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綠1號

桂綠1號桂綠1號(C.sinensis cv.Guilu 1),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二倍體,是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於1981~2002年從浙江引進的黃葉早有性群體種中採用系統選育法育成,花冠直徑是2.7~3.0cm,花瓣是5~6瓣。

1994年評為國家優質茶樹資源;2002年12月通過省級鑑定;2003年獲廣西科技成果登記證書; 2003年6月獲廣西農作物品種合格證書;2004年6月獲得國家農作物品種鑑定證書。

該品種的主要特點:特早芽,節間特短,立體發芽,產量高;抗逆性強,低溫臨界溫度為-9C,高溫臨界溫度為40C;適制性廣,適制名優綠茶、紅茶、烏龍茶及六堡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綠1號
  • 外文名:C.sinensis cv.Guilu 1
  • 花冠直徑:2.7~3.0cm
  • 花瓣:5~6瓣
來源分布,形態特徵,形態結構,品種特性,栽培技術,

來源分布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茶葉研究所於1982~1989年從由浙江引進的黃葉早有性後代中採用單株育種法育成。湖南、貴州等省有少量引種。

形態特徵

形態結構

桂綠1號屬灌木型中葉種,植株適中,樹姿開張,分枝較密,樹姿開張,生長勢旺,分枝能力極強。葉長平均8.8cm,葉寬平均3.4cm,葉脈平均8對,葉片,上斜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面隆起,葉緣微波,葉尖漸尖,葉齒鈍深,葉質較硬,葉面隆起,葉身稍內折,葉色黃綠。新梢一芽三葉長3.3cm,春茶芽葉黃綠色、茸毛中等、嫩葉背卷,夏茶新梢淡紅紫色。花冠直徑2.7~3.0cm,花瓣5~6瓣, 柱頭長1.9cm。雌雄高位,柱頭3裂,子房茸毛多。葉片解剖結構特徵:葉脈厚度885μm,葉肉厚286 μ m。葉上表皮厚度16.52 μ m,下表皮厚度13.88μm。角質層上表皮厚度3.1 μm,下表皮厚度3.0μm。柵欄組織厚度/海綿組織厚度比值為0.62,柵欄組織2層,細胞長度42. 14μm ~59.8μm,細胞密度1296,氣孔密度127,氣孔指數14.8%,生產力指數3344.92。

品種特性

芽葉生育力較強。一芽三葉期3月上旬。產量較高。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3.2%、茶多酚32.2%、咖啡鹼4.6%。適制綠茶,滋味鮮爽,香氣清高。抗寒、抗旱性強。扦插繁殖力強。
桂綠1號屬特早芽種,在桂林全年生育期230d~255d,比國家級標準對照種福鼎大白茶早開採10d~15d,比雲南大葉種早開採15d~20d。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強,抗高溫臨界溫度為40C,抗低溫臨界溫度為- 9C。抗蟎類、抗小綠葉蟬能力中等。育芽能力極強,春季呈立體發芽,2年生樹每平方尺發芽密度達180~215個。鮮葉產量全年高於國家標準對照種104%,成齡茶園採制綠茶每畝產乾茶150kg以上,採制六堡茶每畝產乾茶250kg以上。內含物質含量高,其中茶多酚含量30.7 %~33.6%,胺基酸含量3.6%~3.9%,咖啡鹼含量4.6%~4.9%,水浸出物含量43%~45.2%。適制綠茶、紅茶、烏龍茶和六堡茶。

栽培技術

適栽地區:廣西綠茶茶區。
栽培要點:
  1. 由於發芽特早,引種栽培時應於春節前定植,以利於提高成活率。
  2. 種植第一年宜施水肥。由於育芽能力強、立體發芽,每年施肥水平應高於其他品種,以保證高產、穩產。
  3. 該品種發芽特早,休眠期短,冬肥時間及冬防時間應早於其他品種20d~30d,以保證春茶品質。
  4. 由於芽葉節間短,春季宜採摘- -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製作綠茶,夏季採摘一芽二三葉或一芽三四葉製作六堡茶或紅茶,秋季按小開面採制烏龍茶。
  5. 該品種發芽密度大,芽葉生長整齊,夏秋季採制六堡茶宜機械化採摘。
  6. 按常規茶園規格種植和定型修剪。蓬面深修剪宜在春茶後進行。需及時防治小綠葉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