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故居(重慶舊居)

梁實秋故居(重慶舊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實秋1937年來重慶,1939年移居雅舍,1946年返回北平。在重慶蟄伏期間的他寫出了風靡世界的《雅舍》。據統計,《雅舍》流播海內外,先後印行了三百多版,他在重慶的舊居”雅舍“也因此出名。“雅舍”的“雅”字取同住的友人吳景超之妻龔業雅名字的最後一字。在這裡,梁實秋不僅寫作了著名的《雅舍》,同時還翻譯了《呼嘯山莊》和部分莎士比亞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實秋故居
  • 位於: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城區之中
  • 購買時間:1940年
  • 故居名稱:雅舍
故居簡介,建築歷史,建築景點,

故居簡介

1940年梁實秋同吳景超共同在北碚主灣山腰購買了一棟平房,以吳景超妻龔業雅之名命名,即為“雅舍”。
雅舍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城區之中,天生路上天生路口與中山路口之間,周圍分別是西南大學和區門診。背後即是西南大學校內第一運動場。

建築歷史

重慶北碚區曾是嘉陵江畔一個無名小鎮,因抗戰時期眾多文化界名人寓居,使其成為抗戰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中國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著名學者梁實秋就曾在北碚度過8年時光。梁實秋北碚故居位於半山腰上,取名“雅舍”。來到“雅舍”山腳下,走上二、三十級台階,就看到黃桷樹旁有一大石上書“雅舍”,此二字正是梁先生的手筆。“雅舍”小院中間是梁實秋的塑像,先生戴著眼鏡,身著西式羊毛衫,靜坐在石頭上眺望前方,其背後便是陪伴他度過8年抗戰風雨的“雅舍”小屋。
梁實秋故居
1937年北平淪陷後,梁實秋隻身南下,1938年7月輾轉來到重慶。1939年至1946年,他在重慶北碚區郊外和吳景超夫婦合買下一個小院,這裡離他當時服務的國立編譯館很近,為方便郵差遞信,他用吳景超夫人龔業雅之名,將居室命名為“雅舍”。“雅舍”共6間房,梁實秋居住其中的一室一廳。如今,其屋內以梁先生的生平為線索,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影像資料展覽,著重講述了先生在北碚的經歷。透過展覽,可見先生居住在“雅舍”時生活極其簡樸,他把錢主要花在購書上,8年間,“雅舍”內處處皆書,隨處攤放,客人來訪時甚至難找落座之地。
“雅舍”的講解員稱,梁實秋寫文章很投入,因而交際不廣,他的朋友中有冰心夫婦、老舍朱光潛王雲五等人。只要這些文友來訪“雅舍”,他必定放下手頭工作,喜滋滋地參與高談闊論,偷得半日清閒。“雅舍”最右側的小屋為梁先生的書房,屋內是按照老舍之子舒乙的回憶所布置。書房內放有先生伏案寫作的書台,和曾經用過的毛筆、油燈。70多年前,梁先生正是在這間書房裡一邊伏案與魯迅筆戰,一邊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和勤奮寫作。
梁實秋對“雅舍”感情深厚。他曾寫道:“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正因如此,先生的著作多冠名“雅舍”二字,如《雅舍小品》、《雅舍雜文》、《雅舍談吃》等。1949年,梁實秋移居台灣,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後搬入台師大為他提供的宿舍——台北雲和街11號,此處亦名“雅舍”。風靡全球、再版300餘次的《雅舍小品》除第一集寫於重慶北碚“雅舍”,其餘三集均完成於台北。
梁老於1938年來到重慶北碚,在此居住了近6年。由於戰亂和人為的因素,雅舍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修復前,雅舍幾乎只剩下一個框架。2002年,在梁老誕辰99周年之際,根據梁老後人的回憶和相關圖紙,重慶市北碚區文广部門基本按照原貌修復了雅舍。今年是梁老101周年的誕辰,他的子女們雖然不能趕來親自參加父親故居的開館儀式,但都紛紛發來了賀電。據了解,梁老的長女梁文茜如今已經70多歲,身體狀況不太好;次女梁文薔定居美國西雅圖,兒子梁文其現居台灣。
梁實秋與夫人韓菁清梁實秋與夫人韓菁清
2004年02月02日,經過近兩年的修葺,位於北碚的梁實秋故居——雅舍正式掛牌對外開放。
圖冊圖片部分來自:

建築景點

相對於高樓掩映中的老舍舊居,位於北碚蔡鍔路雅舍要好找得多,解放碑到北碚的公車都要經過這裡。舊居門口石壁上刻有”雅舍“兩個大字,拾階而上幾步還有一個寫有”梁實秋舊居“的木門匾額。《雅舍》中曾這樣描述:”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梁實秋故居(重慶舊居)
但如今已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七、八十層的土階已經變成了十多層水泥階,前面的阡陌之田也已經被現代化的建設所覆蓋。但走進院子裡,依然能感受當年的清幽:不大的院子裡綠樹成蔭,一棵長成了幾股的黃桷樹枝伸到房門口。原來的六間屋在修葺時合為了五間,由於沒有記載梁實秋當時是住在哪間,正對院門那間就被”定為“是梁實秋的,裡面擺著書桌、書櫃和圍棋桌,而只有書桌上一盞煤油燈是梁實秋當年用過的東西。這裡平均每月接待三、四十觀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