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態與生態系統經營

森林生態與生態系統經營

《森林生態與生態系統經營》是由作者徐化成編寫,於2004年1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作者:徐化成
  • ISBN:9787502560331
  • 頁數:455 頁
  • 定價:48.0
  •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1月1日)
  • 出版時間:2004-11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目錄信息,

內容介紹

本書是為了滿足社會各界對於希望了解和認識森林生態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經營森林的基本對策的需要而寫的。森林生態的基本研究對象是森林的結構、功能和動態,而森林是景觀生態系統。對森林生態學基本原理的闡述中,特彆強調了森林的本質特徵表現在不同空間層次(如林分、生物群落、生態系統、景觀)的複雜性和異質性上。在森林經營上,本書強調了在我國建立生態系統經營體系的重要性,並對這種經營體系的基礎(森林的多重價值觀)、發展以及巨觀規劃和育林措施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討論。
本書可供環境科學和生態學工作者以及林業科研、教學和生產人員參考,也可作為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信息

第一篇 森林生態
第一章 森林環境和林木的生活史對策1
第一節 森林環境2
一、環境、立地和生境2
二、林木的生態學特性2
三、生態因素的綜合性4
第二節 林木生活史對策5
一、生活史對策6
二、林木生活史對策分類8
第二章 森林干擾12
第一節 森林干擾的分類和生態意義12
一、森林干擾的分類12
二、森林干擾的生態意義13
第二節 干擾狀況和森林干擾的研究方法14
一、干擾狀況14
二、森林干擾的研究方法16
第三節 主要森林干擾類型的生態特點19
一、森林火19
二、樹倒或林冠干擾21
第四節 森林干擾的地理變化25
一、影響森林干擾的因素25
二、大興安嶺林區的自然干擾26
三、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的自然干擾35
四、華北林區的自然干擾44
第三章 森林群落結構46
第一節 森林植物群落結構的分量和指標46
一、垂直結構和生活型結構47
二、水平結構50
三、物種構成50
第二節 森林植物群落結構的地理變化53
一、大興安嶺地區的寒溫帶針葉林54
二、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55
三、華北地區的暖溫帶落葉闊葉林57
第三節 森林動物和森林植物的關係59
一、森林是多種動物類群的棲息地59
二、森林動物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61
三、森林放牧問題64
第四節 群落中種的共存機制65
一、生態位分化和種的共存65
二、自然干擾和種的共存66
第五節 群落中的種間關係68
一、互利共生69
二、偏利共生71
三、非消費性的物理掠奪72
四、消費性的物理掠奪73
五、抗生作用75
六、競爭76
第四章 森林演替78
第一節 植物演替學說的發展78
一、頂極群落學說79
二、統一趨勢學說82
三、非平衡觀點83
第二節 森林演替的研究方法84
一、時間序列法84
二、固定樣地法84
三、種群結構法84
四、歷史記錄法85
五、試驗研究法85
第三節 森林演替類型86
一、原生演替86
二、次生演替87
三、空隙動態89
第四節 森林演替的機制92
一、先來種和後來種的關係92
二、影響森林演替的基本因素93
第五節 樹種的生活史對策和森林演替的關係95
一、開拓樹種和後期優勢樹種的更替95
二、耐性樹種和後期優勢樹種的更替96
三、開拓樹種和耐性樹種的更替98
四、後期優勢樹種和後期伴生樹種的更替98
第六節 森林演替與動物的關係101
一、動物在森林演替中的地位101
二、森林演替過程中動物種的變化102
第七節 我國一些林區的森林演替103
一、大興安嶺林區興安落葉松林的演替103
二、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紅松林的演替108
三、華北落葉闊葉林林區的森林演替117
第五章 林分的結構和動態123
第一節 林木組成123
一、林木組成的意義123
二、林木組成的類型124
三、林木組成的形成條件和混交林的構成狀態126
第二節 林木的年齡結構和大小結構128
一、林木年齡、齡級和代129
二、林木年齡結構的類型131
三、興安落葉松林的年齡結構135
四、紅松原始林的年齡結構138
五、林木的大小結構142
第三節 林木的格局144
一、林木格局的分類144
二、林木格局的測定145
三、林木格局的影響因素148
第四節 林分的發育149
一、林分的發育階段149
二、林木的分化和林木分級154
三、林分密度的變化及其影響155
第五節 森林中的粗木質殘體157
一、粗木質殘體的生態意義158
二、粗木質殘體的分解過程和腐朽等級161
三、粗木質殘體的數量動態163
第六章 林木更新166
第一節 林木更新模式和林木更新的研究方法166
一、林木更新模式166
二、林木更新研究方法169
第二節 林木有性更新171
一、種子生產171
二、種子散布173
三、種子庫175
四、種子發芽177
五、幼苗幼樹的成長178
第三節 林木營養更新181
一、萌芽更新181
二、根櫱更新182
三、天然壓條更新183
第四節 林冠空隙更新183
一、空隙的大小、形狀和方向184
二、空隙形成的時間和周期性184
三、空隙形成樹種的影響185
四、空隙內的環境異質性185
第五節 我國北方一些重要樹種的天然更新186
一、落葉松類186
二、雲冷杉類196
三、松類和側柏199
四、櫟類、槭類、椴類和鵝耳櫪類210
五、樺木、山楊類217
第七章 森林生態系統221
第一節 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221
一、生物量和生產力的有關概念221
二、生物量和生產力的測定223
三、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與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關係226
四、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量的積累227
第二節 森林生態系統的營養循環229
一、營養的輸入230
二、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的營養循環232
三、營養的輸出238
第三節 森林生態系統的水分循環240
一、森林生態系統的水分循環和水分平衡240
二、森林對河川徑流的影響244
第八章 森林景觀247
第一節 景觀的結構247
一、斑塊248
二、走廊254
三、本底258
四、景觀鑲嵌體的結構特徵259
第二節 景觀的類型261
一、地貌途徑261
二、母岩母質途徑264
三、植被和土地利用途徑264
四、斑塊-走廊-本底的結構類型途徑264
第三節 景觀的功能267
一、景觀要素之間的流268
二、森林生態系統和河流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270
三、林帶與毗鄰景觀要素的相互作用272
第四節 景觀的變化274
一、景觀變化的作用力和景觀的穩定性274
二、森林破碎化及其生態後果277
三、土地利用的變化281
第九章 森林分類286
第一節 植被分類286
一、不同尺度的植物群落分類286
二、《中國植被》和《中國森林》的分類系統290
三、我國的林型研究292
第二節 立地分類295
一、不同的途徑和系統296
二、我國立地類型研究300
第三節 生態系統分類304
一、不同的途徑和系統304
二、我國生態土地分類研究309
第十章 森林區劃318
第一節 森林地理分布規律318
一、森林分布的地帶性318
二、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域319
第二節 中國的植被區劃和林區區劃320
一、中國植被區劃320
二、中國林區區劃322
第三節 森林垂直帶的分異325
一、山地森林的垂直帶325
二、山地森林線326
第四節 我國北方一些林區森林垂直帶的劃分328
一、大興安嶺林區328
二、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330
三、華北林區335
第二篇 生態系統經營
第十一章 森林的價值和林業的模式342
第一節 森林的價值342
一、生產價值342
二、生物學和生態學價值343
三、精神社會價值351
四、森林價值觀的發展351
第二節 林業的模式353
一、初期開發林業353
二、持續收穫林業354
三、集約高產林業355
四、分類經營林業356
五、生態林業357
第十二章 生態林業的發展360
第一節 恆續林經營和近自然林業360
一、發展歷史360
二、理論內容364
第二節 新林業和生態系統經營365
一、發展歷史365
二、理論內容367
第三節 生態恢復371
一、棄耕地的生態恢復372
二、牧地的生態恢復373
三、退化林地的生態恢復374
第四節 我國森林的經營經驗和我國林業的發展方向375
一、 我國天然林經營概況375
二、我國天然林區過度開發利用的後果376
三、我國的天然林保護工程381
四、我國林業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森林經營體系382
第十三章 生態系統經營:規劃目標386
第一節 森林景觀的合理結構386
一、森林的生態完整性386
二、森林景觀的年齡構成387
三、森林景觀的樹種構成390
四、森林景觀的粒級結構391
第二節 森林景觀的破碎化管理和邊緣管理392
一、森林景觀的破碎化管理392
二、邊緣管理393
第三節 特殊立地森林的管理394
一、河岸帶森林394
二、森林濕地396
三、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397
第四節 林分的結構特徵399
一、 垂直結構和樹種結構399
二、 瀕死木、枯立木和倒木400
第十四章 生態系統經營:育林措施401
第一節 天然林的培育401
一、基本要點401
二、國外研究實例403
三、對我國天然林區採伐更新的討論意見406
第二節 人工林的培育410
一、基本要點410
二、我國人工林培育中應該注意的技術環節413
第三節 森林間伐415
一、森林間伐的目標415
二、森林間伐中應注意的問題415
第四節 森林病蟲害控制和林火控制416
一、森林病蟲害的育林控制和生物防治416
二、與外來種有關的問題418
三、林火管理420
第十五章 自然保護區421
第一節 自然保護的途徑和保護區的分類421
一、自然保護的途徑421
二、保護區的管理分類423
第二節 自然保護區的選址和設計425
一、自然保護區的選址425
二、自然保護區的規劃設計427
第三節 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概述428
一、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428
二、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431
三、野生動植物種自然保護區431
第四節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433
一、旅遊對於自然保護區環境的影響433
二、自然保護區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問題437
參考文獻4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