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癭蚊

棗癭蚊

棗癭蚊,屬雙翅目,癭蚊科的一種昆蟲。分布於河北、陝西、山東、山西、河南等各地棗產區。幼蟲為害嫩葉,葉受害後紅腫,縱卷,葉片增厚,先變為紫紅色,最終變黑褐色,並枯萎脫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棗癭蚊
  • 拉丁學名:Contaria sp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亞目:長角亞目
  • :癭蚊科
  • 分布區域:河北、陝西、山東、山西、河南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種群分布,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蟲體長1.4~2.0mm;複眼黑色腎形;觸角念珠狀14節,黑色細長,各節近兩端輪生剛毛;頭部較小,頭、胸灰黑色;腹背隆起黑褐色;胸背與腹部有3塊黑褐色斑;全身密被灰黃色細毛;翅橢圓形,前緣毛細密而色暗;足細長3對,黃白色,腿節外側的毛呈灰黑色,前足與中足等長,後足較長;腹面黃白、橙黃或橙紅色,共8節,第15節背面有紅褐色帶,第9節延伸成一細長的產卵管,第8與9節間可以套縮。雄蟲體型小於雌蟲,體長1.0~1.3mm,腹節狹長9節。
棗癭蚊成蟲(圖1)棗癭蚊成蟲(圖1)

白色微帶黃,長橢圓開幕有,長徑約0.3mm,短徑約0.1mm,一端削尖,外被一層膠質,有光澤。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5~2.9mm,明狀,乳白至淡黃色,體節明顯,頭小褐色,胸部具琥珀色胸叉1個。
棗癭蚊危害圖(圖2)棗癭蚊危害圖(圖2)

長1.0~1.9mm,略呈紡錘形。初化蛹乳白色,後漸變黃褐色。頭頂具一對明顯的刺。觸角、足、翅芽均清晰。腹部8節。雌蛹足短,伸達第6節;雄蛹足長,達腹末。繭長1.5~2.0mm,橢圓形,灰白色或灰黃色絲質,外附土粒。

生活習性

棗癭蚊 該蟲在1年一般發生5--7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內結繭越冬。翌年4月成蟲羽化,產卵子剛萌發的棗芽上;5月上旬進入為害盛期,嫩葉捲曲成筒,1個葉片有幼蟲5--15頭,被害葉枯黑脫落,老熟幼蟲隨枝葉落地化蛹;6月上旬成蟲羽化,平均壽命2天,除越冬幼蟲外,卵期3-6天,幼蟲歷期8-13天,蛹期6-12天,成蟲壽命1-3天。喜在樹冠低矮、枝葉茂密的棗枝或叢生的酸棗上危害,樹冠高大、零星種植或通風透光良好的棗樹受害輕。

種群分布

分布於河北、陝西、山東、山西、河南等各地棗產區。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5~6代,以幼蟲於樹冠下土壤內做繭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第1~4代幼蟲盛發期分別在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8月中旬出現第5代幼蟲,9月上旬棗樹新梢停止生長時,幼蟲開始入土做繭越冬。

防治方法

清理樹上、樹下蟲枝、葉、果,並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4月中下旬棗樹萌芽展葉時,噴施下列藥劑:40%氧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25%滅幼脲懸乳劑1000~1500倍液;52.25%毒·氯乳油2500—3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乳油氰戊菊酯10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20%水胺硫磷乳油400~500倍液;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間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