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享

楊世享,目前是武漢聯享物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楊世享,已身家數億,並擔任武漢市人大代表、湖北省青聯常委,他涉足的房地產、物流等產業,除成功在漢運作幾個大項目外,觸角還延伸到深圳、廣西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世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武漢聯享物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人物故事,個人介紹,砸樓成名,成功後的發展,

人物故事

砸樓大哥
2002年,楊世享就在武漢商界出了名,但不是因為他做成什麼大項目或者特有錢,而是他的壯士斷腕之舉:他雇200多人,將自己貸款近千萬元建起來的42棟別墅砸得稀爛。商界同仁欽佩地稱他“砸樓大哥”。
疑似絕佳的機遇出現在1994年。武漢某私立學校在江夏流芳湖口村征地建校,楊世享打聽到該校數十名外籍教師沒有住房,且該校還準備引進200餘名外教。楊世享覺得機會來了,他成立武漢聯享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主攻房地產,並與這所私立學校簽契約,拿出所有積蓄並貸款700餘萬,建起了42棟別墅,準備主供外教——這便是楊世享的第一個房地產項目“金谷明珠園”。
然而,別墅還沒建好,學校就垮了。楊世享欲哭無淚,除了700餘萬元的貸款,還有一年上百萬的利息和施工方、建築方、材料商的討債,他一夜間從富翁變成了負債千餘萬的“負翁”。
不甘心。他跑上海、上北京、下深圳,找了20多批老闆來洽談投資、融資以渡過難關,但別人看了他的樓盤離市中心太遠,都望而卻步。車子跑壞一輛,融資連影子都沒有。
艱難地熬到了2002年。隨著中國光谷落戶東湖高新,附近很多拆遷戶住房困難。面對這一機遇,楊世享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砸掉42棟別墅,開發低價位的住宅公寓。
揮淚。砸!砸樓的日子,楊世享以淚洗面。
砸完樓,他在原址,用原樓盤名稱,再度借錢進行了“金谷明珠園”的第二次“開發”。由於均價僅每平方米980元,遠低於當時1500元的均價,“金谷明珠園”1188套住宅開盤便被搶購一空。這一砸,他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淨賺了1000多萬。

個人介紹

1964年出生於武漢江夏區的楊世享,17歲就開始“扳命”。1981年高中畢業時,原本安排頂替父親進廠,但他想自己闖蕩,當時他父親月工資只有54元,一下子給了他800元,父子相約:如果一年後你虧了,就老老實實回家頂替上班,結婚生子。
楊世享懷揣800元做起水泥生意。那時是計畫經濟,一些建築商計畫不夠用就找他買水泥。楊世享自己租貨車,從水泥廠進貨,一天一車地拉貨,後來供不應求,他一天拉幾趟。為了省下卸貨費,他常一個人卸完滿滿一車13噸水泥。卸完貨,人都站不直了,爬上貨車接著趕下一趟。就這樣,創業當年,楊世享就當上了“萬元戶”。在那個連腳踏車都罕見的年代,他還買了一輛機車。
後來,楊世享得知廣東福建急需日本大三菱貨車改裝成的貨櫃車,便改行做起汽車貿易。當時只有各地糧食局有統配的三菱貨車,他便跑遍全國各地糧食局,收購這種大貨車賣到廣東、福建,每台車可賺幾千到1萬,兩三年便賺了50多萬。
1982年,生意順風順水的楊世享感覺到知識的貧乏,停下手中的大部分生意,進入湖北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砸樓成名

1995年6月,武漢市聯享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楊世享的首站選在了自己的老家江夏湖口,跟政府征了50畝地,開發地產項目。
1994年,武漢私立光華學校在湖口村征地建校,落戶湖口。楊世享找到當時的校長何光華,打聽到武漢私立光華學校有幾十名外籍教師無住房,有購房欲望,而且在不久還會引進200名外籍教師來江夏。於是在1996年,楊世享籌集了1500萬元資金開始建經濟實用小型別墅,並根據何光華的要求把別墅建成了42幢200—300平方米/幢2層半的樣子,開始了其真槍實彈的第一次實業大膽嘗試。他原指望按每幢賺10萬,一期工程下來可創收420餘萬元的目標。沒想到第一期工程竣工時,正值光華學校蕭條之時,別墅無人問津,一幢也未賣出,這下可好,楊世享不但錢未賺到,還倒差朋友和施工隊建房款近1000萬元。
2002年春,楊世享結合中國—光谷落戶武漢東湖高新開發區,需要大量的徵用土地,而不少的村莊被徵用拆遷,這些拆遷戶需要大量的住房,他決定與東湖高新開發區合作,開發低價位的住宅公寓小區
在與合伙人達成一致的意見後,楊世享在被砸毀的35幢別墅的土地上重新又改建出了12萬平方米的“金谷明珠園”花園小區住宅樓。最初,他還抱著僥倖的心理,留了幾幢別墅看能不能銷售。結果想了很多辦法,如買別墅送富康車,可效果都不理想,不但沒賣出去一幢別墅,還又重新套進去幾百萬元。最後,楊世享徹底死心把所有的別墅都砸了,改建成住宅公寓。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楊世享開發的“金谷明珠園”1188戶住宅樓銷售一空,當時關山1500元/平方米的均價房,在“金谷明珠園”只需980元/平方米就能實現,不但為政府解決了拆遷的後顧之憂,還打破了中國地產界狂人任志強“只為富人蓋房子”的名言,楊世享為窮人蓋房子一樣成功。

成功後的發展

南下深圳,他斥資數千萬元在深圳福田區征地10畝,建成深圳分公司“聯星物流大廈”,隨後將整個大廈外包,如今,這座物流大廈的自身價值逾億,每年給總公司帶來不菲的收入。
他南下廣西,在沿海“金三角”之一的防城港市征地500畝,成立新東方倉儲物流公司。
在武漢,他進軍光谷的“光谷智慧城”項目走小戶型路線,在房地產並不景氣情況下,一個月就賣完。
楊世享曾在東湖邊購地建起了一座適用於做酒店的大樓,本想做好之後尋找買家,但樓房建好後,楊世享對離東湖景區不遠的這棟樓越看越喜歡,越想越覺得此地的升值空間大,最後乾脆不找買家,自己做起了“房東”:只租不賣。這便是如今矗立於東湖邊的“夢天湖東湖大酒店”。
如今,楊世享正集中精力“扳”兩件事:一是在輝煌之時回報社會,準備拿出1000萬元,聯手媒體做社會公益活動。二是謀劃光谷地帶龍泉山下、梁子湖畔的已征地塊(含水面)1380畝的開發利用。他說:“這得好好地再扳一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