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載福

楊載福

楊岳斌(1822-1890)晚清湘軍水師統帥,原名載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長沙)人,行伍出身。為避同治(載淳)、光緒(載湉)皇帝諱,由曾國藩建議改名岳斌,取文武兼備之意。累官湖北提督、福建陸師水師提督、陝甘總督。中法戰爭中,率湘西苗兵協助左宗棠作戰,再立戰功。死後,追賜太子太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岳斌
  • 別名:楊岳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善化(今長沙)
  • 出生日期:1822年
  • 逝世日期:1890年
  • 職業:湘軍水師統帥
  • 主要成就:累官湖北提督、陝甘總督
    死後追賜太子太保
    攻克田家鎮
    攻克天京
  • 代表作品:《楊勇愨公遺集》
人物簡介,生平簡歷,圍攻田家鎮,“三擂錘”,進攻安慶,人才觀,遺留詩作,

人物簡介

1853年(清鹹豐三年)曾國藩創建湘軍水師,楊載福調任右營營官。1854年4-11月,先後在湖南湘潭岳州(今岳陽)城陵磯、湖北嘉魚黃蓋湖、武漢襄河(即漢水)與太平軍水營作戰。12月,偕彭玉麟等在田家鎮(今湖北武穴西北)砍斷太平軍橫江鐵鏈,毀其船數千號,加總兵銜。每戰必露立船首,不事防護,強行進攻,為水師將弁所折服。
鹹豐皇帝鹹豐皇帝
1855年1月,湘軍水師輕便船隻在江西湖口被太平軍堵截在鄱陽湖內,長江內的大船毀傷幾半,敗退武漢以上。奉命重招兵勇,修船添械,任湘軍外江水師統領,署湖北提督。1856年底配合陸路攻占武昌、漢陽、蘄州(今蘄春西南),圍攻江西九江。1857年10月,與彭玉麟內外夾攻湖口,使原被隔於鄱陽湖的內湖水師與外江水師匯合。次年5月,會同李續賓部攻占九江,擢提督。1861年9月,配合陸師攻占安徽安慶。
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配合陸師沿江東下,直抵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城下,完全控制長江水面,對湘軍攻占天京起了重要作用,賞一等輕車都尉,加太子少保銜。1865年,赴陝甘總督任,帶兵入甘肅鎮壓回民起義,長期不能奏功,後借病回籍。1883年(清光緒九年),法國侵略越南,清廷命會辦福建軍務。次年又命至九江幫辦軍務。中法戰爭後,居家繼續養病,1890年病逝。謚勇愨。有《楊勇愨公遺集》存世。

生平簡歷

楊岳斌少年好騎射。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考補湘汛外委。後升任宜章營千總。1853年(鹹豐三年),曾國藩調楊岳斌為右營營官。楊岳斌在征剿太平軍的戰鬥中,攻湘潭,取岳陽,掠武昌,克九江,深得清王朝和曾國藩的賞識。1862年(同治元年),西北爆發聲勢浩大的回民起義。1864年(同治三年)7月,清王朝授楊岳斌陝甘總督,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並加太子少保銜,督辦陝甘兩省軍務,鎮壓回民起義。1866年(同治五年)4月,蘭州發生兵變,布政使林之望奏劾楊岳斌“未能防範”。楊被清廷降職留任。降為三品頂戴。
曾國藩曾國藩
1867年(同治六年)5月,楊岳斌解任回籍。1884年(光緒十年),法國侵犯我福建沿海各地。10月,清廷復詔“回籍養親”的原陝甘總督楊岳斌“迅往江南,移孝作忠”,幫辦閩浙軍務。12月,楊在家鄉乾州廳及附近的辰州等地,招募兵勇,經江西入閩。
1885年(光緒十一年)1月,楊岳斌駐師泉州一帶,密遣親兵百餘名乘輪船停泊海口待命,3月,楊岳斌率部由泉州附近的秀塗口,夜渡台灣海峽。登入後,立即籌劃台南防務,又就地招得團勇萬餘人,連日操練與巡撫劉傳銘所部協同作戰,進副基隆,大敗法軍。
1887年(光緒十三年),楊岳斌回鄉後,在乾州廳捐建楊氏義倉、議學和義地,刊刻《陸公集》,捐修文廟、書院,籌添乾(州)、鳳(凰)、永(順)、保(清)等廳縣的鄉試考棚。遇到歉收年景,還用家資運進穀米。1890年(光緒十六年)6月27日,楊岳斌病卒於老家乾城。1891年(光緒十七年)3月,移葬在望城縣白鋪西五里墩蓮花塘之月形山。清廷追贈楊岳斌太子太保銜,謚勇愨,任內一切處分概予取消,照總督例賜。並將楊岳斌生前所作詩文,編成《楊勇愨公遺集》。

圍攻田家鎮

湘軍水師東下時,太平軍檢點陳玉成部將敵前鋒阻截於蘄州半壁山被湘軍攻陷後,陳玉成於11月29日令水營突圍下駛,於是湘軍水師得以順流而下。12月1日,楊載福與塔齊布等商討進攻田家鎮的計畫,鑒於太平軍江防堅固,確定將戰船分為四隊:一隊專管斬斷鐵鏈;二隊專管攻擊太平軍炮船;三隊待鐵鏈破除後直趨下游,焚燒太平軍船隻;四隊守衛老營,防太平軍襲擊。12月2日,湘軍戰船出動,塔齊布督同羅澤南等率陸師六千人,排列南岸,以助水師聲威。湘軍水師傍南岸急槳而下,直至鐵鏈之前,“以洪爐大斧,且熔且椎,須臾鎖斷”。當太平軍炮船前往救護時,湘軍水師第二隊隨即上前發炮轟擊,毀太平軍炮船二艘。待湘軍水師第一隊將江中鐵鏈破壞後,其第三隊舢板船飛槳下駛,太平軍水師陣勢遂亂,紛紛敗退。湘軍舢板船疾駛武穴(今廣濟)、龍坪一帶,從下游縱火焚燒太平軍戰船。時值東南風大作,太平軍上游之船無法下撤,被燒毀不少。12月3日,秦日綱韋志俊等自焚田家鎮營壘,率部東退黃梅。至此,太平軍苦心經營的田家鎮、半壁山江防被湘軍徹底突破。太平軍從湘潭作戰失利到田家鎮、半壁山防線被突破,以水師的損失最為慘重,前後有近萬艘船隻被敵軍焚毀、擊沉,從而使湘軍水師得以在天京上游江面橫行無忌。這不僅直接影響了西征戰場上的陸路作戰,而且使天京受到愈來愈大的威脅。
陳玉成怒罵清軍陳玉成怒罵清軍

“三擂錘”

光緒年間,陝甘總督楊岳斌率水師橫渡台海,勇猛作戰,擊敗法軍,收復了寶島台灣。捷報傳來,滿朝文武百官爭相慶賀。光緒帝大肆賞賜,恩準岳斌榮歸故里乾州廳,省親養親。
中法戰爭紀念碑中法戰爭紀念碑
楊岳斌揮鞭策馬,曉行夜宿,剛踏上故土,只見十里官路上彩旗翻卷,鼓樂載道,乾州廳大小官員和街坊鄉鄰夾道相迎。岳斌一看,這哪像話,立刻翻身下馬,向眾人拱手致歉道:“父老鄉親如看得起我,請大家快快散去,我叩謝了!”此時,乾州名人謝大人隨即上前,邀請楊過門品茶赴宴。這謝大人家居乾州八字街,也稱得上是名門之後,喜交各界朋友。楊岳斌笑答:“品茶可以,宴就免了。”談笑間,大家走進謝大人的“風雅居”落座。
謝大人令家人端上一盤色澤金黃、鮮嫩香酥的乾州板鴨,還有三碗包穀燒酒,說道:“楊大人一舉收復台灣,為國建功,我今日為楊大人慶功洗塵,請諸位開懷暢飲。”岳斌三碗過後,席上一位白須老者辛二爺起身說:“總督大人勞苦功高,榮歸故里,望大家即席吟唱,以酒助興。”座上之賓客多是文人墨客,詩詞曲賦嫻熟精通,你唱我和,好不愜意,唯楊岳斌端坐席間,滿廳的叫好聲不絕於耳。這辛二爺,向來欽佩楊岳斌才藝超人,刀槍劍戟樣樣了得,就是不知楊大人的文才幾許,有心一試,今天機會難得,他朝眾人示意說:“聽說楊大人通武術善詩文,我等三生有幸,請楊大人賜詩如何?”話音未落,滿廳賓客大聲叫“好”。
楊岳斌面帶微笑,心想:我雖沒有考過科舉,七歲時在家鄉放牛割草,但也曾溜進獅子庵峨眉山的老道學武習字,久而久之吟唱應對之類也略知一二,想不到今日可以派上用場了。想到這裡,他站起來,眼望窗外石榴,踱著方步雙手背在身後說:“既然辛二爺逼我上梁山,我楊某獻醜了。就以石榴為題吧。”他隨口吟出“擂錘”二字後,便戛然而止,眾人一聽,不知所以,一雙雙眼睛都在骨碌碌轉,等待著下文,緊接著楊岳斌又是一個“擂錘”從口中吐出,眾人驚訝,怎么又是擂錘?有人以為是聽走了音。疑惑之中,楊岳斌重重地甩出三字“又擂錘”。這一下,滿堂飛出“嘖、嘖”聲,就憑這三擂錘,楊大人還能出得了絕句?人們開始交頭接耳,暗暗地為楊大人捏了一把汗,怕他收不了場。哪知,楊岳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吟出了第二句:“擂錘壓斷幾多枝。”此句一出,如晴天霹靂,震動了“風雅居”,眾人為楊大人懸著的一顆心頓時落地。當眾人還來不及細細品賞詩味,楊岳斌一口氣又吟出了後兩句:“不是薰風笑開口,焉知肚裡有珠璣。”剛一吟畢,大家齊聲發出“好詩,好詩”。幾位原本想取笑楊岳斌的人,離席走到楊岳斌面前,愧疚地說:“楊大人不愧文武全才,失敬了,失敬了,改日定來貴府求教!”楊岳斌謙恭地戲說:“不是我岳斌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是謝大人的三碗包穀燒,燒出了我的三擂錘啊!”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峨眉山峨眉山
從此,這個“三擂錘”的故事就在乾州民間傳開了,一直流傳到現在。

進攻安慶

安慶自1853年6月為太平軍占領後,是僅次於天京(今南京)的政治、軍事中心。1858年5月九江失陷後,又成為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軍便可直窺天京。1860年夏,正當太平軍二破清軍江南大營(參見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州、常州之際,湘軍統帥曾國藩和湖北巡撫胡林翼統率湘、鄂軍水陸師5萬餘,自湖北大舉入皖,連陷太湖、潛山、石牌(今懷寧),直逼安慶。
太平軍太平軍
道員曾國荃率湘軍陸師萬餘人相繼進扎安慶北面的集賢關,與提督楊載福部湘軍水師4000餘人擔任圍城任務;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率湘鄂軍2萬人駐紮桐城西南掛車河、青草塥,阻擊太平軍援軍。6月20日,楊載福水師攻陷安慶東路要地樅陽鎮(今樅陽縣),安慶被合圍。是年秋,曾國荃督軍在安慶城外掘長壕兩道,前壕圍城,後壕拒援。時安慶由受天安葉芸來、謝天義張朝爵率2萬餘人駐守。太平軍二破清軍江南大營後,天王洪秀全等決定俟東征蘇、常勝利,即沿長江上取湖北,迫使湘軍回撤以解安慶之圍。 9月下旬,洪秀全從江、浙戰場調集兵力,分五路由大江南北並進,其部署為:英王陳玉成率軍從長江北岸西進,經皖北入鄂東;忠王李秀成率軍從長江南岸西進,經皖南、江西入鄂東南;輔王楊輔清、定南主將黃文金率軍沿長江南岸趨贛北;侍王李世賢率軍經皖南入贛東;右軍主將劉官芳率軍攻祁門曾國藩大營。五路中,陳玉成、李秀成為主力,取鉗形攻勢,預定於次年春會師武漢,以調動圍攻安慶之敵。其他三路主要是牽制皖南和江西湘軍,並伺機殲敵。
洪秀全洪秀全
8月6日抵太湖,7日東進至掛車河之南,與駐桐城林紹璋吳如孝、黃文金部合攻掛車河多隆阿部失利,退至桐城。21日至24日,陳玉成、楊輔清率四五萬人陸續進入集賢關內,紮營40餘座,城內守軍亦列陣於西門一帶。25日至28日,太平軍十餘路猛攻湘軍後壕,前仆後繼,輪番衝鋒十餘次,均為湘軍兇猛火力所阻,損失甚重。28日至9月2日,太平軍又連連進襲,亦未得手。時城中糧盡彈絕,湘軍乘勢猛攻。5日凌晨,湘軍於北城轟塌城牆,蜂擁登城,攻入城內,濫肆屠殺。葉芸來及平西主將吳定彩與萬餘守軍全部殉難,安慶陷落。

人才觀

曾國藩對歷史上的權術有深入研究,自身學問修養極高,這為他的正確用人創造了條件。他認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他倡導創辦學校,認為世上一切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有人才,才會有事業;國家要振興、要自強,要就開局辦廠、造機器、造軍火、造輪船,而這些都要人來做,這些都得有血性有本事的人來做。人才不是天生的,靠的是教育培養。曾國藩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深刻認識及對人才的重視和善用,在當時是有名的,太平軍翼王石達開曾說“曾國藩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左宗堂對此也有“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文正公”。這足以說明曾國藩知人善任,他最早培養提拔的“幹部”,大多都官至高位,封疆大吏也有多人。
石達開石達開
曾國藩喜歡讀《史記·高祖本記》,特別是欣賞劉邦贊稱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一段話,劉邦文武平平,後得天下,全使這三個人,而使三人各盡其才,便於劉邦的才能。楊岳斌以文人身份帶兵,深知自己打仗既無才,又無經驗,所以,他時刻不忘像劉邦那樣,選好人,用好人。

遺留詩作

洞庭湖洞庭湖
登嶽麓和焦聽堂原韻
偶從樵訪道鄉台,千樹桃花萬點苔。幽徑已無塵客到,深山惟有白雲來。松間聯句僧煎茗,石上陳餚鳥勸杯。醉里不須嗟世亂,座中都是濟時才。
偕彭雪琴洞庭泛月
良宵同泛浩無邊,八百平湖浪接天。蘭槳劃開湘浦月,蒲帆衝破楚江煙。枕戈南望心彌壯,擊楫中流志更堅。迅掃妖氛清海宇,征袍拋卻好歸田。
除夕
馳驅成底事,望望白雲飛。今夕年將盡,他鄉客未歸。苦寒侵病榻,積雪鎖柴扉。把酒不成醉,停杯淚濕衣。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楓橋夜泊
日暮微風起,菰蒲葉有聲。晚煙橫古渡,皓月滿荒城。漁火前村暗,疏鐘遠寺鳴。篷窗鐙獨伴,孤客不勝情。
山齋雪夜
君恩未報愧無顏,深谷容偷歲月閒。墓道依依雲不散,柴門寂寂夜長關。何來夜半如簁雪,流盡天涯似髻山。勸汝始終休改色,要留清白在人間。
戰罷晚歸
歸詠夕陽天,磯邊泊戰船。雲開千嶂月,風斂一江煙。列陣朝擒賊,談兵夜扣舷。誓將身許國,何止著鞭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