棔柿樓雜稿

棔柿樓雜稿

《棔柿樓雜稿》是201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揚之水。此書系作者繼《棔柿樓讀書記》之後的一部學術著作之餘的隨筆集,作者筆下的文字別具一格,且擁有眾多忠實的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棔柿樓雜稿
  • 作者:揚之水
  • ISBN:9787532638796
  • 頁數:278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6
  • 裝幀:平裝
  • 開本:1/32
  • 副標題:開卷書坊二輯
  • 叢書:  開卷書坊二輯
作者簡介,作品欣賞,作品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被讀書界稱為"奇女子",所作古代名物研究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在《讀書》從事十年編輯之中更是接觸了當今諸多學術精英,

作品欣賞

揚之水
收在 《棔柿樓雜稿》 里的文字,最早的一篇寫於一九九四年,跨度近二十年的一堆“雜拌兒”,此番湊在一處,真是名副其實的“雜稿”。
數年經營文字的體會,是寫人最難。《讀書》十年,從眾師問學,獲益良多,然而以自己之筆拙,卻輕易不敢為眾師畫像,因此始終是藏於心者多,筆諸文字少。收在第一單元中的幾則,實在未能寫出諸家風采,不過存此雪泥鴻爪,藉以寄託久寓心中的懷想和感念。
第二單元的文字,多為應命而作的序跋和書評,長長短短,體例不一,更見其雜。離開《讀書》之後,受遼寧教育出版社委託,組織了一套“小精裝”叢書,便是《茗邊老話》,作者多是年齡七十歲以上者,這也是我編輯生涯中的最後一項工作,並銜命為叢書寫一則總序,署名脈望。今檢點舊稿,卻是發現兩則,什麼原因,已經完全記不得,今便一併收錄在一個題目之下。《關於印刷術起源之討論的一點管見》,原是一九九六年間在遇安師指點和敦促下所作,曾刊發於當年的《中國文物報》,後則再也沒有碰過相關的問題,收入此編,算是留下一點往事的痕跡。《六十年家具研究綜述》一篇,是二〇〇九年北大的一位朋友為新加坡一家雜誌組稿,命題作文,然而事不諧,小稿便擱置。以文中所談依然是書,放在這裡,似也合宜。
最末一組中的《我與書》,是應《語文學習》之約而作。《院兒的雜拌兒》原初是分別發表的兩則小文(刊發其中之一的《街道》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期刊,後來莫名其妙停掉了),今合為一篇。所謂“棔柿樓”即在這“院兒”裡邊,也算是合了本書的題。
《棔柿樓讀書記》,是我的第一本書,署名宋遠,今接過這一書名,更名改姓,就此認了前帳。負翁曾在此冊小書的序言中為我畫像,後來收入他的 《負暄三話》,許多人知道我,多是得自這篇文章。我至今感念行公厚愛,不過也還應該說,文章中有不少文學筆法,其實我並沒有負翁筆下的那般傳奇色彩。與同齡人一樣,在不能讀書的青年時代去務農,去做工,開卡車,蹬三輪,送白菜,賣西瓜,等等,那時候大家都是如此過來的。而我雖然也曾考取,卻是陰錯陽差終於未能入學,只好通過自學完成學業。而自學,在我的同代人中也不是怎樣的新鮮事。自己以為幸運的是,我能夠走進《讀書》,又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師。教人每每感念不置的是,我還有很多隨時相助的好朋友。這一回又是老友寧文兄邀我加盟“開卷”,或因此得以同更多愛書的朋友結緣,也未嘗不是令人期待的幸運。

作品目錄

開卷書坊二輯(十二種)書目
來新夏《邃谷序評》
沈勝衣《筆記》
呂恩《龍套集》
桑農《讀書抽繭錄》
韋泱《舊書的底蘊》
徐雁《舊書陳香》
揚之水《棔柿樓雜稿》
許宏泉《聽雪集》
范笑我《我來晴好》
子聰《開卷閒話七編》
彭國梁《書蟲日記三集》
彭國梁《書蟲日記四集》
2 013年5月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