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狀肌

梨狀肌

梨狀肌屬臀肌中較小的肌肉,位於臀區中部,位置較深,與臀中肌處於同一平面。借三個肌齒起於骶骨前面,肌齒附於骶前孔之間的骨面及骶前孔延伸的溝上,也起於髂骨臀面近髂後下棘處,及鄰近的骶髂關節囊,有時還起於骶結節韌帶的盆面。肌肉從坐骨大孔穿出骨盆,並大體填滿該孔,此處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結構的重要提及點。梨狀肌借圓腱止於大轉子上緣內側邊。肌腱位於閉孔內肌和孖肌總腱後上後,並常於它們部分融合。梨狀肌也可和臀中肌融合。坐骨神經在經過坐骨大孔時行於梨狀肌下方,當坐骨神經損傷時,易刺激其周圍梨狀肌產生炎症性水腫。

梨狀肌系髖肌後群肌之一。在髖關節囊的後方,起自骶骨前面側部,出坐骨大孔,止於大轉子內側面。此肌與其他肌共同作用可外旋大腿。受骶叢的肌支(骶1~3)支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狀肌
  • 外文名:piriformis
  • 概述:起於第2、3、4骶椎前面
  • 梨狀肌結構:臀上神經、 臀上動、靜脈
  • 體表投影:此點至股骨大轉子的連線
  • 梨狀肌綜合症:壓迫坐骨神經所引起的臀腿疼病症
  • 診斷要點:患者常有下肢損傷,或慢性勞損史
解剖結構,梨狀肌扳機點,與梨狀肌相關的疾病,概述,臨床,病理,影像,

解剖結構

梨狀肌位於小骨盆的後壁,呈三角形,起自第2~5骶椎前側面,肌纖維向外集中,經坐骨大孔出小骨盆,止於股骨大轉子頂端。近固定時,此肌收縮,使大腿外展、外旋和後伸。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轉向同側;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梨狀肌受骶叢的肌支 (S1~S3)支配。

梨狀肌扳機點

1.起點:骶骨盆面。
2.止點:股骨大轉子。
3.扳機點位置:髂後上棘和尾骨尖連線,在這線上距髂後上棘2cm處,再作與股骨大轉子的連線。將這條線評分3份,內、中1/3交界處為扳機點。
4.牽涉痛:①骶髂關節;②臀部;③大腿後1/3

與梨狀肌相關的疾病

梨狀肌綜合徵:本徵是由於梨狀肌損傷,造成對坐骨神經的機械性壓迫,或此段坐骨神經某種原因發生粘連而引起的以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組症候群。表現為患側臀部疼痛伴下肢的放射痛,有時疼痛較重,難以忍受,影響休息和生活。可因受涼、勞累等加重。檢查時發現患者呈強迫體位,自坐骨切跡向下,沿神經走行路徑有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梨狀肌局部可捫及包塊,局部封閉後疼痛減輕或消失;梨狀肌緊張試驗(包括Pace試驗、Thiele試驗及Freiberg試驗)陽性。本徵的治療,首取保守療法,可採用臥床休息、理療、按摩、推拿以及局部類固醇類藥物封閉等措施;對保守治療無效者以及症狀嚴重者,可採用梨狀肌切斷術或坐骨神經松解術等手術治療。本徵預後取決於治療是否及時,不及時治療出現肌肉萎縮後,治療效果不理想。

概述

梨狀肌分布於小骨盆內側,起於第2~4骶椎前面,通過坐骨大孔,止於股骨大轉子頂部。其受第1、2骶神經支配,功能為支配大腿外旋。該肌形態如梨,肌腱細長,其上方有臀上神經、臀上動靜脈;下方為陰部神經、股後皮神經、坐骨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靜脈。梨狀肌本身的各種病變壓迫坐骨神經等稱之梨狀肌綜合徵。
1.發病率:較常見。
2.性別:女性多見。
3.年齡:中年。
4.好發部位:右側多見。

臨床

大部分病例有髖部扭傷史,個別女病人有盆腔炎病史,自覺患肢變短,行走跛行,臀深部脹疼,向大腿後面、小腿外側放射,偶見小腿外側麻木、足趾麻木。男性患者可有會陰部不適,陰囊睪丸抽痛。重病者有劇烈痛,雙下肢屈曲,不能翻身,生活不能自理,物理檢查腰部無壓痛,觸診梨狀肌區腫脹,痙攣肥厚呈條索狀,局部壓痛,周組織鬆弛,直腿抬高60°內痛著,超過60°時疼痛減輕,病程長者臀肌萎縮。

病理

根據病因不同病理變化不一致。
蹲位起立時突然過度外旋下肢或扛重物時過度外展外旋下肢,使梨狀肌扭曲損傷,肌腱撕裂,肌肉保護性痙攣壓迫神經血管,使神經腫脹,坐骨神經痛突出。
梨狀肌變異時下肢放旋,肌束收縮,肌束間隙變小,使穿過變異梨狀肌神經受壓腫脹。盆腔炎累及梨狀肌或梨狀肌慢性炎症均可影響梨狀肌上下孔通過神經。

影像

1.X線表現:常規X線平片可顯示骶髂關節及坐骨大孔的骨關節異常。對梨狀肌及坐骨神經不能顯示。
2.CT表現:CT平掃除發現骨關節有無異常外,可直接觀察兩側梨狀肌的形態,梨狀肌急性損傷時顯示腫脹、密度減低,如肌肉出血可見高密度出血灶,追尋神經走行可見受損者神經腫脹,可顯示盆腔病變對梨狀肌的累及程度。
3.MRI表現:MRI除發現CT掃描梨狀肌的形態改變,可見受損梨狀肌的信號強度變化,挫傷時T1WI信號減低,T2WI信號強度增高。仔細兩側對照坐骨神經,可見受損側神經增粗,T2WI信號強度增高。
4.US表現:US較少用於本病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