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背龍

棱背龍

肢龍又名棱背龍或踝龍,生活在侏羅紀早期的美國、英國,肢龍化石是由英國礦工哈里森·詹姆斯於1858年發現的。肢龍身長約3-4米,重約200千克,全身都披著厚厚的甲板,從頭頂一直覆蓋到尾巴。厚厚的甲板能使肢龍免受肉食恐龍的攻擊。

輕度裝甲的棱背龍,身長不超過一輛汽車的長度,頭部小小的,相較之下頸部的長度在所有裝甲恐龍中算是較長的了。

肢龍身體最高點在臀部,骨質的筋腱讓它的尾巴挺的直直的,最重要的特徵是沿著頸部、背部長至尾巴的數排脊狀骨板與骨質結瘤。牙齒則和劍龍的相似,嘴部最前端是窄喙,進食時以窄喙剪下低處的嫩葉或果實,顎部再簡單的上下運動以咀嚼食物。背上的裝飾則是對付未來攻擊的最佳防禦。

它們以地面的低矮植物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棱背龍
  • 外文名:復原圖Scelidosaurus
  • 位於:腿龍
  • 恐龍體長:3-4米
  • 恐龍體重:200千克
  • 恐龍種類:劍龍
  • 恐龍食物:植物
  • 生存年代:侏羅紀早期
  • 生存地點:美國亞利桑那州、中國西藏
外形,表皮,骨質護板,立姿與步態,生活形態,

外形

棱背龍的頭部較小,而頸部則相對較長。它的四肢很健壯,承受著全身的重量。前肢略短於後肢,前肢的掌部寬大、強健,並生有蹄狀的爪。棱背龍習慣四足行走,整個身體的最高點在臀部。
辨認要決: 背上長滿圓角狀的突起物,尾巴長度超過身體的一半

表皮

從棱背龍的皮膚印痕化石上可以看出,其表皮上覆蓋著一排排骨質突起,在這些骨質突起之間又有許多圓形的小鱗片。另外,棱背龍的腹部也都覆蓋著鱗片。

骨質護板

棱背龍身上有一片片骨板,稱為鱗甲。鱗甲的形狀與大小依其生長在頭部、身體或尾巴等部位而有所不同。如果有肉食性恐龍咬穿棱背龍的表皮,其牙齒碰到這些硬塊之後就再也咬不下去了。

立姿與步態

棱背龍偶爾會直立身體、後肢著地去吃枝葉,但平常似乎是以四腳行走的。它的臀部是身體的最高點,前肢的手部和後置的腳步一樣寬。當它走投無路時會蹲伏在地上,只讓堅韌、有堅甲的背部暴露出來。

生活形態

有的古生物學家猜測棱背龍可能是一種兩棲類動物,不過更多的古生物學家認為,棱背龍可能用它的窄喙切割下樹上的嫩葉和多汁的果實,然後通過上下頜的簡單運動咀嚼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