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鰲(清代湘軍將領)

楊占鰲(清代湘軍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占鰲,又名楊煥煜,小名楊二同,古丈縣古陽鎮人,生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楊占鰲排行第二,父親楊本哲,母親李氏。楊占鰲22歲參加曾國藩湘軍,跟隨楊載福(岳斌)、左宗棠南征北戰,受到清政府的賞識,封為甘肅提督,賜官正一品,並賞穿黃馬褂。楊占鰲從軍期間,為穩定甘肅和收復新疆領土,做出了貢獻。1909年,病故於故鄉古丈,享年77歲。

基本介紹

早年,湘軍生涯,甘肅提督,晚年,

早年

楊占鰲
楊占鰲早年喪父,靠母親養大,家境貧寒。他小時很頑皮,因此經常受到母親的訓斥。但他是個孝子,並不與母親頂嘴。夜晚不敢歸家時,就睡在街邊商家的鋪台上。
清鹹豐四年(1854),楊占鰲22歲,經母親做主,娶妻謝氏。一天,他賒了幾塊豆腐回家,炒熟後正準備吃,賣主進屋討賬,把他家的鼎罐提走作抵。母親得知他又賒東西吃,大怒,拿起一根木棒追著他邊打邊罵:“你只曉得好吃!”楊占鰲懼怕母親,逃到城外三道河,母親也追到三道河。那天正逢河裡漲大水,眼看無路可走,楊占鰲望著滔滔洪水,把褲帶一緊,打了個牢實的結,便縱身跳進河裡。母親站在岸上,嚇得連聲呼叫。
楊占鰲水性很好,游過河後,心想堂堂七尺男兒如此過活實在窩囊,便在對岸含淚朝母親深深鞠了一躬,隨後即毅然沿河而下,出走外鄉。

湘軍生涯

這一年,正逢曾國藩大肆招兵募勇。2月15日,曾國藩湘軍水陸師17000餘人從衡州出發,4月上旬抵達長沙,楊占鰲就在此時投在楊載福部下,進了曾國藩的水師,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楊占鰲一入隊幾乎就陷入了廝殺。4月28日,他隨隊到達靖港。靖港地處長沙、益陽、湘陰三角地區中間,屬戰略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於是,雙方爭奪得異常激烈。在這場大戰中,楊占鰲作為剛入伍不到一個月的一名普通士卒,居然全沒有了被母親追打奔逃時的怯懦狼狽相,驍勇異常,面對刀光鮮血,毫無懼色,在同伴紛紛落水喪命的情況下,手持長槍挺立於小船頭,左挑右刺,疾聲呼吼,趨舟大進,如入無人之境,其情景令雙方將士驚駭。但楊占鰲一人挽救不了戰局,是役湘軍大敗,曾國藩羞辱不已,楊占鰲卻引起了楊載福的注意。聞曾國藩敗,左宗棠從長沙趕來看望,在軍營中經楊載福引見,楊占鰲認識了左宗棠
曾圍藩為了挽回敗局,不得已令水陸師暫緩進攻,在益陽等地整訓。楊占鰲在益陽訓練時,認識了年方十六的黃氏。黃氏長得亭亭玉立,嫵媚生動,又略有文采,楊占鰲情不自禁,便又娶了黃氏。整訓結束,楊占鰲隨湘軍北上東進。
1854年8月,楊占鰲授官六品。1856年6月,賜藍翎。1857年5月,授都司。1858年,被提為參將,賜換孔雀翎。1860年,授副將,加總兵銜,賜“資勇巴圖魯”。清同治二年(1863),授總兵,加提督銜,總理皖江營務。1864年11月,授提督,時年32歲。這時楊占鰲將妻黃氏接入營中,隨軍同行。1865年冬,清王朝命令楊占鰲進軍陝甘。不久,左宗棠前來任陝甘總督
左宗棠比楊占鰲剛好年長20歲,既是楊的老上司,又是楊的好朋友。同時,左宗棠又是湖南湘陰縣人,同屬湘軍系統。平時,楊對左均以老鄉、前輩稱呼,關係密切。楊占鰲對左宗棠很尊敬,這是他十多年來的戎馬生涯中與左的相處而形成的。楊認為左博學多智,善於用兵,他經常告知朋友和部下,說左是一位軍事奇才,是他學習的榜樣。楊說:“作為一將一帥,一兵一卒,僅有勇是不可取的。我就是一個武夫。今日能為一將,是仿左師而用兵的。”因此,楊占鰲對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感到很高興。

甘肅提督

1866年11月,清政府升楊占鰲為甘肅提督,駐甘州,統領西路全軍。1867年4月17日,楊占鰲親往肅州“剿撫”回民義軍6000餘人。同年9月,肅州回民義軍被楊部包圍,義軍請求招撫。為了防止沙俄插手,維護祖國統一,楊準許會商於烏魯木齊。同年11月9日,楊占鰲輕騎簡從,逕入肅城,同回民言歸於好,化干戈為玉帛。
清政府對楊占鰲“保全涼州,接濟省垣,收復肅州”十分滿意,認為楊忠誠善戰,戰功顯赫,清同治六年(1867)賞穿黃馬褂,賜官正一品。對楊的曾祖父楊士俊、曾祖母伍氏、祖父楊源富、祖母陸氏、父親楊本哲、母親李氏和楊的夫人謝氏、黃氏,也以一品官和一品夫人賜封。楊占鰲在甘肅任提督7年,團結各族人民,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使甘肅轄境日趨穩定。
楊占鰲在甘肅提督任上的另一大功勞便是力援新疆。當時新疆動盪不安,事態吃緊,使得楊到任後雖住在甘州,人居關內,心卻在關外。自從新疆烏魯木齊會談成功之後,楊占鰲招撫了肅州回民義軍。從軍事角度看,楊感到肅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內可保全甘肅,外可力援新疆,並對浩罕阿古柏匪幫入侵新疆之事已有所了解。
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爾汗國”,哲德沙爾即七城之意;自稱“畢條勒特汗”,意謂“洪福之王”。為了鎮壓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阿古柏還組建了一支約60000人的反動武裝。楊占鰲在甘州對此十分氣憤,說:“今朝我穿上黃馬褂,官居一品提督,而外賊卻侵占我國土,身為朝廷命官,不為國效力,豈不愧殺了我!”隨即向清政府上奏章,請求派兵新疆,收復國土。另外,派快馬直馳省垣蘭州,向陝甘總督左宗棠報告新疆軍情。然而,清政府的大權已由西太后慈禧專擅,投降派、議和派的讒言一時居上。楊占鰲久盼無音訊,嘆道:“朝廷久不派兵,會給俄、英造成可乘之機。現在,我只好盡其能,效其力了。”雖然清政府久未派兵,但楊占鰲對收復新疆仍抱有希望,積極著手準備工作,以待一天大軍西進。他首先令各州、府積極籌集糧餉,從1867年冬至1869年,先後運抵甘州的軍糧達2萬餘擔;這其間調集了馱馬2000餘匹;同時他還下令兵卒軍屯,以減輕百姓負擔;他又下令修復了從肅州經甘州、安西到哈密的驛站,並號召士兵每人栽100株樹,從甘州一直栽到烏魯木齊。當時有詩日:
大將西征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遍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楊占鰲的這些措施,很受左宗棠的稱讚,為後來左收復新疆領土奠定了物質上和軍事上的基礎。這時,由於清政府久不出兵,阿古柏匪幫日益囂張起來,俄英帝國主義也趁機開始插手新疆。1870年,阿古柏入侵北疆,9月10日侵占烏魯木齊。1874年2月2日,阿古柏又與英國簽訂了《喀什噶爾條約》,英國承認了“哲德沙爾汗國”為獨立國。面對新疆的局勢,楊占鰲心急如焚,眼看新疆快要淪為異域,身居甘州坐臥不安,他說:“我不能坐等大軍,應先救急於水火。”從1870年到1873年,他先後多次運送軍糧至哈密、古城一線,力援那裡的清軍。與此同時,楊占鰲也處在甘肅提督任上最艱難的時期,關外吃緊,關內草動。1873年夏,陝西回民軍的動搖分子白彥虎趁楊占鰲為確保新疆道路暢通而移兵於安西州、甘州之機,率部數千叛逃甘肅,攻占了肅城。楊占鰲聞訊大驚,因多年疲奔軍務導致傷病復發的他毅然帶病由甘州發兵東進。這一仗是楊占鰲一生最後的一仗,出發前,黃氏夫人和部將多次勸阻,楊占鰲一概拒絕了,說:“將不臨陣則兵不勇,肅城不收則新疆難保,我區區一身算得什麼!”楊率部歷經兩個多月征剿,攻破肅城,白彥虎潰敗,率殘部西逃新疆,投向阿古柏匪幫,變成可恥的叛徒。是役,楊占鰲穩定了關內局勢,使河西走廊道路暢通。1874年春,楊占鰲又令軍隊修復了被白彥虎破壞的嘉峪關,並請左宗棠題寫了“天下第一雄關”六個大字,使嘉峪關依然雄峙西北。

晚年

清同治十三年(1874)6月,楊占鰲終因傷病復發,再無力留任,於是奏請卸任回鄉,獲準。此時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住肅州,對楊占鰲的病體非常關心,對楊的去任也十分惋惜。楊占鰲去辭別左宗棠,說:“左大人今終為師,可慶可賀,新疆有望矣。我雖不能隨大人入疆,但有二計獻之。一為緩進急戰,二為攻占結合。”左說:“楊大人言之有理,此二計正中我用兵新疆之策。”
是年楊占鰲回老家古丈。回家途中又奉旨進京,同治皇帝病重,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召見。據說那拉氏詢問古丈風景之事,楊占鰲說:“古丈風景秀麗,上有猛虎跳澗,下有牯牛沉潭,前有藍傘一把,後有靠背梁山。”那拉氏聞說賜白銀1萬兩,楊占鰲用棺材將白銀運回古丈。1876年,楊在古丈城外他當年跳水離鄉的三道河修建三道河石橋。1909年,楊占鰲病故,葬於古丈縣羅依溪鎮且茶哈村,墓寬三丈,碑高一丈五尺,撰有碑文三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