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地理群

根據植物對於以某一因子為主導的綜合環境的適應關係以及由這種適應關係形成的分布規律,劃分出的各種植物類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生態地理群
  • 分類:溫度變幅劃分
  • 植物:5~40℃
  • 性質:雪球藻
廣溫和狹溫,分類方法,廣溫植物,狹溫植物,日照長短,分類方法,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分布和特點,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濕生植物,水生植物,喜鈣和嫌鈣,分類方法,喜鈣植物,嫌鈣植物,蟲媒和風媒,蟲媒植物,風媒植物,伴人植物,

廣溫和狹溫

分類方法

根據植物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需要的溫度量和一定的溫度變幅劃分。

廣溫植物

能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生活,這類植物在活動狀態下維持生命的溫度範圍通常在-5~55℃之間;但是只在大約 5~40℃之間才有繁殖能力。它們分布範圍廣,是廣布種。
椰子樹椰子樹

狹溫植物

只能生活在很窄的特定溫度範圍內,不能適應溫度較大幅度變動的植物。這類植物對溫度要求嚴格,分布範圍狹窄,是狹布種。水生植物中有許多狹溫種。陸生植物中的雪球藻(Sphaerella nivalis)和雪衣藻(Chlamуdomonas nivalis)等只能在冰點溫度範圍內發育繁殖,不能適應高溫,稱為低溫狹溫植物。只能在高溫環境生長發育的一些種類,如溫泉中的某些藍藻和熱帶高溫地區的椰子(Cocos nucifera)、巴西橡膠(Hevea brasiliensis)等,不能適應低溫,稱為高溫狹溫植物。

日照長短

分類方法

根據植物開花過程對日照長度反應的不同劃分。
冬小麥冬小麥

長日照植物

只有當日照長度超過臨界日長(14~17小時),或者說暗期必須短於某一時數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則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營養生長階段。長日照植物有冬小麥、大麥、油菜、蘿蔔等,緯度超過60°的地區,多數植物是長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只有當日照長度短於其臨界日長(少於12小時,但不少於8小時)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範圍內,暗期越長,開花越早,如果在長日照下則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能開花。許多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春秋季開花的植物多屬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等。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

分布和特點

植物開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長度,這種特性與其原產地在生長季節里自然日照的長度有密切的關係,也是植物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對於所處的生態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短日照植物起源於低緯度地區(夏半年晝夜相差不大,但白晝比高緯度地區短),長日照植物則起源於高緯度地區(夏半年晝長夜短)。在臨近赤道的地帶,長日照植物一般不能開花結實,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緯地帶(緯度66.5°以上),夏季幾乎24小時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長發育,只有長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緯度地帶,兼有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所以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長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開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開花。

旱生植物

能忍受長期乾旱而維持水分平衡的高度抗旱性植物。在草原和荒漠地區,旱生植物的種類特別豐富。根據旱生植物的形態-生理特徵和抗旱方式(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肉質旱生植物和硬葉旱生植物。肉質旱生植物具有發育很好的貯藏水分的薄壁組織,成為肉質、多汁的植物。這類植物依靠體內貯藏的水分度過乾旱季節。例如北美洲沙漠的仙人掌樹 (Opuntia),高達 15~20米,可儲水2噸以上;南美洲中部的瓶子樹(Brachуchiton),樹幹粗達5米,能儲存大量水分。根據貯水組織在植物體的部位,肉質旱生植物又分為肉莖旱生植物和肉葉旱生植物。肉質旱生植物雖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但生長緩慢,生產量很低。
仙人掌樹仙人掌樹
硬葉旱生植物是最典型的一類旱生植物,體內沒有貯水組織,水分喪失50%時仍不會死亡。它們在形態上具有一系列耐旱的特徵:①葉面積強烈縮小,有些植物的葉子變成膜質或鱗片狀,以當年的幼嫩枝條行使光合作用,如梭梭(Haloxуlon ammodendron)、沙拐棗(Calligonum mongolicum);②有些植物的葉子捲曲成筒,氣孔深陷,並位於捲曲葉的內表面,從而減少蒸騰,如針茅屬(Stipa);③有些植物的葉子表面具發達的角質層和茸毛,如駝絨藜(Ceratoides latens);④有些植物則具有發達的根系,增加吸水量以維持水分平衡,如生長在中國新疆沙漠地區的疏葉駱駝刺(Alhagi sparsifolia),地上部分只有30~80厘米,地下部分深達10米以上。

中生植物

生長在中等濕度地方的植物,在乾旱環境或水中和過濕的土壤中均不能生長,形態解剖和生理特徵界於旱生植物和濕生植物之間。中生植物的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數量最大,通常所見的森林和草甸植物都屬於這一類,絕大多數的栽培植物(作物、牧草、蔬菜、果樹)也是中生植物。此外,分布在乾旱荒漠地區的短命植物和類短命植物,其生活期非常短促,在春季或秋季降雨時能迅速地完成生活史,乾旱期到來時,以種子或鱗莖、塊莖、根莖等地下器官度過旱季,所以在形態和生理上也是中生植物。
半邊蓮半邊蓮

濕生植物

在潮濕環境中生長,不能忍受較長時間的水分不足,抗旱能力最小的陸生植物。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爭取水分和防止蒸發的機能不發達;葉子大而薄,光滑,角質層很薄;根系不發育,位於土壤表層。例如熱帶雨林植被中各種附生蕨類植物和附生蘭科植物,以及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分布於各地水邊潮濕處的多種苔草(Carex)、半邊蓮(Lobelia radicans)、燈心草(Juncus bufornius)等。

水生植物

生長在水中的植物,地上部分或多或少沉沒於水中。無論深水、淺水、淡水、鹹水,凡光線能透到的明亮水層,均有水生植物的生長。由於水體中光照弱,氧的含量很低,植物的通氣組織十分發達,根系發育微弱。根據植物體完全沉沒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和僅下部浸於水中、上部露出在空氣中,又可分為沉水水生植物、浮水水生植物和挺水水生植物。

喜鈣和嫌鈣

分類方法

根據植物同土壤中鈣鹽的關係劃分。

喜鈣植物

適生於含鈣豐富的鈣質土或石灰性土壤上的植物,在酸性土壤上不能生長,成為含鈣豐富的土壤的指示植物,如圓葉烏桕(Sapium rotundifolium)、柏木(Cupressus funebriis)等。在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有隻見於右灰岩山丘的銅線樹(Paliurus hemsleуanus)、雞仔木(Adina racemosa)和榆科樹種,與其他樹種一起組成石灰岩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嫌鈣植物

只能在缺鈣的酸性土壤上生長的植物。典型的如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石松(Lуcopodium clavatum)等,可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蟲媒和風媒

蟲媒植物

是依賴昆蟲傳粉的被子植物。傳粉的昆蟲中,蜜蜂最為重要,其次還有蝶、蛾、蠅和其他昆蟲。蟲媒植物的花具蜜腺,花粉粗糙,花葯開裂時花粉粘在花葯上,昆蟲采蜜時,將花雄蕊上的花粉沾到身上,待飛到另一些花上時,身上的花粉擦到雌蕊的柱頭面上,完成授粉過程。蟲媒植物的花,大都具有吸引和適合昆蟲傳粉的特點,如顏色鮮艷、分泌特殊氣味、花絲短而直立、花粉上有花紋而粘滯等,顯然是自然選擇下長期進化的結果,使一些植物缺乏某種昆蟲就不能生存。因此,這些植物的地理分布,往往決定於某些昆蟲的分布螟,例如烏頭屬(Aconitum)和丸花蜂(Bombus)的分布區是吻合的。地球上蟲媒植物分布得非常廣泛,大約占有花植物總數的91%。蟲媒植物的分布,一般是山區少於平原。海拔越高,非專性的蟲媒植物越多,而專性蟲媒植物越少。在熱帶森林,多數喬木都屬蟲媒植物,而高緯度地區森林中只有少數喬木為蟲媒植物。
丸花蜂丸花蜂

風媒植物

是藉助於風力的幫助進行授粉的植物。風媒植物的花,花絲細長,伸出花被之外,花粉平滑、體輕,微風即可將花粉吹送出相當遠的距離。雌蕊的柱頭多為分枝的羽狀,面積大,容易承受花粉。風媒花是較原始的一種適應類型,由於風的運動沒有規律,僅有極小部分的花粉能達到柱頭,因此風媒植物大多能產生大量的花粉以保證授粉成功。如每株玉米平均所產的花粉數約有6000萬粒之多。地球上約有10%的顯花植物(禾本科、莎草科、燈心草科、樺木科等)藉助風力授粉。在海島上,幾乎三分之一的植物是風媒植物;在北方森林中,主要喬木都是風媒的;草原地區的風媒植物也比較多。

伴人植物

藉助人類活動傳播和擴大分布區的植物。伴人植物的分布,有些是人類有意識引入後野生化造成的;有些是人類活動無意識地造成它們的傳播,包括一些對人類有害的植物和農田雜草等。例如藜 (Chenopo-dium album)、鉀豬毛菜(Salsola kali)等雜草在歐洲和北美都普遍分布,它們是歐洲移民帶到北美的。世界各地的伴人植物具有不同的伴人植物區系。如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有57種伴人植物來源於歐洲,11種來源於北非和中非,29種來源於南非,2種來源於亞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