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榮(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大榮,男,漢族,1954年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受聘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知識創新基地首席研究員和“協同進化研究”學科負責人。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雲南省重點研究項目、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等項目12項,參加國家、省(院)、部委研究項目21項。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2~3等獎七項。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和雲南省有特殊貢獻專業技術人才;中國第一屆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目前主攻方向是進化生態學,主要從事動物與植物間協同進化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大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簡介,研究方向,學術兼職,課題項目,獎勵情況,榮譽稱號和獎勵,主要學術論文,專著,社會評價,

簡介

1972~1973年:於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下鄉當知識青年。1974~1977年:於中山大學生物系昆蟲學專業學習。
楊大榮
1977~2000年: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從事動物(主要為昆蟲)生態學、生物學、形態學等研究。曾先後對農業病害蟲、經濟作物病蟲害、生物資源、藥用和工業用昆蟲資源開展過研究,並取得相應的成果。先後被昆明動物所聘為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研究項目、雲南內省重點項目、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等研究項目11項,參加18項。先後任課題組長、學科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2000年~現今:於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從事“物種相互作用與重要物種協同進化關係”研究。被聘為創新基地研究員和項目負責人。

研究方向

研究興趣:動物學,生態學,昆蟲學,中藥學。
進化生態學:動植物相互關係協同進化研究
資源昆蟲學:生物學、生態學、種群與多樣性研究
中華冬蟲夏草培植:有中國冬蟲夏草之父之稱

學術兼職

雲南省昆蟲學會副理事長
雲南省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
雲南生態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發明家協會會員
中國青年科學技術協會會員
雲南昆明地區專家委員會成員

課題項目

在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資金面上基金
2006~2009:榕小蜂性比率的調節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670358)(參加)
2006:榕樹與榕小蜂國際學術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610303033)(主持)
2005~2008:榕樹非傳粉小蜂對榕—蜂互惠共生體系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571507)(主持)
中國科學院項目
2007~2011:青藏高原瀕危真菌—冬蟲夏草形成機制。(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項目,KSCX2-YW-G-024)(主持)
2008~2011:鈍葉榕與三種不同屬小蜂的相互關係。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青年人才領域前沿項目。(參加)
2008~2011:榕—蜂互惠系統中傳粉特徵的演化。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項目。(參加)
2008~2011:中國被毛孢優良菌株的選育。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項目。(參加)
2007~2010:榕樹與榕小蜂種質資源保護對策。中國科學院植物園與生物分類學研究項目,KSCX2-YW-003(參加)
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
2008~2010:榕樹隱頭果內生真菌寄主專一性與物種多樣性研究。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項目,2007C105M(參加)
已完成研究的主要項目
國家攻關項目
2003~2005:冬蟲夏草培養技術研究(二級課題主持)(2001BA701A08c)
國家重點自然科學資金
1995~1998:中國典型地帶土壤動物研究。(重點基金;二級課題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資金面上基金
2001~2004: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榕小蜂傳粉生態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170171)(主持)
2002~2005:榕小蜂交配機制對榕樹繁殖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30200220)(參加)
1995~1997:青藏高原蟲草菌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的研究(參加)
1990~1993:(39070156)青藏高原蝠蛾屬分布區系與系統發育研究。(主持)
1986~1989:蟲草蝙蝠蛾生物學特性研究。(主持)
國家攀登計畫項目
1993~1996:(PD85-31)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學基礎;(PD85-31-03-01)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關鍵種榕屬在生態系統中作用的研究(子課題主持)
國家重大研究項目
1980~1983:中國西南、西北粘蟲遷飛規律及預測預報研究(國家科委項目,參加)
中國科學院研究項目
2003~2004:物種間協同進化機制及生態學效應,(二級課題主持)。(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項目,KSCX2-SW-105)
2002~2004:榕小蜂進化生態學。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基金,20020419(主持)
2000~2003:西雙版納榕樹與榕小蜂共生關係的化學生態學研究。(中國科學院特別支持費)、(參加)
1992~1996: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永續利用(院“八五“重大項目),參加課題“片斷熱帶雨林的‘島嶼效應’與物種多樣性消長規律研究”(參加)
1991~1995: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參加)
1995~2000:瀾滄江流域人文因素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院“九五”重大項目,二級課題主持)
中國科學院、雲南省合作項目
2004~2006:榕樹與榕小蜂繁殖機理研究。(KW2000-7-06)雲南省基金項目(主持)
雲南省重點和攻關項目
1991~1993:冬蟲夏草人工培養關鍵技術(雲南省行業重點項目,主持)
1985~1989:冬蟲夏草生物學特性研究(雲南省行業重點項目,主持)
1984~1988:雲南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研究(雲南省攻關,主持)
1983~1985:雲南小地老虎遷飛危害規律(雲南省攻關,二級課題主持)
1980~1983:雲南稻綜卷葉螟遷飛規律研究(雲南省攻關,主持人之一)
1979~1981:雲南粘蟲遷飛規律研究(雲南省攻關,參加)
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
2001~2004: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榕小蜂傳粉生態學研究。雲南省套用基礎基金項目,2001C0065M(主持)
2002~2005: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榕小蜂交配機制對榕樹繁殖的影響。雲南省套用基礎青年基金項目,批准號:2002C0019Q(參加)
2000~2003:榕樹化學生態學研究及其在榕果栽培和森林保護中的作用。(參加)
1997~2000:茶葉茸毒蛾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研究(雲南省科委主任基金;主持)
1996~1999:熱帶雨林片斷化對傳粉昆蟲的影響(主持)
1988~1991:蟲草蝠蛾室內人工飼養關鍵技術(主持)

獎勵情況

(主持和參加項目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
2000年:茶葉茸毒蛾生物學特性和綜合防治技術,雲南省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持者,第1名。
1995年: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加者,第13名。
1993年:蟲草蝠蛾生物學特性研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持者,第1名。
1993年: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參加者,第13名。
1989年:冬蟲夏草菌生物學及人工培育研究(雲南省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主持者,第1名。
1988年:雲南冬蟲夏草人工培育研究(雲南省重點項目),雲南省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持者,第1名。
1987年:雲南小地老虎遷飛為害規律研究(雲南省重點研項目),雲南省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參加,第5名。
1985年:我國西半部地區粘蟲常發世代蟲源及預測預報技術(全國協作攻關項目),國家科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要參加,第10名。
1984年:稻縱卷葉螟遷飛為害規律研究(雲南省協作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二等獎,主持者之一,第2名。
1982年:中國西南、西北粘蟲遷飛為害規律的研究(全國協作攻關項目),農牧漁業部技術成果獎一等獎,主要參加,第11名。
1980年:雲南粘蟲發生規律及防治研究(全省協作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二等獎,主要參加,第8名。

榮譽稱號和獎勵

(省部級以上獎勵)
1998年獲中國:第二屆周堯昆蟲分類獎
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獲雲南省政府: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1991年獲雲南省青年聯合會:為“七、五”建設出成果作貢獻競賽獎
1989年獲中國科學院:先進班組稱號(本人任組長)
1988年獲中國第一屆:青年科技獎

主要學術論文

2008
Yang Da Rong, Peng Yan-Qiong, Yang pei, Guan Jun Ming, 2008.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sects associated with figs at Xishuangbnna, China. Symbiosis, 45: 153 -158. (SCI)
Peng Yan Qiong, Duan Zhu Biao, Yang Da Rong*, Rasplus, J.-Y., 2008. Co-occurrence of two Eupristina species on Ficus altissima in Xishuangbnna, SW China. Symbiosis,45:9-14. (SCI)(通訊作者)
Bai Li Feng, Yang Da Rong* Compton S. G., 2008. A gall midge inhabiting the figs of Ficus benjamina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ern China. Symbiosis, 45: 149- 152. (通訊作者)
Zhai Shu Wei, Yang Da Rong*, Peng Yan Qiong. 2008.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f two Philotrypesis species on Ficus hispida. Symbiosis,45:117-121. (SCI)(通訊作者)
宋 波,彭艷瓊,楊趙雄,楊大榮*. 2008. 鈍葉榕非傳粉小蜂的交配生態學. 生態學報,28(2):595-601. (CSCD) (通訊作者)
宋 波,彭艷瓊,管俊明,楊培,楊大榮*. 2008. 雞嗉果榕內一種非傳粉小蜂性比調節機制. 套用生態學報,17(3):588-592. (CSCD) (通訊作者)
翟樹偉,楊大榮,彭艷瓊. 2008. 聚果榕雄花前期隱頭果內小蜂癭花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 林業科學研究,21(1):70-84. (CSCD) (通訊作者)
徐法鍵,楊大榮,彭艷瓊,徐磊,陳國華. 2008. 聚果榕非傳粉小蜂產卵行為及食性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23(1):36-41. (CSCD) (通訊作者)
2007
管俊明,彭艷瓊,楊大榮*. 2007. 榕—蜂互惠關係中榕樹對未傳粉榕小蜂的懲罰效應. 生物多樣性,15(6):626-632. (CSCD) (通訊作者)
徐法健,陳國華,彭艷瓊,謝曉波,楊大榮*. 2007. 非傳粉小蜂對榕-蜂共生系統的影響. 植物生態學報,31(5):969-975 . (CSCD) (通訊作者)
翟樹偉,楊大榮*,彭艷瓊,徐 磊,白莉芬. 2007. 對葉榕隱頭果內佩妃延腹小蜂屬兩種非傳粉人先富的繁殖特點. 昆蟲學報,50(4):389-394. (CSCD) (通訊作者)
翟樹偉,楊大榮*,彭艷瓊,徐 磊,白莉芬. 2007. 聚果榕與大果榕隱頭果內雌花花柱分布方式及其傳粉蜂間的關係. 林業科學,43(6):67-71. (CSCD) (通訊作者)
謝曉波,陶玫,彭艷瓊,徐法健,楊大榮*. 2007. 榕小蜂傳粉行為對其繁殖的影響. 林業科學研究,20(1):74-78. (CSCD) (通訊作者)
侯堂雲,楊大榮. 2007. 神奇的冬蟲夏草. 大自然探索,9:46-49.
2006
石章紅,楊大榮*,彭艷瓊. 2006. 歪葉榕非傳粉小蜂的繁殖策略及其對榕-蜂共生系統的影響. 昆蟲學報,49(4):650-655. (CSCD) (通訊作者)
Shi Zhang-Hong, Yang Da-Rong and Peng Yan-Qiong. 2006. The style length of the female florets and their fate in two dioecious species of Xishuangbanna, China. Trees, 20(4): 410-415. (SCI)(通訊作者)
石章紅,楊大榮. 2006. 歪葉榕繁殖生態學. 植物生態學報,30(4):610-616。 (CSCD) (通訊作者)
舒梅,彭艷瓊,楊大榮. 2006. 對葉榕傳粉榕小蜂在時間格局上的種群動態.生態學雜誌,25(7):765-768 . (CSCD) (通訊作者)
白莉芬,楊大榮,石章紅,彭艷瓊,翟樹偉. 2006. 垂葉榕隱頭果內小蜂群落結構與生境關係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樣性,14(4):340-344. (CSCD) (通訊作者)
2005
Peng Yan-qiong, Yang Da-rong, Wang Qiu-yan. 2005. Quantitative test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inating and non-pollinating fig wasps on Ficus hispida. Ecological Entomology, 30:70-77. (SCI)(通訊作者)
楊大榮,彭艷瓊,趙庭周,王秋艷,徐磊. 2005. 熱帶雨林聚果榕隱頭果內種子季節變化與榕小蜂活動的關係. 林業科學,41(1):25~29. (CSCD)
魏作東,楊大榮,彭艷瓊,徐磊,2005. 榕樹在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生態學雜誌,24(3):230~238. (CSCD) (通訊作者)
Wang rui-wu, Yang Jun-Xing, Yang Da- Rong. 2005.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trade-off among fig-supported wasps and viable seeds in figs and their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47(2):144-152. (SCI)
2004
楊大榮,徐磊,彭艷瓊,魏作東,段柱標. 雲南榕小蜂和榕屬的物種組成及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12(6): 611—617. (CSCD)
Liu F L., Fu W J., Yang D R., et al., 2004. Reinforcement of bee-plant interaction by phenolics in food. Journal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43 (4):155-157. (SCI)
彭艷瓊,楊大榮,王秋艷. 2004. 木瓜榕的性配置及繁殖策略. 林業科學研究. 17(1):60~65. (CSCD) (通訊作者)
甄文全,朱朝東,楊大榮,黃大衛. 2004. 傳粉榕小蜂與榕樹的繁衍. 昆蟲學報,47(1):99~105. (CSCD)
張光明,谷海燕,宋啟示,彭艷瓊,楊大榮. 2004. 聚果榕小蜂種群分布格局和季節差異比較. 套用生態學報,24(5). (CSCD)
2003
楊大榮,彭艷瓊,王秋艷,徐磊,魏作東. 2003.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三種榕樹隱頭果上昆蟲群落與功能群生態特性. 生態學報,23(9):1798~1806. (CSCD)
楊大榮,彭艷瓊,張光明,宋啟示,谷海燕,王秋艷. 2003.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聚果榕隱頭果的昆蟲群落結構與多樣性. 套用生態學報,14(10):1710~1714. (CSCD)
楊大榮. 2003. 榕樹的生存絕技. 大自然探索,2003(9):66~73.
彭艷瓊,楊大榮,周芳,張光明,宋啟示. 2003.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 Lour.)傳粉生物學. 植物生態學報,27(1):111~117. (CSCD) (通訊作者)
谷海燕,楊大榮,張光明,彭艷瓊,宋啟示. 2003. 高山榕隱頭果內小蜂及生態學特性. 生態學雜誌,22(3):70~73. (CSCD) (通訊作者)
谷海燕,楊大榮. 2003. 高榕小蜂群落結構及物種多樣性的初步研究. 生物多樣性,11(3):188~196。(CSCD) (通訊作者)
王秋艷,楊大榮,彭艷瓊. 2003. 西雙版納雞嗉果榕小蜂繁殖和傳粉行為. 昆蟲學報, 46(1):27~34. (CSCD) (通訊作者)
徐磊,楊大榮,彭艷瓊,王秋艷,張光明. 2003. 西雙版納聚果榕果內小蜂種群組成及種間關係. 生態學報,23(8):1554~1560. (CSCD) (通訊作者)
張光明,楊大榮,徐磊,彭艷瓊,盧耀. 2003. 西雙版納聚果榕小蜂種間聯結性研究. 生態學雜誌. 22(4):20~26. (CSCD)
張光明,楊大榮,王瑞武,彭艷瓊,宋啟示. 2003. 聚果榕小蜂繁殖性雌蜂的時空分布格局. 昆蟲知識,40(3):251~254。(CSCD)
2002
Yang Da-Rong, Peng Yan-Qiong , Song Qi-Shi, Zhuang Guang-Ming, Wang Rui-Wu, Zhao Ting-Zhou, Wang Qiu-Yan.2002. Pollinationg Biology of Ficus hispida in the tropical Rainforest of Xishuangbanna,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5: 519~527.(SCI)
楊大榮,彭艷瓊,張光明,宋啟示,趙庭周,王秋燕. 2002.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榕樹種群變化與環境的關係. 環境科學,23(5):29~36。(CSCD)
彭艷瓊,楊大榮,蘇紹菊. 2002. 木瓜榕和對葉榕上昆蟲群落結構特徵. 林業科學研究,15(2): 142~148. (CSCD) (通訊作者)
彭艷瓊,楊大榮,王秋艷,周芳,羅進榮. 2002. 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上昆蟲群落結構及分布特徵. 昆蟲學報, 45(5):629~635. (CSCD) (通訊作者)(CSCD)
2001
楊大榮,趙庭周,王瑞武,張光明,宋啟示. 2001. 熱帶雨林聚果榕小蜂傳粉生態學研究. 動物學研究. 22 (2): 110~128. (CSCD)
趙庭周,楊大榮,許繼宏. 2001. 榕樹在熱帶雨林中的地位和綜合利用價值. 林業科學研究,14(4):441~445. (CSCD) (通訊作者)
Song Qi-Shi, Yang Da-Rong Zhang guang-ming. 2001. Volatiles from Ficus hispida and Its Attractiong to Fig Wasps. Journal Chemical Ecology. 27:1929~1942.(SCI)
2000
楊大榮,王瑞武,宋啟示等. 2000.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聚果榕小蜂季節性變化規律. 林業科學研究,13(5):477~484。(CSCD)
楊大榮,楊有武,字庭超. 2000. 茶茸毒蛾在高海拔茶區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 茶葉,26(2):88。
楊大榮,趙庭周,王瑞武,張光明,宋啟示. 2000.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聚果榕小蜂繁殖和傳粉特性. 熱帶植物研究,46: 1~8.
楊大榮,李朝達,韓燈保等. 2000. 熱帶雨林片斷化對榕樹和榕小蜂群落多樣性的影響. 面向21世紀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419~425.
1999
楊大榮. 1999. 雲南瀾滄江傳粉昆蟲—熊蜂多樣性現狀與保護對策. 生物多樣性,7 (3):170~175. (CSCD)
楊大榮. 1999. 我國對榕小蜂和榕樹協同進化研究的進展. 資源昆蟲學研究進展. 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22~29.
楊大榮. 1999. 中華蟲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的區域分布和生態地理分布.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第四屆海峽兩岸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9年(增刊),143 ~149. (CSCD)
楊大榮,李朝達,韓燈保,姚瑞英. 1999. 熱帶雨林片斷化對榕小蜂和榕樹物種的影響. 動物學研究,20(2):126~130。(CSCD)
Yang Da-rong,1999. Th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llination insects at different altitude in Lancang river basin of Yunnan,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pper mekong Basin. P. 14~16.
楊大榮. 1999. 雲南食用昆蟲資源與民族食蟲文化. 昆蟲知識,36(2):122~125. (CSCD)
劉桂華,楊大榮. 1999. 茶茸毒蛾形態的研究.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14(2):132~136.
許再富,朱華,楊大榮,殷壽華. 1999.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的關鍵種. 中國重點地區與類型生態系統多樣性.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14.
1998
楊大榮. 1998. 西雙版納片斷熱帶雨林蝶類群落結構與多樣性研究. 昆蟲學報, 41(1): 48~55. (CSCD)
楊大榮. 1998. 生物科學與農業新技術革命. 中國農村科技中青年優秀人才論“農業技術革命與中國農業現代工業”,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75—281.
楊大榮等. 1998. 雲南茶葉茸毒蛾的生物學特性與綜合防治.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4): 264~268.
楊大榮等. 1998. 白僵菌防治茶園中毒蛾的研究. 中國茶葉,(6):232~233. (CSCD)
楊大榮. 1998. 鱗翅目幼蟲. 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鑑. 北京:科學出版社,365~374; 663~674.
1997
楊大榮等. 1997.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榕樹動物群落結構與多樣性研究. 動物學研究, 18(2): 189~196. (CSCD)
楊大榮. 1997. 青藏高原地質演化與蝠蛾物種多樣性的關係. 高原生物學集刊, 13: 107~120.
楊大榮. 1997. 雲南昆蟲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潛力. 經濟論壇(1997年專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62~69.
李朝達,肖寧年,楊大榮等. 1997. 西雙版納片斷熱帶雨林土壤動物組成的比較.動物學研究, 18(1): 45~49. (CSCD)
1996
楊大榮等. 1996. 中國蝠蛾屬昆蟲的種類和地理分布研究. 昆蟲學報, 39(4): 413~423。(CSCD)
楊大榮等. 1996. 五種昆蟲的營養成分分析. 營養學報,18(2): 231~234. (CSCD)
許再富,朱華,楊大榮等. 1996. 滇南熱帶雨林榕樹類群多樣性及生態學意義. 熱帶植物研究論文報告集(第四集). 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15.
1995
楊大榮等. 1995. 青海和甘肅蝠蛾屬三新種記述. 昆蟲學報, 38(3): 359~362. (CSCD)
楊大榮等. 1995. 西藏北部地區蝠蛾屬二新種記述. 昆蟲分類學報, 17(3):15~218. (CSCD)
楊大榮. 1995. 真菌農藥的研究套用現狀與發展趨勢. 雲南植保, (1): 54~55.
1994
楊大榮. 1994. 滇藏蝠蛾屬四新種記述. 動物學研究, 15(3): 5~11. (CSCD)
李朝達,楊大榮等. 1994. 三種蟲草蝠蛾觸角感覺器的掃描電鏡觀察.昆蟲學報, 37(1): 59~62. (CSCD)
1993
楊大榮. 1993. 蝠蛾屬二新種記述. 動物分類學報, 18(2): 184~187. (CSCD)
楊大榮等. 1993. 雲南高寒地區蟲生真菌資源.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第三卷). 199~201.
楊大榮等. 1993. 雲南蝙蝠蛾多樣性與環境多樣性的關係. 吳征鎰主編,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文集,雲南科技出版社. p.175~179.
李朝達,楊大榮等. 1993. 蝠蛾屬一新種的記述. 昆蟲學報, 36(4): 495~496. (CSCD)
舒 暢,楊大榮等. 1993. 闊孢蟲草生活史的研究.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93. 蟲草菌的聚丙烯醯胺蛋白質凝膠電泳研究. 北京: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第三卷).78~82.
1992
楊大榮. 1992. 滇西北昆蟲區系特點. 動物學研究, 13(4):333~342. (CSCD)
楊大榮等. 1992. 滇藏蝠蛾屬三新種記述. 動物學研究, 13(3):245~250. (CSCD)
楊大榮等. 1992. 蟲草蝠蛾分布與高寒草甸植物的關係. 西南農業學報 5(2):68~73.
楊躍雄,何遠輝,楊大榮等. 1992. 微量元素對蟲草蝠蛾幼蟲生長發育的影響. 動物學研究, 13(2): 145~151. (CSCD)
董大志,王淑芳,楊大榮等. 1992. 雲南姬蜂亞科一新屬四新種記述. 昆蟲學報, 35(4): 476~481. (CSCD)
舒 暢,楊大榮等. 1992. 五種蟲草蝠蛾同工酶及形態特徵的比較研究. 雲南科技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屆青年學術年會雲南衛星會議論文集. 430.
1991
楊大榮等. 1991. 白馬蝠蛾幼蟲的抗寒性研究. 昆蟲學報, 34(1):32~37. (CSCD)
楊大榮等. 1991. 雲南蝠蛾屬一新種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昆蟲學報, 34(2):218~224. (CSCD)
楊大榮等. 1991. 白馬雪山小地老虎蛾遷飛觀察. 動物學研究, 12(1):21~28. (CSCD)
楊大榮等. 1991. 白馬蝠蛾生殖習性的研究. 動物學研究, 12(4):361~366. (CSCD)
楊大榮等. 1991. 四種蝠蛾昆蟲與寄生菌的比較研究.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第二卷). p 69~73.
楊大榮. 1991. 我國蟲草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第二卷). p58~66.
楊大榮. 1991. 蟲草菌寄主—蟲草蝙蝠蛾.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陳書坤主編,西南生物資源開發戰略研究.157~158.
沈發榮,楊大榮等. 1991. 溫濕度對德欽蝠蛾繁殖力的影響. 動物學研究, 12(3):271~276. (CSCD)
沈發榮,董大志,楊大榮等. 1991. 蟲草蝠蛾幼蟲、預蛹和冬蟲夏草的胺基酸分析.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6(2):122~123.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91. 冬蟲夏草中十八種微量元素的背景值及其特徵. 西南農業學報, 2(1): 63~68.
1990
李朝達,楊大榮等. 1990. 玉龍蝠蛾觸角感覺器的掃描電鏡觀察. 動物學研究, 11(1):83~87. (CSCD)
Zang Mu, Da-rong Yang & Chao-da Li. 1990. A new taxon in the genus Cordyceps from China. Mycotaxon. 37(2):57~62. (SCI)
沈發榮,楊大榮等. 1990. 白馬蝠蛾幼蟲食性的觀察. 昆蟲知識, 27(1):36~37. (CSCD)
楊躍雄,陸源,楊大榮等. 1990. 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在蟲草菌感染蟲草蝠蛾幼蟲中的影響. 動物學研究, 11(3):273~242. (CSCD)
1989
楊大榮. 1989. 保護與恢復生態環境平衡是脫貧的重要內容. 雲南民族出版社. 脫貧對策,第一版. p.297~299.
楊躍雄,陸 源,楊大榮等. 1989. 群分析在研究蟲草蝠蛾幼蟲生長發育中的套用初探. 動物學研究, 10(2): 88. (CSCD)
趙萬源,楊大榮等. 1989. 玉龍蝠蛾生殖系統的觀察. 昆蟲學報, 32(3):382~384. (CSCD)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9. 蟲草菌感染蟲草蝠蛾幼蟲的研究. 動物學研究, 10(3):225~229. (CSCD)
沈發榮,楊大榮等. 1989. 白馬蝠蛾幼蟲消化系統的解剖. 動物學研究, 10(3): 232~234. (CSCD)
沈發榮,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9. 珠芽蓼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利用前景研究. 中國草地, (4):37~40. (CSCD)
沈發榮,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9. 雲南冬蟲夏草自然感染率的研究. 華中師大出版社. 殺蟲微生物, (3):276~277.
1988
楊大榮等. 1988. 冬蟲夏草真菌感染蝠蛾屬幼蟲的研究. 中國蟲生真菌的研究與套用(第一卷) 學術期刊出版社. P.230~234.
楊大榮等. 1988. 蟲草蝠蛾生態學研究III. 幼蟲越冬與生理調節. 動物學研究(增刊) , 9:43~49. (CSCD)
楊大榮等. 1988. 冬蟲夏草真菌的分離和培養條件研究. 中國蟲生真菌研究與套用(第一卷). 學術期刊出版社. 235~238.
楊大榮等. 1988. 滇西北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生態經濟, (1): 47~50.
楊大榮等. 1988. 雲南三江平流區域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探討.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4):37~40.
凌發瑤,沈發榮,楊大榮等. 1988. 蟲草蝠蛾的有絲分裂染色體特性. 動物學研究 9(1):15~20.
梁醒財,楊大榮等. 1988. 雲南蝠蛾屬Hepialus四新種. 動物學研究, 9(4):419 ~425. (CSCD)
沈發榮,楊躍雄,楊大榮. 1988. 雲南冬蟲夏草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學通報, 15(2):49~51. (CSCD)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8. 幾種蟲草的有效成分比較研究, 雲南中醫雜誌, 9(1):33~36.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8. 人工培養蟲草菌絲體的電泳研究——一種篩選蟲草菌的方法. 中草藥, 19(9): 28~29. (CSCD)
1987
楊大榮等. 1987. 雲南蟲草蝠蛾生態學研究I. 區域分布和生態地理分布. 動物學研究, 8(1):1~11. (CSCD)
楊大榮等. 1987. 蟲草蝙蝠蛾幼蟲和冬蟲夏草胺基酸的研究. 昆蟲知識, 24(4):239~241.
楊大榮等. 1987. 迪慶藏族自治州蟲草菌的分布. 迪慶科技, (1):18~22.
楊大榮等. 1987. 冬蟲夏草寄主昆蟲的飼養方法. 資源昆蟲, 2(4):32~34.
龍勇誠,楊大榮等. 1987. 蟲草蝠蛾幼蟲空間分布型的研究. 動物學研究, 8(1):47~54. (CSCD)
楊躍雄,沈發榮,龍勇誠,楊大榮. 1987. 冬蟲夏草的藥理研究概況和展望. 資源昆蟲, 2(4):27~32.
楊躍雄,楊大榮等. 1987. 冬蟲夏草及其寄主昆蟲、人工培養蟲草菌微量元素的分析. 中草藥, 18(6):19~20. (CSCD)

專著

楊大榮. 1998. 冬蟲夏草. 中國昆蟲資源利用和產業化.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68~89.
楊大榮. 1998. 鱗翅目幼蟲. 尹文英主編,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鑑. 北京:科學出版社,365~374; 663~674.
楊大榮. 2000. 中國六個典型地帶土壤鱗翅目的群落結構與多樣性. 尹文英主編,中國土壤動物,第五章,第十一節.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313~322.
Yang Da-rong. 2000. Lepidoptera larvae. Pictorial Keys to soil animals of China. Beijing, New York, Science Press: 365~375; 671~682.
楊大榮. 2001. 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第六冊),七,動物藥類和其他類. 陳書坤主編,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P452~479.
蒲富基,楊大榮. 1993. 鞘翅目:天牛科. 黃復生主編,西南武陵山地區昆蟲. 北京: 科學出版社. p.293~305.

社會評價

由於在蟲草研究方面成績優異,他被評為該所1985年先進工作者,1987年文明職工,研究組被評為1986、1987年所先進集體。
楊大榮勇挑重擔,善於團結同志,帶頭長期堅持在人煙稀少的高海拔地區,有鑽研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