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瑟

猶太民族史上,梅瑟雖沒有亞巴郎之偉大,被譽為信仰之父,世代聖祖。但梅瑟在帶領以色列百姓出離埃及、邁向上主應許之福地的心路歷程上,梅瑟成就了天主對以民的應許一回到了流奶流蜜之福地;同時梅瑟自己在被召、事奉過程中學會了祈禱、懂得了順服天主的聖意。這是非常值得今天我們每位基督信徒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瑟
  • 出生:埃及
  • 信仰:基督信徒
簡介,梅瑟一生,相關內容,

簡介

故事
雅各伯帶著十二個兒子原居於客納罕地,為了逃避荒年,隨著兒子們遷移到埃及,並在那裡定居。四百年後,這個遊牧部落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民族;使我們記起天主對亞巴郎所許下“要他成為一個大民族”的事,已日漸兌現。由於他們人口繁盛而引來埃及王法郎的種種迫害,過著牛馬般的奴隸生活。最後,天主動了慈心,決意要救他們出離埃及。這個天主拯救出埃及的民族,即是本課程第一篇中所說的以色列民族。天主召叫梅瑟天主為了要實踐諾言和他拯救人類的計畫,常常利用人類歷史中的許多事跡和人物,去達成他的諾言。

梅瑟一生

梅瑟一生的事跡就是一個例子。梅瑟是雅各伯肋未族的後代,他出生時,正值埃及王法郎出令殺害初生男嬰的時刻。因著天主的安排,梅瑟出生後,不但未被殺死,且被公主收養在法郎的皇宮裡,接受高等的教育。該子長大後,公主收他為義子,並取名“梅瑟”。由於梅瑟是經由他母親親手撫養長大,所以他對他的同胞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但是也因為他被收作公主的義子,這使他日後蒙天主召叫時,能夠負起解救同胞的責任。
梅瑟
有一天,梅瑟目睹一個埃及人正在拷打做苦工的以色列人,他不忍見同族人受害,於是便殺了那個埃及人。後來,這事被埃及王知道了,決意要殺害梅瑟,梅瑟便逃到米德揚去,然後在那裡結婚生子,定居下來。(參閱出谷紀第二章)這時候,以色列人正受著嚴重的迫害,他們發出哀號,向天主求救,天主便派遣梅瑟為他們出頭。“那時梅瑟為他的岳父,米德揚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次他趕羊往曠野里去……上主見他走來觀看,天主便由荊棘叢中叫他說:‘梅瑟!梅瑟!’他答說:‘我在這裡。’天主說:‘不可到這邊來!將你腳上的鞋脫下,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天主,亞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梅瑟因為怕看見天主,就把臉遮起來。上主說:‘我看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痛苦,聽見他們因工頭的壓迫而發出的哀號,我已注意到他們的痛苦。所以我要下去拯救百姓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離開那地方,到一個美麗寬闊的地方,流奶流蜜的地方。……現在以色列子民的哀號已達於我前,我也親自看見埃及人加於他們的迫害。所以你來,我要派你到法郎那裡,率領我的百姓以色列出離埃及。’梅瑟對天主說:‘我是誰,竟敢去見法郎,率領以色列子民出離埃及?’上主回答說:‘我必與你同在;幾時你將我的百姓由埃及領出來,你們要在這座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作為我派你的憑據。’”(出3:1-20)
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看到梅瑟的聖召是在天主照顧下的一種長期準備:自出生便逃過殺身之禍,且在宮中接受一種準備將來做領袖的教育。但是,他沒有帶領民眾揭竿起義,反而遭到逃亡,離開埃及,就在這流落異鄉之際,他得到天主的召喚。從“召叫”的對話中,梅瑟曾提出疑問:“我是什麼人,竟敢去法老王那兒?……”謙虛使他面對此重任時感到猶疑不決;另一方面,可見到天主給人絕對“自由”去回應他的召喚。結果,梅瑟還是照上主的話聽命行事。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了使梅瑟更有信心,也為了報答他慷慨接受派遣,天主特別告訴他自己的名字:“我是自有者。”(出3:13-14)這說明天主是獨立自有的。梅瑟便以此告訴埃及王,要求釋放以色列民出離埃及,但埃及王竟說將加倍奴役民眾;於是梅瑟再度乞求天主,天主便在埃及降下十大災難。首先,他把尼羅河變成血河;又使蛤蟆遍行於地,甚至侵入房屋;然後又打發成千上萬的蚊子到處為害。
除此之外,使牛群染上獸疫;人獸都得了瘡疫;不久天降冰雹,傷及草木、走獸、行人。第八災是蝗蟲,第九災是三天大黑暗。但是法老王仍執迷不悟,堅持不肯放走以色列民出埃及。於是天主又對梅瑟說:“還有一樣災罰,我要降在法郎和埃及人的身上,以後他必要釋放你們離開此地……午夜時,我要走遍埃及,凡埃及國,從坐寶座的法郎的長子,直到推磨婢女的長子,以及牲畜的一切頭胎,都要死亡。埃及全國要有大哀號。”(出11:1,4-5)為了使以色列人免受這災難,天主叫梅瑟告訴全體以色列人,每家都殺一隻公羔羊,將羔羊血塗在門框上以作記號,而羊肉則烤熟,連同沒有發酵的麵包一同吃。這一晚,到了半夜,天主果然殺死了所有埃及人的長子,而以色列子民的長子則安然無恙。
後來為了紀念這一夜,天主使以民得逃離災難,梅瑟便創立了逾越節。埃及王在飽受失子之痛後,便答應放以色列人離開。這一夜,以色列人扶老攜幼乘夜上路。怎料當梅瑟帶領民眾離開埃及,至紅海一帶時,法郎懊悔不該讓他們離開,於是派了大批兵馬自後追趕而來,直抵紅海。民眾面臨紅海,正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苦無去處,於是便埋怨梅瑟不該帶他們離開,使他們死於此地。但梅瑟一再保證,將竭力挽救他們。當夜,天主打發一股強風吹開紅海的水,使海中現出一塊乾地。清晨,以色列人便越過紅海。當埃及人尾隨著他們過海時,海水便恢復原位,使埃及人葬身海底。從此,以色列人開始敬畏天主,也信服了他的僕人梅瑟。(可參閱出5至14章)細讀了聖經所載有關出埃及的事跡後,也許我們會說:天主所施於埃及人的懲罰太過嚴厲了;另一方面,對“過紅海”所描寫的過程的真確性也起了問號。
出埃及這事跡,可說是天主踐約的一個具體行動。這裡,聖經作者主要告訴我們的,是天主的忠信,對自己所許下的諾言,耗盡千方百計也要實踐;同時,在十災難出現之下,更顯出他對子民的憐惜與愛護。至論過紅海一節,是要我們記得,天主是至高至大,無所不能的造物主,沒有一樣事物可與他敵對的天主與以色列人立約以色列人在梅瑟帶領下離開埃及,長途跋涉地前進,三個多月來,確實受了許多苦。一天,他們來到西乃曠野,就在曠野扎了營。天主要與以色列人民立約,從西乃山上召喚梅瑟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伯家,訓示以色列子民說:你們親自見了我怎樣對待了埃及人,怎樣好似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將你們帶出來歸屬我。現在你們若真聽我的話,遵守我的盟約,你們在萬民中將成為我的特殊產業。
的確,普世全屬於我,但你們為我應成為司祭的國家,聖潔的子民。你應將這些話訓示以色列子民。(出19:3-6)梅瑟下山後便將上主的話轉告以色列人,眾人聽了都異口同聲說:“凡上主所吩咐的話,我們全要奉行。”梅瑟便將天主所命令的話,刻在兩塊石板上,內容即為“十誡”(稍後課文再作詳細介紹)。天主在西乃山上與以色列人立約,這是亞巴郎後裔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抉擇,自此,他們正式成為天主所寵愛的特選子民。當初,亞當、厄娃在樂園裡,自動離棄天主;今天,在西乃山上,以色列人在梅瑟領導下,自動歸向揀選他們的天主。除了十誠外,梅瑟又根據十誡的精神,頒布了許多法令(可參閱肋未紀一書),作為當時人的生活道德準繩。以色列人背叛天主梅瑟法律的特點,就是嚴斥當時鄰國異邦所盛行的多神崇拜,故十誡中特強調欽崇獨一無二的天主。
以色列人經過一段長時期的嚴懲教誨,才到了今天承認獨一真天主做他們的主宰。在梅瑟接受了約版,留在山上祈禱之際,想不到在這短短的四十天裡,人民開始背叛天主,恢復以前的放肆生活,且立一尊金牛,以代替天主來崇拜。他們的背叛行動觸怒了天主,要懲罰他們,但梅瑟替人民苦苦哀求,天主終於答應了不追究他們。(參閱出32,33兩章)這事之後,天主囑咐梅瑟再造約版,先前的兩塊在梅瑟下山時因忿怒而擊碎了。天主為了履行諾言,也為了鼓勵人們達成他們與他所立的盟約,於是降臨在他們中間,居於至聖者的聖殿中。
從以民三番四次的背叛行為中,我們見到人性的弱點,也知道縱使人在上主的懷抱中,獲享照顧周詳,若一旦鬆懈、疏忽,或經不起考驗時,隨時都會失足跌倒的。進入福地在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至抵達上主預許的“福地”,其間經過將近四十年的漂泊流亡生活。最後百姓在卡德士附近,紮營暫居,以備前往客納罕;但為了避免與厄東人發生衝突,以色列人民便向南行,不久又折向東走,繼而北上,繞道厄東族的邊界而行。當選民遙遙可見福地時,他們的領袖梅瑟逝世了。梅瑟把權柄交給若蘇厄,由他來領導民眾,向客納罕地前進。
在未抵達耶利哥城以前,人民重申與天主立約的標記,並舉行逾越節,以提醒自己是天主所拯救出來的人民。然後若蘇厄開始攻城,士兵遵照天主的命令繞著城牆走,司祭吹號角,於是耶利哥城牆倒塌,以色列人便攻陷了城,明顯地他們是得到天主的幫助而成功的。最後,客納罕北部諸王相繼被征服。這時,以民才真正進入了福地。於是將土地分給了十二族人。從“出埃及”的整個事跡中,作者要告訴我們,亞當和厄娃所毀的約,因著天主的仁慈,另揀選一些人作補救的方法。首先天主與亞巴郎立約。
然後與梅瑟,再透過梅瑟而擴大至與以色列民族立約,對於天主的計畫,人是不完全明白的。可是,假以時日,透過生活,人會愈來愈體會到這盟約所蘊含著的愛。可惜,因著缺乏信心和經不起考驗之故,人多次跌倒、犯錯;然而,在人承擔罪過,自食其惡果之時,天主便又伸手扶持,呵護備至。這表示忠信的天主從未棄人於不顧。事實上,這一切也是我們各人自己的生活寫照。內容撮要天主召叫梅瑟救以色列人出離埃及。梅瑟是雅各伯、肋未族的後代,自小在皇宮長大,後來逃亡時蒙天主召叫。為了使埃及王釋放以民離境,天主在埃及境內降下十個災難,最後一個災難是殺死埃及人的長子,而以色列人的家庭則逃離災難。現今的逾越節就是紀念這一夜所發生的事跡。天主和梅瑟在西乃山上立約,頒布十誠,要人民遵守。以色列人在天主的照顧下,理應好好地生活,可是因受異族人的影響,做出背叛天主的行為,幸而天主從未棄人於不顧。

相關內容

梅瑟五書
梅瑟五書引論
《舊約全書》前五卷,通稱《梅瑟五書》,或簡稱《五書》。因為在這五卷書內,包含《舊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梅瑟給以色列人所宣布的法律,為此聖經上多次稱《五書》為「法律」。希伯來人稱之為「托辣」。
《梅瑟五書》雖然在紀元前已有如此的分劃:即《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申命紀》,但自古以來這五卷書常視為一部,且是一部世界文學上的傑作。
如果說全部聖經的主題是闡述人類的救贖史,那么《五書》即是記述這救贖史的開端。作者從天地和人類的創造開始,說到人類因違背天主的命令,而失掉原有的幸福,再扼要地敘述各民族的太古史,繼而只?重於以色列民族的起源,及其成為天主選民的歷史。這歷史的中心即在於天主與選民在西乃山上所結的盟約。天主很早即對以色列人的先祖再三地許諾,要以特殊照顧和非凡的奇事,準備以民的心靈,使他們對天主養成堅定不移的信仰,以後好借梅瑟選立他們為自己的國民,頒下當遵行的法律,在世上建立起神權政體的神國。以後又在曠野四十年之久,以種種試探考驗了他們的忠誠和信心;最後引他們到了約但河東岸,在那裡又借梅瑟勸告他們,重述以前教導過他們的一切,準備他們進占已預許給他們祖先的福地。所以從歷史方面來看,《五書》有其統一的目標,實是一部上下一貫的著述。
按古來一致的傳授,「五書」的作者是梅瑟。稱他為作者,並不是說全書每字每句都出於他一人的手筆,而是說他曾蒐集了不少當時所能找得到的史料、文獻和法律。且在他死後,有許多歷史或法律部分是後人增補的,因為「五書」原是以色列人宗教、政治、社會生活的法典,所以常有隨時增添一些解釋的必要,為使梅瑟法律能隨歷史的演變,而適應時代的環境。
從以上所述,可知《五書》為以色列人具有多么重要的關係。如果我們對「五書」沒有認識,便不能明了以色列子民的歷史,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神權政體的制度之下,他們的存亡盛衰,全繫於他們是否忠實履行天主借梅瑟所頒布的法律。在《舊約》其他經書內,常不斷指出法律的這種重要關係,並依法律為原則,來批判一切歷史的得失。但這法律的最終目的,誠如聖保祿所說:「法律的終向本來是基督」(羅10:4)。為此,法律為以色列人,好像是「歸於基督的啟蒙師」(迦3:24)。換句話說,法律應領導以色列人,認識並信仰將要來臨的默西亞。當默西亞耶穌基督一降生,法律的使命就算完結,耶穌所宣講的「愛的誡命」,滿全了整個法律(羅13:10)。雖然如此,《五書》為《新約》的教會,仍未失其重要性,因為本書含有永生天主的啟示,以及教會信仰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