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慕琦

楊慕琦

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1886年6月30日—1974年5月12日),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1909年至1928年間於錫蘭任職,官至首席助理輔政司兼錫蘭行政局秘書,後來先後於獅子山巴勒斯坦託管地服務,期間曾任獅子山護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級專員。楊慕琦自1933年至1938年任巴貝多總督,1938年至1941年任坦噶尼喀地區總督,兩段總督任內以推行改革著稱,獲得英廷肯定。

楊慕琦爵士在1941年獲任命為第21任香港總督,並於9月就任,但三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軍香港,爆發香港保衛戰。幾經奮力抵抗後,楊慕琦在1941年12月25日“黑色聖誕節”向日軍無條件投降,淪為戰俘。他在戰時先後被監禁於香港半島酒店、台灣及瀋陽,後期受盡非人折磨。二戰在1945年8月結束後,楊慕琦沒有立即復任港督,而香港事務則暫由軍政府打理,直到他於翌年5月復任為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慕琦
  • 外文名: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屬印度
  • 出生日期:1886年6月30日
  • 逝世日期:1974年5月12日
  • 職業:香港總督
  • 畢業院校伊頓公學劍橋大學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殖民地生涯,巴貝多總督,香港總督,楊慕琦計畫,晚年,為政舉措,個人榮譽,家庭成員,

人物生平

戰後楊慕琦爵士試圖在香港推行稱之為“楊慕琦計畫”的政治改革,計畫成立民選市議會下放政府權力,但礙於地區局勢及其他客觀條件所限,他復任僅一年而於1947年5月退休後,有關改革未獲繼任港督葛量洪爵士支持,使改善陷入停頓狀態,後來更以流產告終,此後香港長時間也再沒推行重大政治改革。楊慕琦,英國殖民地官員。1933年至1938年在任巴貝多總督,期間推行不少改革,貢獻良多。在1941年9月,楊慕琦獲委任為第21任香港總督,惟日本隨後在同年12月發動太平洋戰爭,繼而入侵香港,最終楊爵士在12月25日向日軍投降,淪為戰俘,開展了香港3年零8個月艱辛的“日治時期”。楊慕琦在戰後1946年復任港督,任內提出“楊慕琦計畫”,試圖改革香港政治,但礙於中國大陸局勢不穩,方案以流產告終。

早年生涯

楊慕琦在1886年6月3日生於英屬印度,是威廉·麥克沃思·楊慕琦爵士,KCSI(Sir William Mackworth Young,1840年—1924年)在第二段婚姻中,與弗朗西絲·瑪麗·埃傑頓(Frances Mary Egerton)所生之第三子。弗朗西絲之父親羅伯特·艾爾斯·埃傑頓爵士(Sir Robert Eyles Egerton)曾經擔任旁遮普的副總督。
1941年港督楊慕琦領英殖民地官員渡海投降1941年港督楊慕琦領英殖民地官員渡海投降
至於楊慕琦的父親W·麥克沃思·楊慕琦爵士是印度的殖民地官員,曾先後擔任邁索爾的駐留官(Resident)、古爾格(今果達古)的首席專員以及旁遮普副總督。
雖然生於印度,但楊慕琦早年卻被送回英國英格蘭接受教育,曾經先後入讀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英皇學院。畢業以後,楊慕琦在1909年到英屬錫蘭加入當地的公務員體系,從而展開其殖民地公職生涯。後來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楊慕琦遂在翌年從軍。

殖民地生涯

大戰完結後,楊慕琦重回錫蘭的殖民地政府,此後一直官運亨通,除了在1923年獲委任為首席助理輔政司外,又在1928年被改調到西非的獅子山殖民地政府出任輔政司一職。自1930年至1933年,楊慕琦復被派到巴勒斯坦託管地擔任政府的首席秘書,此後再次調遷,前往大西洋,在1933年8月5日起,正式出任懸缺多時的巴貝多總督兼三軍總司令。

巴貝多總督

在他上任總督以前,巴貝多的主要經濟命脈(蔗糖)因為長期歉收,使經濟在1930年代陷入衰退,並導致失業率急升。為此,楊慕琦任內著手於解決失業問題。儘管當時政府因經濟欠佳而收入減少,但他卻花比以往更多的金錢到貧窮地區以發展社會服務、教育和醫療,另外,不同的委員會亦相繼成立,以專註解決不同的民生問題。與此同時,楊慕琦又趁機會進行社會改革,在議會引入其他聲音,以圖改變農場主長期壟斷經濟的不公局面。

香港總督

在1941年9月10日,楊慕琦獲任命為第21任香港總督,接替以健康理由辭職的羅富國爵士。楊慕琦抵港後在9月25日第一次召開立法局會議,當時香港市面仍未料到兩個多月後日軍會入侵香港,楊慕琦更想不到三個月後自己竟為日軍所擄。其實,日本早於1937年全面發動侵華戰爭,並在1938年10月占領廣州。由於其時日本未與英國宣戰,所以香港未受戰火波及,但受內地嚴峻局勢影響,港府雖然保持中立,但實際上自羅富國爵士港督任內,香港已經加緊備戰,以防他日日本揮軍南下。不過,雖說加緊備戰,幅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在楊慕琦上任港督的時候,香港僅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約11000人,再加上本地義勇軍1387人。此外,在他上任以前,英軍駐遠東三軍總司令曾向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請示,要求增兵香港布防,但邱吉爾認為香港根本無險可守而加以拒絕,由此可見,香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防守仍然十分脆弱。
1941年港督楊慕琦領英殖民地官員渡海投降1941年港督楊慕琦領英殖民地官員渡海投降
正因為英方相信日本不會宣戰的關係,雖然大批難民從內地湧入香港,但市面情況則仍然一概如舊。後來加拿大在1941年11月派遣一批為數1975人的援軍駐守香港,可是楊慕琦亦未有任何進一步的增兵行動,而他本人甚至在12月6日前往半島酒店出席慈善舞會,香港表面上可謂一片歌舞昇平。
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突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珍珠港的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遂一觸即發。珍珠港事件發生當日,楊慕琦始悟情勢不妙,於是頒布動員令,並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翌日12月8日(因時差關係,實際上僅是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的數小時之內),日軍首次進攻香港,率先在上午8時30分以戰機轟炸啟德機場,香港僅有的五架空軍飛機遂遭徹底損毀。此後不出48小時,英軍雖然奮力防守,無奈寡不敵眾,駐港英軍“兵敗如山倒”,新界防線全數崩潰。到12月12日,九龍半島已經完全陷落,日方於是在12月13日派員到香港島,以大炮和空襲為威脅,迫使英方投降,結果被楊慕琦當面加以拒絕。
楊慕琦拒降以後,日軍再度大肆進行空襲,並成功在12月18日和12月19日,分別在三個不同地方登入香港島,與英軍展開激烈戰鬥。到12月21日,邱吉爾曾致電報到香港,鼓勵守軍抵抗到底,並表示守軍“不要有任何投降的構想”,惟當時英兵已經潰敗,邊戰邊退。自12月21日至12月24日,英軍雖然作出最後的頑強反抗,但始終未能擊退日軍。在1941年12月25日聖誕節,楊慕琦發表聖誕文告,鼓勵士兵奮戰。但到下午3時,守將莫德庇少將向他表示英方已再無力還擊,楊慕琦於是先設計送走所有軍政要員離開香港,並決定投降。
在12月25日下午4時,英方前線開始舉白旗,一小時後,英方派員到日方司令部請求投降,但由於日方要求英方投遞降書,所以英方要至晚上6時20分才正式投降。結果,楊慕琦乘天星小輪渡過維多利亞港,在當日晚上7時與日方在九龍半島酒店內舉行投降儀式。投降儀式由酒井隆中將主持受降,而英方代表則有楊慕琦和司令莫德庇等人。由於空襲導致停電,所以楊慕琦要在灰暗的燭光下簽署無條件投降的降書。自此,香港正式淪陷,開展長達3年零8個月的艱苦歲月。至於楊慕琦向日軍投降當日,由於正值聖誕節,所以史稱當日為“黑色聖誕節”。由開戰至此,兩者僅距18日而已。
楊慕琦在昏暗燭光中簽署無條件投降檔案楊慕琦在昏暗燭光中簽署無條件投降檔案
楊慕琦投降翌日,英方正式全面停火。而楊慕琦本人自簽署投降條款當日即淪為日本的戰俘,並先後被囚禁於香港赤柱和中國東北瀋陽的戰俘營。一直到1945年8月,隨著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楊慕琦才獲得釋放。釋放以後,楊慕琦未有立即復任港督,而是先回英格蘭休養,並由前輔政司詹遜組織臨時政府。不久以後,又由夏愨少將組織軍政府,進行軍法管治。

楊慕琦計畫

香港光復半年以後,楊慕琦在1946年5月1日重新復任香港總督,結束了臨時軍法管治。在同一日的立法局會議上,楊慕琦又大膽提出政改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責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務”。到是年10月,楊慕琦正式推出建議書,當中建議香港應設立一個市議會(Municipal Council),三分之二議員為民選,其餘三分一則屬委任;另外,在民選議員部份中,一半由華人直選,而另一半則由洋人直選。構想中的市議會最初可負責管理消防、康樂場地和市政局,到日後情況許可的話,更可以管理教育、社會福利和公共建設,甚至於公共事業。
根據方案,為配合市議會的設立,立法局內的官守議員議席會由原本的9席減至7席,非官守議席則增加一席至8席。在官守議席中,5人會是當然議員。而在非官守議席中,4人由非官方機構推舉,另由太平紳士中選一人,商會中選一人,以及從新成立的市議會推選2人。港督仍會是立法局的主席,繼續享有投票權。
方案推出以後,被通稱為“楊慕琦計畫”。表面上,方案雖然容易推行,但由於各界未能就市議會職能達成一致意見,以致方案遲遲未能落實。而即使華人可在方案取得利益,港府也沒法得到全體華人社會的贊同。到1947年5月,楊慕琦任滿離職,以61歲之齡退休返英,但其方案始終未能取得共識。

晚年

楊慕琦卸任港督以後,選擇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職,晚年退居於英國英格蘭的溫徹斯特,最後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歲。

為政舉措

其實,楊慕琦在早年的殖民地服務已顯露出支持改革的作風,因此他上任巴貝多總督一職以後,便企圖打破長久以來白人控制巴貝多政治的局面。例如在1936年的時候,楊慕琦就起用了當地的白人改革主義者基思·沃爾科特(Keith Walcott)為律政司,並且兼任議會議員,以便反映改革派的聲音。到翌年,他又率先委任當地黑人厄爾斯金·沃德(Erskine Ward)為法官。沃德本人是民主聯盟的成員,也是議會首位黑人之一,因此楊慕琦的委任特顯他對民主與自由的重視。相反,巴貝多的保守農場主和商人卻因此而倍感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委員會的主席是改革主義者,另外又有兩人是黑人,至於農場主和商人則占4人,反映出楊慕琦儘量尋求社會各界的均衡參與。委員會在同年11月發表了報告,報告表示巴貝多應該引入退休金制。
報告表發表以後,適逢巴貝多在1937年7月爆發要求推行退休金制的騷亂,楊慕琦於是藉機在10月將準備多時的草案提交議會。引入退休金的草案曾在議會和立法局引發了一連串的辯論,不少地主、商人由於不願增加財政負擔而加以推搪之餘,又指政府的財政狀況將來可能不足以負擔退休金的支出。然而,草案最終仍然得到三讀通過,並在1938年5月1日起落實。法例通過以後,在巴貝多連續居住滿20年的長者,均可在每星期取得1先令6便士的退休金。
楊慕琦在巴貝多的政績斐然,得到了倫敦殖民地辦公室方面的肯定。因此自1937年11月至1938年2月,他獲委任兼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護理總督一職,以接替因表現未如理想而被撤換的前總督弗萊徹爵士(Sir Arthur Fletcher)。到1938年3月,楊慕琦卸任巴貝多總督一職,隨即調往坦噶尼喀地區,自1938年7月8日至1941年6月19日出任坦噶尼喀地區總督兼三軍總司令。
楊慕琦卸任以後,由葛量洪爵士在7月25日接任港督,他上任以後,內地正值國共內戰,其後中國共產黨又在1949年成立新中國,兩件事都觸發大批難民在戰後涌港。基於當時香港與鄰近地區局勢不穩,再加上香港前途不明朗,“楊慕琦計畫”被一再拖延,至1952年10月,港府更正式宣布放棄計畫。

個人榮譽

C.M.G. (1931年)
K.C.M.G. (1934年)
G.C.M.G. (1946年)
有別於大部份香港總督,香港並沒有任何道路或建築以其名字命名。

家庭成員

楊慕琦有一名妻子,名叫約瑟芬·瑪麗·普賴斯,CStJ(Josephine Mary Price,?—1977年4月10日),而她的父親則名叫沃爾特·C·普賴斯(Walter C. Price)。楊慕琦和約瑟芬育有2名兒子和2名女兒,當中,以布賴恩·沃爾特·楊慕琦爵士(Sir Brian Walter Mark,1922年8月23日—)最為有名。布賴恩·沃爾特·楊慕琦爵士是英國資深教育工作者,曾長年擔任查特豪斯公學的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