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紅土

棕紅土是一種紅壤土種,分布在安徽宣城、安徽蕪湖、安徽池州、安徽銅陵、安徽黃山、安徽安慶、安徽宣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棕紅土
  • 土種編號:10147
  • 土壤類型:紅壤
  • 土壤亞類:棕紅壤
  • 土類(二普):紅壤
  • 亞類(二普):棕紅壤
  • 母質:第四紀紅色粘土
  • 剖面構型:A—B—Bmo(焦斑層)—Bv( 網紋層)
  • 面積(公頃):1248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宣州市金壩鄉金壩中學旁邊,崗地旁 部,海拔70m,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年均溫15.9℃,年降水量1295mm,無霜期231天,≥10℃積溫5053℃,植被為草灌,覆蓋度20%。 A層: 0—24cm,亮紅棕色(濕,5YR 5/6),壤質粘土,碎塊狀結構,中量根系, 緊,pH4.8。 B層: 24—70cm,亮紅棕色(濕,5YR 5/8),粘土,塊狀結構,少量膠膜,少量根系,緊,pH4.8,平整明顯過渡。 Bmo1層: 70—124cm,橙色(濕,5YR 6/8),壤質粘土,塊狀結構,多量鐵錳焦斑和結核,少量根系,緊,pH4.7,平整模糊過渡. Bmo2層: 124—195cm,橙色(濕,5YR 6/6),壤質粘土,塊狀結構, 多量鐵錳焦斑與結核,緊,pH5.0,模糊過渡。 Bv層: 195cm以下,橙色(濕,5YR 7/6),壤質粘土,淺灰色網紋相間分布,礫石含量10%左右,緊,pH5.0。

主要性狀

該土種母質為第四紀紅色粘土,剖面為A—B—Bmo(焦斑層)—Bv( 網紋層)型。焦斑層及網紋層出現在70cm以下。土壤質地為壤質粘土,粉砂/粘粒比1.0左右。土壤有效陽離子交換量10me/100g土左右,交換性酸4—7me/100g土,鹽基飽和度11—36%,pH4.5—5.9。粘粒矽鋁率2.6—2.9,風化淋溶係數小於0.3,氧化鐵的游離度大於50%。據595個農化樣分析統計,有機質為1.87%,全氮0.097%,速效磷4ppm,速效鉀79ppm,均屬缺乏。有效銅1.6ppm(n=7),有效硼0.54ppm(n=2),有效鋅0.47ppm(n=5)。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體厚,坡度平緩,林木立地條件較優, 但養分貧乏,有效硼不足,質地粘重,侵蝕較強。目前,以生長杜鵑、合歡、金剛刺、六月雪、山楂 、 木、白茅等草灌及稀疏馬尾松為主,局部為人工松杉林及檫樹林,長勢多較差,覆蓋度20—50%。利用改良上應加強植被保護,嚴禁砍伐,以保持水土;適當營造馬尾松、濕地松、油桐、油茶及種植牧草。宣州市峰山鄉草場1985年開始試種紅三葉、白三葉、雜三葉、蘇丹草、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20餘種,長勢良好,放牧山羊、綿羊經濟效益高;水土流失輕的緩崗可闢為梯地種植茶樹、桃樹、梨樹、甘薯、小麥、油菜、大豆等,並注重施用有機肥和速效氮、磷、鉀肥及鋅、硼等微肥,套(間)種綠肥,以培肥土壤。

歸屬分布

棕紅土,屬棕紅壤亞類粘棕紅泥土屬。 主要分布於安徽省宣城,蕪城、池州、銅陵、黃山、安慶六地市的紅土崗丘的中下部,海拔50—100m,坡度5°—15°,面積187.2萬畝,尤以宣城地區面積最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