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發雲

梁發雲

梁發雲,男,1976年3月出生,籍貫安徽。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發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
  • 出生日期:1976年3月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 職務:地下建築與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教育情況,工作經歷,學術兼職,人才計畫,科研項目,主持科研項目,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獲獎記錄,科研成果與獎勵,教學成果與獎勵,規範編制,教學工作,教材出版,代表論文,

研究方向

樁基礎與深基礎、岩土地震工程、軟土地下工程、深水橋樑基礎

教育情況

2001.03~2004.04 上海交通大學 建築工程與力學學院 固體力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96.09~1999.03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 結構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2.09~1996.07 中國礦業大學 建築工程學院 礦井建設專業,本科生

工作經歷

2012.12~至今 同濟大學 地下建築與工程系 教授(2010.06獲博士生導師資格)
2007.10~2008.10 美國堪薩斯大學 土木、環境與建築工程系 訪問學者
2007.06~2012.12 同濟大學 地下建築與工程系 副教授
2004.04~2007.06 同濟大學 地下建築與工程系 講師
1999.03~2001.02 浙江大學 土木工程系 助教

學術兼職

《中國公路學報》,編委
中國建築學會地基基礎分會,理事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會軟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分會樁基礎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地震學會近岸與離岸工程災害環境防護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地基基礎專業委員會,委員

人才計畫

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計畫,2015
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畫(A類),2010
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2008
同濟大學青年英才計畫(教學科研骨幹計畫系列),2011
同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2007年

科研項目

主持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強震下深水橋樑群樁基礎非線性動力特性與設計方法研究,2017~2020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黏性-砂性土層中橋樑群樁基礎沖刷機理及其承載性狀研究,2012~2015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土體側移作用下既有軸向受荷樁承載性狀的理論與試驗研究,2008~2010
[4]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暴雨作用誘發周圍環境及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災變機制,2016~2020
[5]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子課題:深水基礎沖刷機理與長期性能動態控制,2013~2017
[6]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項目:沖刷作用下橋樑群樁基礎地震動力回響及災變機理,2015~2017
[7]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軟土地下工程開挖對鄰近樁基性狀影響機理研究,2010~2012
[8]上海市科技攻關計畫項目:深基坑卸載回彈特性及其對基坑變形影響的理論與試驗研究,2010~2012
[9]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變剛度群樁基礎最佳化設計方法與離心模型試驗研究,2009~2011
[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層狀地基中混合型群樁相互作用機理及其套用研究,2008~2010
[11]四川省科技計畫項目:既有建築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套用研究,2017~2019
[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學科交叉類項目+滾動資助):地震與洪水作用下橋樑群樁基礎多災害風險分析,2015~2018
[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計畫):高速鐵路橋樑群樁基礎沖刷敏感性分析及其安全狀態評估,2012~2014
[14]橫向科研項目:核電工程複雜地基動力特性離心振動台模型試驗,2019~2020
[15]橫向科研項目:深厚淤泥覆蓋層地基固結特性與機理研究,2018~2020
[16]橫向科研項目:軟土地區拱形雙排樁支護體系受力變形特性及套用研究,2017~2019
[17]橫向科研項目:沿海吹填區基礎設施保護技術管理規定研究,2017~2019
[18]橫向科研項目:沿海吹填區市政基礎設施位移分析與評估研究,2016~2018
[19]橫向科研項目:既有建築地下空間開發中基礎承載特性與變形控制技術研究,2016~2018
[20]橫向科研項目:世紀大都會項目捷運振動環境影響分析與建築減振技術顧問,2010~2012
[21]橫向科研項目:預應力管樁水平承載力及其抗震性能研究諮詢,2009~2012
[22]橫向科研項目:深基坑對鄰近捷運樞紐的施工安全與環境控制研究,2009~2011

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第二集成項目課題5:大跨深水基礎多塔索承重橋樑抗震設計理論及試驗研究,2013~2015,主要完成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項目,超大跨深水基礎橋樑強震災變過程及控制研究,2010~2013,主要完成人
[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課題:高頻度重載條件下高速公路路基不均勻沉降控制技術,2007~2009,主要完成人

獲獎記錄

科研成果與獎勵

[1]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軟土地區複雜樁基工程分析理論與性能提升關鍵技術,2017,排名1
[2]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軟土地下工程穩定和環境影響分析理論與控制技術,2013,排名3
[3]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軟土地基複雜基礎工程分析理論與工程套用,2010,排名3
[4]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軌道交通引起的環境振動分析理論及控制技術,2018,排名4
[5]中國鐵道學會鐵道科技獎,二等獎:橋樑洪水災害防控理論與技術,2017,排名7
[6]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複雜荷載下預應力管樁承載性能分析方法及套用研究,2013,排名2
[7]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濱海城市既有建築地下空間增層關鍵技術及工程套用,2018,排名5

教學成果與獎勵

[1]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上海市育才獎,2016
[2]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面向未來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與實踐,2013,排名10
[3]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一等獎:土力學(第2版),2011,排名2
[4]上海市精品課程:基礎工程設計原理,2005,排名5
[5]同濟大學:百十校慶“立德樹人”優秀教師獎,2017
[6]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岩土工程核心課程案例教學法的創新與實踐,2015,排名1
[7]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土力學課程建設與教改實踐,2012,排名2
[8]同濟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土工試驗課程新教學模式,2008,排名3
[9]同濟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團體一等獎、個人優勝獎,2013
[10]指導研究生李彥東,獲第一屆“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2014
[11]指導研究生李彥初,獲上海市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沖刷作用下高鐵橋樑樁基礎靜動力特性模型試驗與理論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6年
[12]指導研究生陳海兵,獲上海市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軸向與橫向荷載作用下單樁承載性狀分析及兩樁相互作用係數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2012年

規範編制

[1]主要起草人,國家標準: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規範(GB51004-2015)
[2]主要起草人,上海市市政行業標準:城市橋樑、隧道安全保護區域技術標準(滬建交2010-511)
[3]參加起草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地基基礎設計規範(DGJ08-11-2010)
[4]參加起草人,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基坑工程技術規範(DG/TJ08-61-2010)

教學工作

[1]本科生課程:《土力學》、《基礎工程設計原理》、《岩土工程全過程課程設計》
[2]研究生課程:《軟土基礎工程》
[3]指導畢業博士生4人,碩士生31人;在讀博士生5人,碩士生9人

教材出版

[1]馬海龍,梁發雲. 基坑工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8
[2]袁聚雲, 梁發雲, 曾朝傑, 等. 高層建築基礎分析與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
[3]李鏡培, 梁發雲, 趙春風. 土力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陳龍珠, 梁發雲, 宋春雨, 等. 防災工程學導論[M].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6

代表論文

[1]LIANG FY, JIA YJ, XIE W, SUN LM, CHEN HB. Transverse response of pile group foundation supporting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unde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excita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9, 121, 57-74
[2]LIANG FY, CHEN HB, JIA YJ. Quasi-static p-y hysteresis loop for cyclic lateral response of pile foundations in offshore platforms [J]. Ocean Engineering, 2018, 148: 62-74
[3]LIANG FY, ZHANG H, CHEN SL. Influence of vertic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offshore piles considering scour-hole geometry and stress history of marine clay [J]. Ocean Engineering, 2018, 158: 64-77
[4]LIANG FY, JIA YJ, SUN LM, XIE W, CHEN HB. Seismic response of pile groups supporting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subjected to multi-support excitations [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7, 101: 182-203
[5]LIANG FY, ZHANG H, WANG JL. Variational solution for the effect of vertic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offshore piles [J]. Ocean Engineering, 2015, 99: 23-33
[6]LIANG FY, SONG Z. BEM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factor for vertically loaded dissimilar piles in saturated poroelastic soil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4, 62: 223-231
[7]LIANG FY, SONG Z, GUO WD. Group interaction on vertically loaded piles in saturated poroelastic soil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4, 56: 1-10
[8]LIANG FY,CHEN HB,CHEN SL. Influences of axial load on the lateral response of single pile with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2, 36(16): 1831-1845
[9]LIANG FY, CHEN LZ, HAN J.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for analysis of piled rafts with dissimilar piles under vertical loading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9, 36(3): 419-426
[10]LIANG FY, CHEN LZ, SHI XG. Numerical analysis of composite piled raft with cushion subjected to vertical load [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03, 30(6): 443-453
[11]梁發雲, 賈亞傑, 孫利民, 謝文, 陳海兵. 超大跨斜拉橋群樁基礎多點振動台試驗研究[J]. 中國公路學報, 2017, 30(12): 268-279
[12]梁發雲,賈亞傑,丁鈺津,黃茂松. 上海地區軟土HSS模型參數的試驗研究[J]. 岩土工程學報, 2017, 39(2): 269-278.
[13]梁發雲, 陳海兵. 雙向水平地震下場地土三維非線性反應分析[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45(4): 126-132
[14]梁發雲, 陳海兵, 黃茂松, 孫利民. 結構-群樁基礎地震回響離心振動台模型試驗[J]. 建築結構學報, 2016, 37(9): 134-141
[15]梁發雲, 王琛, 黃茂松, 李靜茹. 沉井基礎局部沖刷形態的體型影響效應與動態演化[J]. 中國公路學報, 2016, 29(9): 59-67
[16]梁發雲, 陳海兵, 陳勝立. 橫向荷載下群樁水平相互作用的積分方程解法及參數分析[J]. 岩土工程學報, 2012, 34(5): 848-854
[17]梁發雲, 褚峰, 宋著, 李永盛. 緊鄰捷運樞紐深基坑變形特性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 岩土力學, 2012, 33(3): 657-664
[18]梁發雲, 姚國聖, 陳海兵, 李鏡培. 土體側移作用下既有軸向受荷樁性狀的室內模型試驗研究[J]. 岩土工程學報, 2010, 32(10): 1603-1609
[19]梁發雲, 於峰, 李鏡培, 姚國聖. 土體水平位移對鄰近既有樁基承載性狀影響分析[J]. 岩土力學, 2010, 31(2): 449-454
[20]梁發雲, 陳龍珠, 李鏡培. 層狀地基中混合樁型複合地基的分析方法[J]. 岩土工程學報, 2007, 29(3): 379-38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