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本尊

柳本尊

柳本尊,姓柳名居直,信眾尊稱為“本尊”,本者根本,尊者至尊之意,為密宗傳法人稱謂之一。中國佛教密宗,自唐“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立胎藏、金剛二界,正式開宗傳教,惠果承二界並傳,第四代日本僧人空海承法歸國建真言宗,世稱東密。我國因唐武宗周世宗兩度滅佛,中原佛教一蹶不振,密宗幾乎絕響,轉入隱蔽活動狀態,各地自立本尊在民間傳教甚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本尊
  • :柳
  • :居直
  • 信眾尊稱:本尊
考證,柳本尊十煉圖,

考證

柳本尊生於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五代時自創四川地區金剛界瑜伽部密宗(近代學界簡稱“川密”或“柳教”),建道場於彌蒙鎮,布道行化於成都四周,屢顯神異,信眾甚多,後獲“唐瑜伽部主總持王”稱號。其教傳至南宋,有出生於大足的趙智鳳秉承其教並發揚光大,建造了當時傾動朝野,現代名播中外的“大足石刻”中的寶頂山摩崖造像,作為“大足石刻”的主體內容,於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傑出的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教派的造像不僅是中國石窟藝術之集大成者,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文化瑰寶,還為弘揚中華文化,為祖國爭光做出了貢獻。
關於柳居直的傳世史料非常少,正史和釋史均無記載,現能見到者或語焉不詳,或互相矛盾,或神化失真。今尚可見之實物有四。
一、現存於寶頂山小佛灣聖壽本尊殿遺址內的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釋祖覺修撰、王直清刻石的《唐柳本尊傳》碑。此碑原立於彌蒙柳墓左,後經趙智鳳彌牟求法時取樣回寶頂複製立於小佛灣。祖覺為一代名僧,著述較多,其言可靠性較高,惜今風化殘缺甚多,僅能識其大概。
二、現存大足寶頂山大佛灣21號造像“柳本尊行化圖”,其中“十煉”文圖皆十分清晰。
三、現存安岳毗盧洞,南宋刻造的“柳本尊行化圖”,其中“十煉”文圖皆十分清晰。但二圖中年號、事件和相關史實皆有明顯失誤和自相矛盾。
四、現存刻於大足寶頂大佛灣南岩、明宣德元年(1426年)劉畋人撰寫的《重開寶頂石碑記》。
今據四證和其它史料,特別是現代學者研究成果,對已能確認的史料之誤加以更正,略述柳本尊生平主要宗教活動與相關事實於後。
柳居直於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六月十五日,出生於嘉州(樂山)龍游縣玉津鎮天池壩。相傳先是州城北有柳樹生癭,時久癭破出一嬰兒,邑都吏將其收養,長大後聰慧過人。父死後以柳為姓並繼承父職,邑人多得其撫恤,是以存活者甚眾。有一天柳在路上遇一女子,遂與同歸。不久便辭去了職務,以蔬菜為食,以紙為衣,律身清苦,專持大輪五部咒,這是從瑜伽經中略出的誦念儀,誦數年而功成。
值廣明年間唐僖宗西幸成都避黃巢之亂後,災荒饑饉不斷,疫病流行,厲鬼猖狂,居士十分悲憫。於唐昭宗光啟二年(899年)六月十五日,本尊時年44歲,盟誓佛前,持咒滅鬼。是歲八月八日在本宅建道場,煉左手二指一節(第一煉指)供養諸佛,誓救苦惱眾生。頃刻空中語曰:“汝願力廣大,然此地非汝所居,當西去,遇漢即回,逢彌即止”。是歲十一月,居士遂領其眷屬,行至武陽象耳山,路逢男子袁承貴,願為弟子,便同游峨眉山,瞻禮普賢光像,時遇大雪瀰漫,千山皓白。十三日居士登絕頂,於大雪中凝然端坐一晝夜(第二立雪),儼然無變色,以效釋迦雪山六年修行成道,感普賢菩薩現身證明。
忽見一僧對居士曰:“居士不應居此山,今成都多厲鬼,盍往除之。”言訖不見。居士出山行至清流鎮渡江,見一女子足跌溺水,居士呼漁人援救,但求而不獲,卻在水流中見一石,上有文可讀,即以奉居士,其文曰:“本尊金剛藏菩薩”。居士嘆息久之,遂領眾至成都。時王建帥蜀,而妖鬼為祟,自稱江瀆神。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十五日,持咒禁止之。妖怪屏息,居士益自勵無間,並廣施救濟,而秋毫無所受。蜀人感其德,從其教化者,常有棄家而在居士門前列隊者不下數十人。居士屏絕五味,淡食午齋,日益精進。眾廣傳其名而嘉之,恣其游化,所至不得留。
天復二年正月十八日,本尊時年47歲。將檀香一兩為一柱,於左腳踝上燒煉(第三煉踝)供養諸佛,願一切眾生舉足皆遇道場,永不踐邪諂之地,感四天王現身作證。於後山遇楊直京臨江而釣,居士勸令不可為。直京驚恐,棄竿作禮悔過,邀居士至其家,中途大雨,見者詫異,直京舍家宅為供養,而親身為執侍。居士曰:“吾當與四眾共之”。於此建道院畢,而至廣漢,經旬日,忽憶往日聖言“逢彌即止,遇漢即回”,於是還駐彌蒙。
一日廣漢太守趙公,差吏來索請眼晴,詐言用作藥劑,以作試探。居士心已先知,吏至便以香水滌戒刀而剜左眼付與(第四剜眼),殊無難色。感金剛藏菩薩現身作證。眼至趙公驚嘆曰:“真善知識也”,即迎居士至州,痛自悔恨。
時在天復三年(903年)七月三日。本尊時年48歲。是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天復四年春,趙太守舍宅奉居士,為四眾廟院,即毗盧庵、大輪院是也。居士遣其徒住持,自返歸彌蒙。趙太守又為其營建寺廟,作為彌蒙居所,道俗沓來,所需一切具備。寺院建成後,居士令徒弟主持。又親往金堂、金水,行至成都,玉津坊女子盧氏,施宅建道場,以奉香火。時逢嘉州四郎子作孽,疫病死者甚眾,居士親往救治,戒敕諸民欽仰,皆歸正教。
天復四年(904年)二月十五日午時,割左耳供養諸佛,立盟以除病疫,感浮丘大聖空中現身作證明(第五割耳),本尊時年49歲。
天復五年(905年)七月三日,居士以香蠟燭一條煉心,供養諸佛,發菩提心,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令一切眾生,永斷煩惱,感大輪明王現身作證明(第六煉心),本尊時年50歲。七月十五日,居士以五香並成一條蠟燭,端坐煉頂,效釋迦佛鵲巢頂相、大光明王舍頭布施,感文殊菩薩現身作證明(第七煉頂)。
八月五日居士結壇玉津坊,揮刀斷左臂,經四十八刀方斷,刀刀發願,誓救眾生,以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頂上百千天樂不鼓自鳴(第八舍臂),本界廂吏謝洪具表奏聞蜀王,嘆異遣使褒獎。
天復六年(906年)前十二月中旬,馬頭巷有丘紹者,病死已三日,心尚溫。其妻請居士至其家,懇禱曰:“若獲得再生,夫婦及二女當終身給侍”。本尊具大悲心,以香水灑之並誦咒,少頃復甦,紹自言:“已墮地獄,聞罪人受苦聲,頃刻香風四來,香雨隨至,現一佛,身金色,乘紫雲,住空中,呼我名,遂驚覺。”因感泣,誓志修行,夫妻二女俱來侍奉,不離左右。
閏十二月十五日,居士用蠟布裹陰,經一晝夜焚煉,以示絕欲,感天降七寶蓋祥雲瑞霧捧擁而來(第九煉陰),本尊時年51歲。本界騰奏,蜀王嘆服。即召入問曰:“爾以何法救人,而靈感如是耶?”對曰:“居直精修八煉,誓求無漏無為之果,專持大輪五部咒救度眾生”。又問:“會何咒,須何物?”對曰:“但得香花供養足矣”。便嚴飭道場,請其誦咒,而光明四發,遂留供養三日,賜金帛名香,居士不受,乞歸彌蒙。因下令:“敕賜額名大輪院,長作皈依之地”。
天復六年(906年)正月十八日,將印香燒煉兩膝,供養諸佛,發願與一切眾生,龍華三會同得相見(第十煉膝)。自此四方道俗雲集座下,授其法者益眾。
天復七年(907年)七月十四日中夜,呼楊直京謂曰:“吾將去矣,汝當久住,共持大教,護祐眾生。”仍以咒法授袁承貴,說是語已,默然坐滅,生歿享年六十四歲。後建塔院中,是時耳臂寶傳尚在。蜀主二夫人患水蠱,為此求於袁、楊二居士持誦。夫人病癒,蜀主大悅,俱封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太傅等職。孟知祥在成都染疾,袁承貴為其持念有感應,故賜名位如故,後游南方莫測所終。
柳本尊咒法世世不絕,蜀廣政二十六年,賜院中奉事,又賜楊直京紫綬金魚,俾領住持事。大輪本尊院,凡五十年間香火不斷,寺院達八十餘間。至宋熙寧元年正月,又敕賜壽聖院為額,成都主持瑜伽教。南宋紹興十年馮翊、王直京以祖覺褝師刊定所撰本為傳,於紹興庚申端午日,由張岷作跋,男張濟書丹,王直京立石成碑,置於本尊墓左側。王直京之後,還有院主尼仁辨,小師了通,師孫法興等延續寺院香火。

柳本尊十煉圖

安岳石羊場毗盧洞和大足寶頂山大佛灣各有一窟雕刻其生平從事宗教活動的十幅行化圖。大足寶頂小佛灣還有一通翻刻的《唐柳居士傳》碑。筆者根據安岳、大足的柳氏"十煉圖"題刻和其傳碑,試探討唐末五代四川是否存在中國佛教密宗的傳承關係,以及柳氏教派的宗教性質。
安岳毗盧洞的"柳本尊十煉圖",寬14.10米,高5.65米,分上中下及頂壁四層。主像為毗盧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在岩壁中下層的正中,結跏趺坐在高1.50米的蓮台上,坐身高2.90米,蓮台由兩個現半身的力士托住。毗盧佛左右的上中層岩壁面上各刻五幅圖,上三下二,左邊的題刻編號為雙數,右邊為單數,合為"十煉"。頂壁上開有五個直徑0.8米的小圓龕,內刻小坐佛像,從西至東,依次是:阿彌陀佛、寶生佛、毗盧佛、阿■佛、不空成就佛。五佛的左邊岩壁面上題刻:"本尊教主者,始自嘉州城北,有柳生癭,久而乃出嬰兒,邑都吏收養。父沒,繼其職,以柳為氏。審詳斯義,豈在今之操修。自凡入聖,即法身也。梵語毗盧遮那佛,華言遍一切處。或雲種種光明,或雲處處清淨,或雲不可思議法,乃至多種義理,不可窮盡"。右邊的岩壁面上題刻:"本尊賢聖者,本自無為,超過諸有,名本尊也。有大菩薩,名金剛藏,了悟本尊無為妙理,修菩薩行,已超十地。常游十方,助佛揚化。憫苦眾生,來入濁地。隱菩薩相,現凡夫身。入紅塵里,轉大法輪。因名本尊教主為號也"。下層岩壁面上雕刻一排男女弟子、官吏、武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