民俗、民居建築之一。1993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重慶直轄後,重慶市人民政府於2000年8月再次列民居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民居

民居構造

楊氏民居第一道門內,有一道圍牆將大宅分為內外兩部分。圍牆外面是家丁(相當於現在的保全)住的地方。當時楊家的家丁有一個班。再往裡走,這裡兩邊是迴廊,每天貼身保鏢坐在這守護。這道門叫中門,現在已被破壞。楊家一般辦紅、白喜事,或有貴賓到家時才打開中門迎接。天井裡的左右兩棵臘梅,這可是上百年的臘梅,每到冬天,臘梅開花香飄四庭,引來無數遊人。人們都說百年臘梅最有靈氣,右邊的那棵原本和左邊那棵一樣茂盛,可是在1998年楊尚昆主席去世後,右邊的臘梅就悄悄枯萎漸漸死去,但它又沒有完全枯死,最後剩下一枝,如今又長得非常茂盛。老百姓都說,這是尚昆雖然身體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存。
楊氏民居中堂:過去宴席就擺在這。原來中堂里有一座精美的神龕,是用了三年的時間才雕刻完成,破四舊時被破壞掉了。這座大宅修建了十二年,雕樑畫棟又花三年,總計用了十五年才完工。所以當時老百姓有句俚語:小娃拜師學木匠,結婚三年才出師。形容房子修建時間之長。當時房子修建好了,楊老爺想炫耀一下,就問小木匠,“你看,我這房子修得怎么樣?”小木匠指指這大梁道:“梁大好吊頸”,又指著中門說:“門大好抬喪”。氣得楊老爺要將小木匠捆綁毒打。小木匠靈機一動,馬上補充:“千年死一回,萬年死一雙”。恭祝老爺一家人長壽,楊老爺才轉怒為喜,免去一頓責難。
跨過一道高高的門坎,就是第三層天井。天井裡種有一顆葡萄,大戶人家都喜歡種,因為葡萄結的子又多又密,象徵著多子多福。抬頭看,就可以看到兩個雲托,雲托的作用一是支撐,二是美觀。這兩個雲托與別處的雲托不一樣,房屋設計者巧妙地將這房子的修建完工時間留在雲托上了,右邊的雲托雕刻的是兩隻公雞,公雞打鳴一天開始,那么在雲托的小方塊里刻有:建於清光緒四年,即1878年。左邊的雲托雕刻的是一隻梅花鹿,鹿通“祿”,功名利祿,事業成就,那么雲托的小方塊里刻有:成,清庚寅年,即1890年。所以說這座大宅修了十二年是有歷史根據的。楊氏民居獨具特色的是大門,這門的兩面刻有大小兩個圈圈,大的代表著太陽,小的代表月亮,楊老爺是希望他這座房子吸收日月的精華,與天地共存。
大宅的最後一進,設有堂屋,最為莊重,雕刻也最精美。堂屋屋檐左右兩根斜撐上的鏤空雕刻,技藝精湛,嘆為觀止,左邊雕刻的雙獅解帶,右邊雕刻的是雙獅戲繡球,都來源於民間傳說故事。堂屋大門兩邊刻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圖案。如:鐵拐李的葫蘆,蘭采和的提籃、韓香子的洞簫、呂洞賓的長劍……
楊氏民居里還有三寸金蓮住的小姐樓,這可是西南地區保存最好的小姐樓。過去的小姐要裹腳,所以樓梯又窄又短,樓梯間有一間不足兩平方米的小巧玲瓏房子,那是小姐用來沐浴的地方。
楊氏民居的後花園裡有一扇門,這道門是專為小姐初一、十五進廟上香而開的。因為過去封建禮教很嚴,小姐大門不許出,二門不許邁,只能從後花園直接上轎。
楊家下人住房,被高高的圍牆隔在外面,體現了解放前嚴格的等級制度。這裡還開有一道門,叫側門,“富在深山有遠親”,窮親戚來了,不能從大門入內,只好走側門。《紅樓夢》里,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從這樣的側門進去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