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活兒

柳活兒

柳活兒,相聲術語。就是學唱各種地方戲曲和歌曲,分歌柳兒和戲柳兒,簡單說就是學唱。相聲講求“說、學、逗、唱”,很多名段就是以使“柳活兒”為主的,比如《八大改行》等。更有一些相聲段子乾脆就叫《雜學唱》、《學評戲》為名或以戲曲劇目為名,例如《捉放曹》、《汾河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活兒
  • 種類:“正唱”、“歪唱”兩種
  • 曲目:《黃鶴樓》、《汾河灣》
  • 演員條件:有一條能唱的嗓子
相聲,技藝,翹楚,區別,

相聲

從相聲演員“撂地”演出開始,他們把學唱弦子書,什不閒兒竹板書,京、評、河北梆子等戲曲選段、片斷,以及演唱“太平歌詞”、小調歌曲等統稱為“柳活兒” 。
“柳兒”就是唱的意思。按照曲藝藝人的行話,稱唱大鼓書為“柳海轟”。清代貴族子弟演唱“全堂八角鼓”走票時,也分“鼓”“柳”“彩”三個部分:“鼓”指的是“八角鼓”,包括岔曲、群曲、聯珠快書逗哏等,“彩”指的是變戲法等;“柳”指的是“紅柳”(又名“秦腔兒”)和“絕柳”(即馬頭調)兩種。看來曲藝藝人和貴族子弟都把唱的段子叫做“柳活兒”。

技藝

“柳活兒”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掌握得好的,需要一定的條件,就是要有一條能唱的嗓子。在傳統相聲中有不少的“柳活兒”,如《黃鶴樓》、《汾河灣》、《學梆子》、《學越劇》、《學評戲》等等。演員除了要有一條好嗓子外,還要掌握那個戲曲的方言、風格,才能摹得很象。
“柳活兒”有“正唱”、“歪唱”兩種。歪唱是依靠曲解諧音產生包袱,正唱則靠學得逼真,唱的很象而產生“正尖”。這兩種都是相聲常用的技巧。
如有的演員在學唱東北二人轉時,就採用歪唱:“一輪紅日呀——照西廂——哎嗨呀啊哎啦哎嘿哎嗨呀——”一邊歪唱,一邊歪扭,還說:“這味把鬼都能嚇跑了!扭也有好處,把虱子都能抖落掉了!”這樣的學唱和用的包袱,完全是嘲弄、諷刺的態度。
相聲藝術家侯寶林志在《改行》中所用的三番則完全是正唱。總之,歪唱容易出現“貶”的效果,是應該十分注意的。正唱,需要演員下功夫。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學唱歌曲的逐漸增多,歌曲又分為民、洋兩種,因此在學唱中要求演員在聲音上要有修養,要注意所學演員的特點、風格,要民、洋分清。

翹楚

在相聲演員里,能以學唱立住腳的並不多。相聲大師侯寶林學唱戲曲被人稱道,這得益於他幼年的科班經歷,但更多的是他勤學苦練的結果,他學周信芳能亂真,學馬連良也被馬本人讚賞,這是需要很大的功夫的。嚴格的說,相聲的“唱”最早只是指唱太平歌詞,是招攬生意的手段。而後來隨著時代的要求,相聲的“唱”多以“學”為主,是“學”的一部分。這就給相聲演員提出一個高要求,要想唱出來討好受歡迎,就必須“學”的像。但,“學”的本身並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還是“逗”,是抖包袱。另一位相聲大師馬三立就深知此道,馬很少用“柳活兒”,這不是他的長項,但在他相聲作品中的“柳活兒”卻如畫龍點睛,令人忍俊。《黃鶴樓》的“鑽鍋”,《學李多奎》(又《改行》)里的“流水”,還有《賣掛票》里的那一嗓子“保鏢路過馬蘭關”,都讓人回味無窮,雖都學的不像,可全達到了“逗”的目的。

區別

腿子活”是相聲裡頭為了學唱一些戲曲,兩人帶點小化妝,進入角色來表演,進去了表演之後,也退出來再來敘事的這種段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