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2002年越劇電視劇)

梁山伯與祝英台(2002年越劇電視劇)

該劇寫祝英台女扮男裝往杭城求學,路遇梁山伯結為兄弟,同窗三載,情誼深厚。祝父催女歸家,英台行前向師母吐露真情,托媒許婚山伯,又在送別時,假託為妹作媒,囑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趕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將英台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兩人在樓台相敘,見姻緣無望,不勝悲憤。山伯歸家病故,英台聞耗,誓以身殉,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轎繞道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祝英台縱身躍入,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雙雙飛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山伯與祝英台
  • 外文名: Liang Shan Ba yu Zhu Ying Tai
  • 製片地區:中國
  • 導演:許玉琢
  • 編劇顧頌恩,戚天法,王衛國
  • 主演王依麗盧葉東張弓華渭強
  • 集數:8集
  • 類型:戲曲連續劇
  • 製片人呂建華
  • 線上播放平台:土豆、百度視頻
  • 拍攝時間:2002年
  • 語言:國語,浙江方言
影片信息,角色介紹,職員表,演員表,相關新聞,劇情簡介,分集劇情,相關資訊,

影片信息

顏色:彩色

角色演員介紹

  • 梁山伯與祝英台
    祝英台
    演員:王依麗
    年輕美貌,女扮男裝解釋梁山伯,以“九妹”之名以身相許。被逼嫁給馬文才,誓死不從。
  •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
    演員:盧葉東
    青年才俊,與祝英台兩情相悅,但是誤會英台變心,抑鬱而死。後與英台凌空飛走。
  • 梁山伯與祝英台
    馬文才
    演員:張弓
    馬太守之子,紈絝子弟。幾次欲霸占祝英台。

職員表

片頭畫作:李勇逸
片頭演唱:桑 越
片尾演唱:蕭 雅
配唱
祝英台 配唱 馮曉娟
梁山伯 配唱 華渭強
配唱配音演員
廖琪瑛華渭強 姚春曉裘錦媛郭 敏 婁勇歡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祝英台王依麗----
梁山伯盧葉東----
馬文才張 弓----
祝公遠華渭強----
王淑娟朱丹萍----
師 母張稚宏----
王子玉李公律----
銀 心張 露----
四 九陳宏科----
馬 興黃 琦----
媒 婆張 靜----

相關新聞

越劇電視劇《梁祝》在杭州萬松書院首映
人民網杭州12月23日電 記者江南報導:因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讀”美麗傳說而聞名的杭州萬松書院,今天下午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首映式:在這裡現場取景拍攝的八集越劇電視連續劇《梁祝》,首次與戲曲界、新聞界等人士見面。
據主創人員介紹,越劇電視連續劇《梁祝》突出梁山伯、祝英台在萬松書院讀書求學、相知相愛的情節,不拘泥於越劇“女小生”的傳統。該劇製作了國語、越劇方言兩種版本,以適應各地觀眾欣賞習慣。主要演員盧葉東、王依麗等,都是20歲左右的新人,與劇中梁、祝的年齡貼近,其他還有多位越劇名角出演。
該劇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杭州市園文局鳳凰山管理處、浙江省戲劇家協會等聯合拍攝。將於2003年12月25日下午1:15在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播出。
“十一”復建開放的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曾是明清時期杭州地區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也是浙江最高學府。明代王陽明、清代齊召南等大學者曾在此講學,“隨園詩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讀。2001年7月,杭州市啟動萬松書院復建工程,按明代建築風格樣式修復,規劃面積5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開放近3個月,已接待各地遊客20多萬人次。
書院主體建築包括仰聖門、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閣等。其中毓秀閣原為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現辟有“梁祝書房”,展現梁祝當年刻苦攻讀、“促膝並肩兩無猜”的場景。明道堂為書院講堂,陳設展示中國歷代科舉文化。大成殿為祭祀孔子處,設有“孔子行教圖”壁畫。
由中央電視台影視部、杭州市園文局鳳凰山管理處、浙江廣電集團、寧波市鄞州區委區人民政府、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影視部等單位聯合拍攝的8集越劇電視劇《梁祝》,以嶄新的形式搬上電視螢屏。該劇拍攝地選擇在因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讀美麗傳說而聞名的杭州萬松書院與梁祝傳說的發源地寧波鄞州區梁祝文化公園,讓觀眾有親臨其景、親歷其情、情景交融的感受。
8集越劇電視連續劇,在保持原舞台劇《梁祝》經典唱段的同時,新增了許多新的有趣的情節,以生動的電視語言細緻、突出地描寫梁山伯、祝英台在杭州萬松書院的求學生涯,濃墨重彩描繪梁祝兩人由相知相識進而相愛的愛情之路,使人對這一著名傳說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新增了書院院長等人物,使劇情更生動、豐富;不拘泥於越劇女小生的傳統,嘗試男女合演,既保證經典唱腔原汁原味,又切合電視劇的表現形式。該片被列入中央電視台重點戲曲片,這是繼我省越劇電視劇《紅樓夢》之後的又一部重要的越劇電視劇,也是宣傳作為愛情之都的杭州和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一部力作。
該劇主創人員陣營強大,導演由中央電視台著名導演許玉琢擔任。扮演梁山伯的盧葉東、扮演祝英台的王依麗,均系20歲左右的新人,都是浙江省藝術學校的畢業生。此外,該劇製作了國語、越劇方言兩種版本,以適應各地觀眾欣賞習慣。

劇情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傳統劇。該劇寫祝英台女扮男裝往杭城求學,路遇梁山伯結為兄弟,同窗三載,情誼深厚。祝父催女歸家,英台行前向師母吐露真情,托媒許婚山伯,又在送別時,假託為妹作媒,囑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趕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將英台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兩人在樓台相敘,見姻緣無望,不勝悲憤。山伯歸家病故,英台聞耗,誓以身殉,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轎繞道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縱身躍入,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雙雙飛舞。

分集劇情

第1集
  浙江餘杭人氏梁山伯,自幼與寡母相依為命,適逢土地競標大賽,梁母望其奪得標售權,籌得赴書院經費。山伯奪標後,卻因心善而將標旗讓出。梁母只有變賣玉簪供山伯上書院。上虞縣首富祝公遠,其子祝威不求上進,被書院夫子逐回,妹妹英台聰靈敏慧,一心向學,為得父母首肯,英台用計稱病,再改扮郎中來祝家看診,公遠夫婦竟未識破,因而答應英台女扮男裝前去求學。英台、吟心與山伯、四九分別來到城內,見一對母女遭劫,山伯奮勇抓賊,奪回財物。偷兒聚眾報復四人,忽有一俠士現身解救眾人之後,飄然而去。
第2集
  山伯、英台惺惺相惜義結金蘭,相偕上尼山。途中,山伯無意撞見英台長發之女子模樣,英台大驚。山伯心生懷疑,英台假稱曾立誓未得功名,永不斷發,以此瞞過山伯。一行人來到書院,遇見當日之俠士,知其亦是來此求學之人,名叫路秉章,三人結為知交。書院夫子丁程雍,學識淵博,道貌岸然。行拜師禮時,山伯之束修被掉包成狗屎,程雍以為其存心戲弄,將其逐出書院。此時程雍之夫人與女兒丁香出面阻止,原來他們乃是當日之母女。程雍懼內,遂答應收留山伯,並讓其以雜役彌補學費。一日,惡學生婁敬文、辛平等人欺負同學李善敏,山伯、英台勸解反被婁、辛制住,秉章及時出現教訓二人。書院之澡堂定時提供熱水予學生洗澡,山伯與秉章邀英台同去,英台抵死不從,仍硬被二人拖去,英台急欲逃走,卻不慎跌入浴池中。
第3集
  眾人鬨笑中,英台倉皇逃離澡堂。是夜,英台與吟心摸黑至澡堂洗澡,被巡夜的山伯發現,英台再施巧計擺脫。一日,秉章教導眾人打醉拳,遭婁、辛訕笑,秉章指導英台打敗婁敬文,使其更加懷恨。秉章的未婚妻如意因受惡官潘太守逼婚,逃至尼山書院,婁、辛得知此事,狀告程雍,程雍怒至秉章房搜人,如意扮成書僮瞞過程雍,山伯卻因說話不慎再次得罪程雍。丁香暗戀英台,以情詩示意,英台苦惱不已。如意不慎被婁、辛揭穿身份,秉章警告兩人不得泄露出去,婁、辛假意答應。英台自告奮勇教如意扮男裝之訣竅,卻使如意對她的身份起了懷疑。英台於課堂上與程雍起爭執,被罰抄論語。
第4集
  里,山伯巡更,見英台倦極打盹。山伯不忍而幫忙抄寫。程雍發現代抄之事,令二人在太陽下罰跪。師母與丁香為其抱不平,程雍堅不妥協。英台不支昏倒,師母欲為其刮砂,卻為吟心阻止,並堅持要眾人離去,如意更加生疑,細查之下,發現英台是女兒身的秘密。山伯堅持留下照顧英台,吟心推拒不成只好答應。半夜英台喊冷,吟心熟睡不查,山伯鑽進被中用體溫為其驅寒。清晨英台醒來,見山伯與自己同床而眠,大驚之下,猛打山伯,山伯不明所以,四下閃避。英台細問下,知山伯未發現真相,心下稍安。英台為掩人耳目而接受丁香,丁香欣喜若狂,吟心卻擔心後果無法收拾。
第5集
  英台細問下,知山伯未發現真相,心下稍安。英台為掩人耳目而接受丁香,丁香欣喜若狂,吟心卻擔心後果無法收拾。一日,眾學生打掃時,發現女子的月信布,程雍驚怒,令全體學生解衣,以查出書院中之女子,如意挺身承認,解救了英台,自己卻被逐出書院。山伯、英台向師母求情,為如意找了棲身之所,並使程雍默許如意與秉章之關係。英台的秘密已為如意知悉,為免再使人生疑,英台故作粗鄙言行並隨身佩劍,以增加男子氣概。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選集

相關資訊


小歌班初期已有《十八相送》和《樓台會》兩折。小歌班進入上海後才發展成大戲《梁山伯》,是男班名伶王永春、白玉梅在原有的折子戲基礎上,參照《梁山伯祝英台夫婦攻書還魂團圓記》唱本,以及《英台寶卷》、《梁祝哀史》改編創作。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戲班在1919年3月15日,首演於上海第一戲院。由王永春飾梁山伯,白玉梅飾祝英台,童正初飾祝公遠,俞存喜飾馬文才,顏生煥扮師母,王鳳祥扮先生。後各越劇戲班常作連台本戲演出。自1936年6月後的一年半中,僅姚水娟就上演了76場,筱丹桂上演41場。1945年,袁雪芬與范瑞娟合作,演出了經初步整理的《新梁祝哀史》。1951年秋,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排演該劇,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此次排演時,增添了尾聲“化蝶”,朱傳茗、薛傳鋼任舞蹈指導。該劇揭露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愛情的摧殘,語言上保持民間文學的特色,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譽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曾作為國慶2周年觀禮劇目進京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出席觀看。1952年冬,該劇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祝英台改由袁雪芬飾演。該片在國內放映,創解放以來上座記錄。上海市於1954年8月25日起,在大光明、大上海等22家電影院首輪公映1000餘場,觀眾近155萬人次(尚不包括二輪、三輪影院的場次和人數)。該片還發行到加拿大、香港等14個國家和地區,僅在香港一地,共放映187天,觀眾達65萬人次以上,打破了有史以來香港影片放映的最高記錄。1954年7月,該片參加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行的第八屆國際電影節,獲音樂片獎;後又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1957年,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優秀影片獎”。1954年,該劇又作為國慶5周年觀禮劇目進京演出。1955年秋,上海越劇院攜該劇赴民主德國和蘇聯訪問演出,民主德國總理格羅提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曾出席觀看。演出受到兩國觀眾的歡迎,謝幕頻頻。在柏林的一次演出,劇終謝幕達28次。1956年,上海越劇院攜該劇赴朝鮮訪問演出;1986年,上海越劇院攜該劇赴香港演出;1989年,上海越劇院攜該劇赴美國紐約、舊金山作商業性演出。該劇為上海越劇院優秀保留劇目,范瑞娟、傅全香代表作之一,受到國內外廣大觀眾的歡迎,曾多次為訪華的外國黨政代表團和國家元首、政府領導人招待演出,有劇種代表作之稱。該劇舞台演出本先後被收入《戲曲選》、《中國地方戲曲集成·上海卷》、《華東地方戲曲叢刊》第一集、《越劇叢刊》第一集和香港萬里書店出版的《越劇精華》第一集。作家出版社於1954年8月、中國戲劇出版社於1959年8月、上海文藝出版社於1978年12月,分別出版了該劇的單行本。該劇的主要唱段多次被中國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單位製成唱片和音帶(包括戚雅仙、畢春芳的演唱在內)。1985年8月至年底,該劇由上海電視台攝製成5集戲曲電視連續劇,許諾導演,分老演員及青年演員兩套拍攝。主要角色梁山伯、祝英台、祝公遠分別由老演員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和青年演員章瑞虹、陳穎、金宏飾演。解放前該劇被灌成唱片的還有:1936年,高亭唱片公司出版的支維永、陶素蓮演唱的《十八相送》、《下山訪友》;1937年,勝利唱片公司出版的姚水娟、李艷芳演唱的《十八相送》、支蘭芳演唱的《英台哭靈》;1937年、1938年,麗歌唱片公司出版的施銀花、屠杏花、趙瑞花、李艷芳演唱的《樓台相會》、《梁山伯回書》;1947年、1948年,大中華、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范瑞娟、袁雪芬、胡少鵬演唱的《山伯臨終》、《英台哭靈》、《樓台會》、《訪祝》和徐玉蘭的[四工調]《回十八》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