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皮疹

概述,簡單介紹,發病特徵,病例分析,病因,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鑑別診斷要點,治療,

概述

簡單介紹

梅毒是由蒼白螺旋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是性傳播疾病。分3期:①一期梅毒。即硬下疳 ,潛伏期2~4周,外生殖器部位發生暗紅色硬腫塊 、淺潰瘍 ,有軟骨樣硬度,周圍淋巴結腫大。②二期梅毒。在一期梅毒 1~2 個月之後,全身皮膚、黏膜發生對稱泛發皮疹、斑疹丘疹膿皰疹等。
黏膜可發生黏膜斑、扁平濕疣,傳染性強。③三期梅毒。發生在感染後2~3年乃至10年,皮膚為樹膠樣腫,還可涉及骨、關節、心、血管,表現為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侵及神經為脊髓癆 ,全身麻痹 ( 麻痹性痴呆 )。梅毒一般在感染後7-10周也可半年後出現二期梅毒的表現。早期症狀為流感樣綜合徵、全身淋巴結腫大,隨之出現皮膚黏膜疹為主的臨床表現。

發病特徵

梅毒皮疹呈多種多樣,可類似許多皮膚病,其皮損總的特點為缺乏自覺症狀或症狀輕微,皮疹泛發對稱,常累及掌跖。一般皮疹主要為全身對稱性廣泛分布的紅色斑疹,呈卵圓形,大似黃豆,互不融合,可於數日或數周內消褪。另外皮疹可呈紫銅色丘疹,又名丘疹型梅毒疹丘疹質堅硬,皮疹泛發全身,密集分布,互不融合,數周后可消祖。若丘疹中心壞死可形成膿瘡,即膿瘡型梅毒疹,其損害數目少。

病例分析

鮑溫樣丘疹病很少見,特摘取部分資料與大家一起學習:
發生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的鮑溫樣丘疹病是一種較少見的疾病。但近10餘年來,隨著性病、特別是尖銳濕疣發病率的大幅度上升,該病的發病有增多趨勢。在臨床上該病常與尖銳濕疣中的丘疹型混淆,並易造成誤診。

病因

鮑溫樣丘疹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的因素:①HPV感染:在鮑溫樣丘疹病患者中,儘管只有V4的病例檢出了病毒顆粒,少數病例的細胞核內有乳頭瘤病毒抗原存在,但用電鏡檢查已證明HPV的病因學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表明鮑溫樣丘疹病與HPV感染有密切關係。在幾十種HPV亞型中與該病有關的HPV亞型就有HPV6、11、16、18、31、32、33、34、35、39、42、48、49、51型和HPV54型等,但以HPVl6型最為常見,有報告達63%。因此,現在認為鮑溫樣丘疹病是一種主要由HPV感染引起的疾病。然而,有些病例確無HPV感染的證據。②念珠菌感染和其他感染如皰疹病毒感染等。③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於良性原發損害繼而發生本病。
此外,由於極少數病例常伴有其他性病如尖銳濕疣等,因此該病的發病常與性接觸傳染相聯繫。

臨床表現

生殖器鮑溫樣丘疹病主要發生於30歲左右的青年男女。損害位於男性和女性外生殖器部位。原發損害為丘疹,直徑2-10mm,數個或更多。丘疹頂扁平或呈半球狀,散在分布,少數可融合成斑塊。顏色可呈淡紅色、膚色、褐色、紫羅藍色、淡棕色或色素沉著性。表面大多尚光滑,有些可有少量細薄鱗屑或呈輕度疣狀。在男性損害主要發生於陰莖包皮龜頭和/或系帶處,少數見於陰囊。在女性損害主要見於大陰唇小陰唇、會陰部,此外,陰道口、腹股溝、恥部有毛部皮膚和肛門周圍皮膚也可發生。患者多數無明顯自覺症狀,但有少數患者可有瘙癢。

組織病理學檢查

鮑溫樣丘疹病在組織病理學上類似於鮑溫病,其特徵為表皮呈銀屑病樣增生,角化過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明顯的肉芽腫灶,細胞極性消失,非典型的核分裂,以及具有角化不良的多核、壞死、不典型的角朊細胞。真皮乳頭層水腫,毛細血管彎曲擴張,周圍有慢性炎症細胞浸潤。陳曉端等觀察15例鮑溫樣丘疹病的病理結果表現為:鏡下見表皮角化不全,棘層可見輕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表面為細胞大小不一、核染色加深、核分裂像易見,可見不對稱分裂像,表層內有少數散在分布的凹空細胞,部分釘突向下延伸增寬。

鑑別診斷要點

鮑溫樣丘疹病與丘疹型尖銳濕疣的主要鑑別點在於:①臨床表現:鮑溫樣丘疹病的損害多為多發性,且多單個散在發生,其表畫尚平滑,顏色多為淡紅色、褐色、紫羅藍色或棕色,受磨擦後不易出血,其損害增長速度緩慢,多增長到一定程度後停止增長,而丘疹型尖銳濕疣多趨於群集發生,仔細觀察表面粗糙不平,損害呈淡紅色,受磨擦後易出血,其損害增長速度較快,並不斷增大。②醋酸試驗:鮑溫樣丘疹病醋酸試驗為陰性,而丘疹型尖銳濕疣則多為陽性。③組織病理學特徵:見前述

治療

鮑溫樣丘疹病絕大多數經過良性,一般不必進行特殊處理,但保持局部清潔、乾燥實屬重要。儘管本病可望自行清退或損害受到某些損傷等刺激後逐漸消退,但本病也可發展成為鮑溫病,故對此類病人要注意觀察。 根據病理結果,診斷是鮑溫樣丘疹病。怎么還有人在說是梅毒?梅毒的確診主要靠血清TPPA和RPR。軟下疳表現為淺表的潰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