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品

楊修品,1943年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工詩書畫印。歷任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國際書畫人才網學術顧問、雲南省文學藝術政府獎書法評審委員會主任、中日篆刻聯展訪日代表團團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雲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昆明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雲南中山書畫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修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日期:1943年
  • 職業:書畫家
  • 畢業院校:雲南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雲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代表作品:《美學論語》、《美學縱橫》、《愛便是美》
  • 性別:男
個人簡介,藝術成績,社會評說,

個人簡介

其書法曾獲全國一等獎,5次獲國際大賽獎;國畫獲海內外書畫名家邀請展金獎;2001年獲王中文化獎。已出版著作《美學論語》、《美學縱橫》、《愛便是美》、《書法美學》等。出版有《楊修品書法集》、《楊修品海外風光畫集》和《書法美學》等。楊修品首創“無主題書法”,是與抽象繪畫、無標題音樂、無情節舞蹈相對應的書法新流派,他不僅是雲南書法界的一大名流,也是中國書法界頗有影響的書法大家。
楊修品把書法定位為字、形、寫、美四個要素。字是載體,形是本質,寫是方法,美是目的。

藝術成績

他不僅是一位著名書法家,而且還是一位美學家。他在《美學縱橫》自序中說道:“在別人認為不起眼的地方,我,尋找美。”他在藝術實踐和美學研究中,響亮地提出“愛便是美”的觀點,並用自己的文筆,細加論證,廣為宣傳書法獲全國一等獎和多次國際大賽獎。國畫獲海內外書畫名家邀請展金獎。
其書法作品風格多變,或沉雄、或清麗、或靜雅、或野逸,不斷探索,不斷推出新風格,正、行、草、隸、篆5種書體均獲獎。水墨山水,得清雄靜雅之趣;彩色山水,蒼茫渾然、氣勢磅薄、有如交響樂。梅、蘭、竹、菊,有濃厚的書卷氣。書法、繪畫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紀念館、文化藝術中心收藏,輯入書畫專集、綜合集數十種。首創“無主題音樂”、無情節舞蹈相對應的書法新流派。不僅有“無主題書法”作品集出版,還有專著問世。發表文、史、藝術、美學論文和隨筆300多篇,有專著《美學論語》、《愛便是美》、《美學縱橫》、《書法美學》。傳略載於《當代書法家大辭典》、《當代美術家大辭典》、《當代篆刻家大辭典》、《天下名人傳略》、《中國美術年鑑》、《書畫家名人大辭典》等30多部辭書。

社會評說

觀楊修品書法作品,感覺有氣魄、敢下筆,放得開,收得住,氣勢、氣韻把握到位,筆性感覺新穎,誇張變化皆在法度之內。筆墨線條靈動,長鋒揮寫的線條與黑色、墨氣的變化,濕潤中蕩滌了躁浮之氣。他創造的“無主題書法”是對中國國粹之一的書法及書法理論的一大貢獻。
“不成文的字”觀點透徹顯豁,既開創了一種新的書法形式——“無主題書法”,使當今的書法又多了一個流派,廓清了許多糾纏在書法身上的障眼迷霧,雜枝藤蔓,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戶口和座位,從傳統的依附藝術升華為獨立的藝術。
楊修品不僅書法了得,他的水墨山水清雄靜雅之趣,彩色山水,蒼茫渾然、氣勢磅薄、有如交響樂。他的梅、蘭、竹、菊,有濃厚的書卷氣。
在社會轉型、人心浮躁、追求多元,有的人把持不住自己的今天,作為一位在中國書法界頗有影響的書法大家,楊修品先生以閒淡之天性,平和之心態,虛靜之胸懷,無為之大道,精深之洞明,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修品先生書法藝術,自1979年一鳴驚人,奪得全國首次書法一等獎後,又五次獲國際大獎,1999年被中國文聯授予“99中國百傑書法家”稱號,書法作品載於《二十世紀當代中國書法傑出人物作品選》,可謂碩果纍纍,榮譽紛至沓來,社會兼職越來越多。修品先生除擔任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外,還先後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雲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雲南省文學藝術政府獎書法評審委員會主任、雲南中山書畫院院長。修品先生首創“無主題書法”,它是與抽象繪畫、無標題音樂、無情節舞蹈相對應的書法新流派。專著不僅有《無主題書法》,還有《美學論語》、《愛便是美》、《美學縱橫》、《書法美學》問世。
修品先生把書法定位為字、形、寫、美四個要素。字是載體,形是本質,寫是方法,美是目的。修品先生認為書法是藝術門類中最簡單的,也是難的,難就難在它太簡單了。這似乎是一句不合邏輯的話,而書法的妙趣和玄機正在此。他還認為說得出來的是技術,說不出來的才是藝術。文字從最初的實用意義中升華出美學價值,成為一門藝術,也就產生了書法。先生提倡要讓書法有神,注重傳統又不惟傳統,提出要讓傳統化在我中,不要讓我化在傳統中。突出書法的風格,認為沒有風格就沒有書法的生命,寫字就是寫“我”。先生提倡用書法養性,借書法傳情,以書法悟禪。其書作正、草、篆、隸全方位出擊,思維開闊不拘一格。既以漢魏碑學為基礎,又采眾家之長,自鑄偉辭,形成一種逸似鶴、矯如龍之風範,總體以“重、拙、大、活”為審美境界,以大氣多變勝人超人。
修品先生國學根底深厚,劉文孝先生以“天地皆紙,萬物俱筆,血液為墨,生命即字,至道無道,大器非器!”準確地評價了先生的藝術創作和人格魅力。這些年來,他寫字、繪畫、撰文、著述、講學,無一不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傳統修養。用中西文化來“修身礪品”,是他成為一位卓越藝術家的關鍵所在。他說:“讀書、做學問我都很隨意。我把它們當成一種興趣愛好。雖然我興趣愛好廣泛,但是我不會去理會社會上的那些無聊的看法,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他不求功利、不貪名譽,真正地體現了一位藝術家的人格魅力。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先生始終清醒著,要做到這一點,顯然是難能可貴的。先生以學養字、養畫、養文並養人,他的成功,說到底是靠文化涵養的豐富多彩。先生並不是一個僅會書法的“寫字匠”,他氣質儒雅,多才多藝,是詩、書、畫、印俱佳,不僅擅筆墨丹青,且能吟詩作對,是“舞林高手”兼京劇票友,並能玩樂器、作曲、指揮,是一個集國粹藝術於一身的文化人。先生在文化領域涉獵深廣,或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或詩、史、文、詞、曲融為一體,或理論、雜感、散見、戲說、心得交相輝映。他放言狂論,野心勃勃,信馬由韁娓娓道來,時常採用一種非詩非論卻又分行排列的語句來寫歷史寫文化寫美學,用一種自由散漫的文字來書性靈,記生活,其文皆簡煉短小,有感而發,任性隨意,不求系統嚴密,但求妙趣傳神。
修品先生不僅是一位著名書法家,而且還是一位美學家。他在《美學縱橫》自序中說道:“聽說有門學問叫美學,很想進這座殿堂里去看看。但進去的人總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走。覺得也很無聊,不進去也罷,就在外面逛逛算了。”又說:“外面的天地不但很大,而且也很有趣。加之我興趣廣泛,對什麼都能看出些愉快感來。就這樣,東看看、西瞧瞧,激動之時,不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且還不過癮,就對著稿紙自言自語地感慨與傾訴。有寫藝術的,有寫生活的,有寫人物的,有寫事件的。不管什麼,都以自己的一句話為宗旨:在別人認為不起眼的地方,我,尋找美。”他在藝術實踐和美學研究中,響亮地提出“愛便是美”之觀點,並用自己之文筆,細加論證,廣為宣傳。應該說“愛便是美”的觀點,剝離了一切的多餘成分與附加因素,直探內隱,直指心源,指明心之好惡,欲望,口味和情感趨向,才是決定美或不美的根本存在,其餘東西不過是些細枝末節,何妨忽略不計。由於滲透了美和藝術之三味,先生敢於藐視既有理論的條條框框,破除迷信,創新立論。
修品先生在其獨創精神指導下,標新立異,將“不成文的字”當作書法的核心,創造性地提出了“無主題書法”理論。明確指出:書法的本質是寫得怎樣,而不是寫些什麼。字形的藝術是書法,字音字義的藝術是音韻學和文學。這一觀點透徹顯豁,既開創了一種新的書法形式——“無主題書法”,使當今的書法又多了一個流派;廓清了許多糾纏在書法身上的障眼迷霧,雜枝藤蔓,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戶口和座位,從傳統的依附藝術升華為獨立的藝術。
修品先生教學方法獨特,提倡繼承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學習路徑的選擇上,主張從約到博,博採眾長,廣泛吸取營養,采百家花釀一窩蜜。在教學上,以引導學生提高審美水平為上,打牢國學功底,以學識、慧眼來洞察書法的玄妙精髓,而不以具體技法論短長,熔儒釋道諸家思想精神為一爐,視無法之法為大法。對我等後學施之以啟發誘導,用典故禪語直指路徑,先生非常重視學生的悟性靈氣,讓學生領悟老師說不出來的東西,真正理解藝術的真諦,而不是一本正經地從技法開始。
楊修品
楊修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