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祿(中國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天祿(公元1882年一公元1948年),字石渠,號農人,別號南溟巨海,紅火道人等,大理鶴慶甸南楊李登村人,白族

楊天祿是民國時期國內有名的畫家,也是鶴慶婦孺皆知的白族大畫家,當地人稱之為"畫痴","迂老","仙人"和"神筆"。他的國畫作品在丹青高手雲集的上海,南京也占有一席之地,許多作品曾在昆明,上海,南京等地出。《鷹》和《鐘馗》曾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他所繪《百雀圖》《烏龍圖》《鐘馗捉鬼圖》等,至今為人珍藏。

楊天祿自幼酷愛書畫,博學多才,除繪畫藝術有較高成就外,還長於書法、篆刻,也潛心學習醫理、針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天祿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日期:1882年
  • 逝世日期:1948年
  • 職業:畫家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民眾
人物生平,繪畫特點,代表作,

人物生平

幼年曾在鶴慶龍華山下讀私塾,後來結業於雲南省優級師範學校。
楊天祿自幼酷愛書畫,早期他注重工筆重彩畫,後改水墨大寫意。善於以最簡括洗鍊的筆墨應物傳神。其書法真、草、隸、篆均妙,風格渾厚獨步。
中年後,出遊四川、浙江、上海等地,以墨會友,開拓眼界,融諸家之長,不斷使繪畫技法有新突破。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楊天祿不得不離開上海,回到家鄉雲南,後在省政府找到了一份秘書的工作。任職數月之後,由於實在看不慣官場的種種惡習和醜態,棄官回到家鄉鶴慶,在縣城中學謀到了教授美術的差事,同時兼任衛生教員,並在學校大門的對面開了一個醫館,取名為“太古醫廬”。
1946年抗戰勝利後,上海的畫友寫來信函,邀請他再回上海舉辦畫展。然而終因年紀已大,沒有成行。
1948年,病逝於家鄉鶴慶,終年68歲。

繪畫特點

其用筆用墨,善於隨機應變,著力追求生動,從而達到筆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似與明人徐謂一脈相承,深得寫意畫風之精髓。楊天祿的繪畫作品,用筆疏簡透秀,追求以韻取勝。他對墨色的滲化浸潤極有把握,將濃就淡,以力就深,在墨的濃淡變化中生髮出萬千氣象。其用墨以“元氣淋漓幛尤濕”為特點,融之於形以助其神機。
在濃淡交織的墨跡中,處處有生命的體現和情意的流動,達到了中國水墨表現的最高境界。僅觀楊天祿筆下的《烏龍圖》,即可見有的濃墨深化,作煙雲飄渺狀;有的淡墨輕染,為空間遙遠之隔;有的重筆勾畫,使“龍”翻騰於紙上。令人拍手叫絕。

代表作

從楊天祿的傳世之作看,用筆用墨都有過前人之處,而且對自然物象有獨特的認識、感悟和把握。筆尖生機獨存,一花一木或禽鳥魚蟲等都顯得神韻十足、妙趣橫生,最能反映楊天祿渾厚筆墨功夫和應物象形表現的鳥禽類代表作如《卓立英風》,可稱大理白族著名畫家作品中的一件藝術珍品。他的作品《鷹》和《鐘馗》上世紀30年代曾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