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中藥)

桃子(中藥)

桃子,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桃Amygdalus persica L.或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的果實。桃原產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生津,潤腸,活血,消積之功效。用於津少口渴,腸燥便秘,閉經,積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子
  • 別稱:桃實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桃屬
  • :桃、山桃
  • 採收時間:夏季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生津,潤腸,活血,消積。

主治

用於津少口渴,腸燥便秘,閉經,積聚。

相關配伍

治小兒瘑瘡:用桃搗,以醋和塗之。(《普濟方》)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鮮食;或作脯食。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不宜多食。
《滇南本草》:“多食動脾助熱,令人膨脹,發瘡癤。食桃浴水令人瀉。”
《日用本草》;“桃與鱉同食,患心痛,服術人忌食之。”

採集加工

果實成熟時採摘,鮮用或作脯。

形態特性

1、桃又名:毛桃。喬木,高3-8米;樹冠寬廣而平展;樹皮暗紅褐色,老時粗糙呈鱗片狀;小枝細長,無毛,有光澤,綠色,向陽處轉變成紅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圓錐形,頂端鈍,外被短柔毛,常2-3個簇生,中間為葉芽,兩側為花芽。葉片長圓披針形、橢圓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在脈腋間具少數短柔毛或無毛,葉邊具細鋸齒或粗鋸齒,齒端具腺體或無腺體;葉柄粗壯,長1-2厘米,常具1至數枚腺體,有時無腺體。花單生,先於葉開放,直徑2.5-3.5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萼筒鐘形,被短柔毛,稀幾無毛,綠色而具紅色斑點;萼片卵形至長圓形,頂端圓鈍,外被短柔毛;花瓣長圓狀橢圓形至寬倒卵形,粉紅色,罕為白色;雄蕊約20-30,花葯緋紅色;花柱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果實形狀和大小均有變異,卵形、寬橢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5-7(12)厘米,長几與寬相等,色澤變化由淡綠白色至橙黃色,常在向陽面具紅暈,外面密被短柔毛,稀無毛,腹縫明顯,果梗短而深入果窪;果肉白色、淺綠白色、黃色、橙黃色或紅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離核或粘核,橢圓形或近圓形,兩側扁平,頂端漸尖,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種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實成熟期因品種而異,通常為8-9月。
2、山桃又名:榹桃、山毛桃、野桃。喬木,高可達10米;樹冠開展,樹皮暗紫色,光滑;小枝細長,直立,幼時無毛,老時褐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葉邊具細銳鋸齒;葉柄長1-2厘米,無毛,常具腺體。花單生,先於葉開放,直徑2-3厘米;花梗極短或幾無梗;花萼無毛;萼筒鐘形;萼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紫色,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0-15毫米,寬8-12毫米,粉紅色,先端圓鈍,稀微凹;雄蕊多數,幾與花瓣等長或稍短;子房被柔毛,花柱長於雄蕊或近等長。果實近球形,直徑2.5-3.5厘米,淡黃色,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梗短而深入果窪;果肉薄而乾,不可食,成熟時不開裂;核球形或近球形,兩側不壓扁,頂端圓鈍,基部截形,表面具縱、橫溝紋和孔穴,與果肉分離。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1、原產我國,各地普遍栽培。
2、生於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溝底或荒野疏林及灌叢內。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醫林纂要·藥性》“養肺,瀉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