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彧

柳彧,生卒年代不詳。他七世祖柳卓隨晉室南遷,寓居襄陽。父柳仲禮先為梁將,後敗歸北周,北周滅北齊以後,舉家復歸本土。柳彧自幼好學,博覽經史,長成後被北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記室,任職多年,頗被親信,後出為寧州總管掾。北周武帝時,朝廷勵精圖治,柳彧入京自薦,得到北周武帝的賞識,被任為司武中士,後轉遷鄭州守令。

基本介紹

  • 本名:柳彧
  • 字號:字幼文
  • 所處時代北周
  • 出生地:隋河東解(今山西運城)
為官經歷,留守官的受賞,以正直聞於朝,處理不法刺史,直行多諫,治公之罪,病死途中,人物評價,相關史料,古文翻譯,

為官經歷

留守官的受賞

他在鄭州任職時,北周武帝發兵滅北齊,之後,大賞從征之士。這時,柳彧上表,認為留守官在軍隊的後勤及鎮守後方上也間接為平齊效力,建議對留守官也應進行適當封賞。北周武帝採納他的建議,很多留守官得以提升和受賞。

以正直聞於朝

隋文帝北周以後,柳彧不斷遷升至尚書虞部侍郎,後又任屯田侍郎。當時屯田侍郎兼管朝官儀仗事宜,柳彧任此職時處理了這樣一件事情頗引人注目,按隋制規定:三品以上高官門前可裝置戟槊,時隋文帝所倚重大臣高熲子高弘德封應國公,入三品之列,特申請門前置戟,但柳彧認為高弘德與父同居,其門已列戟槊,不應重置。對此,高弘德父高熲頗為嘆服。不久,柳彧遷任治書侍卸史,任內以正直聞於朝,為百官所敬畏,並得到隋文帝的稱讚,特賞錢10萬,米100石。

處理不法刺史

隋是繼南北朝的分裂之後建立起來的統—王朝。南北朝時因戰爭頻仍,重用武臣,入隋後武臣勢力仍很大,以地方刺史而言,即多為武臣。這些武臣多不習吏事,又往往不遵法度,禍害百姓。柳彧將自己所知刺史的—些不法行為奏報隋文帝,要求對他們動之以刑,同時建議隋文帝對有功之臣可賞以金帛,但不可委以親民之任,暗文帝對此也非常讚賞,並據其奏議處理了一些不法刺史,從而對當"吏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直行多諫

隋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但他事事躬親,失於苛碎,使群臣辦事縮手縮腳。為此,柳彧諫奏應將具體政務責成有司處理,被隋文帝採納。但隋文帝猜忌苛察,柳彧因直行多諫,有一次也因違隋文帝意而被免職。但過後,隋文帝覺柳彧所說有理,不久又起用了他。
柳彧還頗清廉,雖居高官,並不富裕,為此,隋文帝特命人為他修築宅院,還對身邊侍臣說:“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

治公之罪

隋文帝後期大臣楊素當權,百官憚其權威,都對他非常畏懼。有—次楊素過錯,隋文帝命柳彧核實處置。楊素平素驕橫,並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到柳彧衙署後,值柳彧不在,就大模大樣地坐在柳彧辦公的胡床(即椅子)上等待。不久,柳彧回還,見楊素如此,即於階下端笏整容對他說:“奉來秈治公之罪。”楊素見柳彧認起真來,馬上站起到階下待罪。之後柳彧行至正堂坐下,讓暢素立而聽審,此事大失楊素臉面。事後楊素一直懷恨在心,但因柳彧正為隋文帝所信重,也無奈他何。柳彧還持節巡省黃河以北52州,奏免長吏不稱職者200餘人,一時州縣官吏震懼,官場風氣為主清肅。他因此受到隋文帝的嘉獎,賜絹布200匹,氈30人領,加封同三司,一年後,他又加任員外散騎常侍
楊素楊素

病死途中

隋文帝晚年,次子楊廣陰謀奪權,陷害同胞兄弟,蜀王楊秀即被羅致罪名。廢為庶人。柳彧在楊秀來致罪之前,曾得到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10卷,然後送給楊秀。楊秀作為報答,贈柳彧奴婢10人。及楊秀致罪,楊素為報宿仇,乘機奏柳彧與楊秀交往,有不軌之謀,因此柳彧被削職為民,流配懷遠鎮(今遼寧遼中縣附近)。當他行至高陽(治今河北高陽縣東舊城)時,朝廷下詔征他還朝,就在他返經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時,隋文帝病逝了。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鎮守晉陽漢王楊諒不臣服隋煬帝,準備起兵反叛,值此,聞知柳彧經過晉陽,特振人召柳彧.想與他商議反叛事宜。柳彧為繫囚之人,不知朝中變化內情,在他應召後才知楊諒要反叛,他不願與楊諒同流,但又自度無法脫身,急中生計,假稱中毒,作垂危之狀。楊諒聞聽柳褒如此,知他不願與己同謀,不禁大怒,即將他囚禁起來。不久,楊諒反叛兵敗,柳彧想望出頭有日,但楊素仍不忘前仇,又奏隋煬帝說:柳彧在晉陽心懷兩端,以觀時局,雖無反跡,實有貳心。隋煬帝聽奏後,即將柳彧流敦煌,直到楊素死後,柳彧才向朝廷自述冤情。隋煬帝至此也同情他,下詔征還京師,他病死於回京途中。

人物評價

柳彧歷周、隋兩朝,是一個既迂又直的官吏,他廉於自奉,忠於朝廷,勇於執法,不避權貴。尤其他奏請隋文帝懲治地方不法刺史,後在巡查河北時,又奏免了很多不稱職官吏,這對整頓南北朝以來吏治的混亂有著積極的作用。

相關史料

《隋書·柳彧傳》
柳彧,字幼文,河東解人也。七世祖卓,隨晉南遷,寓居襄陽。父仲禮,為梁將,敗歸周,復家本土。彧少好學,頗涉經史。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中外府記室,久而出為寧州總管掾。武帝親總萬機,彧詣闕求試。帝異之,以為司武中士。轉鄭令。平齊之後,帝大賞從官,留京者不預。彧上表曰:“今太平告始,信賞宜明,酬勛報勞,務先有本。屠城破邑,出自聖規斬將搴旗,必由神略。若負戈擐甲,征扞劬勞,至於鎮撫國家,宿衛為重。俱稟成算,非專己能,留從事同,功勞須等。皇太子以下,實有守宗廟之功。昔蕭何留守,茅土先於平陽,穆之居中,沒後猶蒙優策。不勝管見,奉表以聞。”於是留守並加泛級。
隋書·柳彧傳隋書·柳彧傳
高祖受禪,累遷尚書虞部侍郎,以母憂去職。未幾,起為屯田侍郎,固讓弗許。時制三品已上,門皆列戟。左僕射高熲子弘德封應國公,申牒請戟。彧判曰:“僕射之子更不異居,父之戟槊已列門外。尊有壓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禮,豈容外門既設,內閤又施!”事竟不行,熲聞而嘆伏。後遷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上嘉其婞直,謂彧曰:“大丈夫當立名於世,無容容而已。”賜錢十萬,米百石。
於時刺史多任武將,類不稱職。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謐,共治百姓,須任其才。昔漢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備知情偽,與二十八將披荊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後,無所職任。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乾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鐘鳴漏盡。前任趙州,暗於職務,政由群小,賄賂公行,百姓吁嗟,歌謠滿道。乃云:‘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古人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此言各有所能也。乾子弓馬武用,是其所長,治民蒞職,非其所解。至尊思治,無忘寢興,如謂優老尚年,自可厚賜金帛,若令刺舉,所損殊大。臣死而後已,敢不竭誠。”上善之,乾子竟免。有應州刺史唐君明,居母喪,娶雍州長史庫狄士文之從父妹。彧劾之曰:“臣聞天地之位既分,夫婦之禮斯著,君親之義生焉,尊卑之教攸設。是以孝惟行本,禮實身基,自國刑家,率由斯道。竊以愛敬之情,因心至切,喪紀之重,人倫所先。君明鑽燧雖改,在文無變,忽劬勞之痛,成宴爾之親,冒此苴縗,命彼褕翟。不義不昵,《春秋》載其將亡,無禮無儀,詩人慾其遄死。士文贊務神州,名位通顯,整齊風教,四方是則,棄二姓之重匹,違六禮軌儀。請禁錮終身,以懲風俗。”二人竟坐得罪。隋承喪亂之後,風俗頹壞,彧多所矯正,上甚嘉之。又見上勤於聽受,百僚奏請,多有煩碎,因上疏諫曰:“臣聞自古聖帝,莫過唐、虞,象地則天,布政施化,不為叢脞,是謂欽明。語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故知人君出令,誡在煩數。是以舜任五臣,堯咨四岳設官分職,各有司存,垂拱無為,天下以治。所謂勞於求賢,逸於任使。又云:‘天子穆穆,諸侯皇皇。’此言君臣上下,體裁有別。比見四海一家,萬機務廣,事無大小,鹹關聖聽。陛下留心治道,無憚疲勞,亦由群官懼罪,不能自決,取判天旨。聞奏過多,乃至營造細小之事,出給輕微之物,一日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寢,動以文簿,憂勞聖躬。伏願思臣至言,少減煩務,以怡神為意,以養性為懷,思武王安樂之義,念文王勤憂之理。若其經國大事,非臣下裁斷者,伏願詳決,自餘細務,責成所司,則聖體盡無疆之壽,臣下蒙覆育之賜也。”上覽而嘉之。後以忤旨免。未幾,復令視事,因謂彧曰:“無改爾心。”以其家貧,敕有司為之築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其見重如此。
右僕射楊素當途顯貴,百僚懾憚,無敢忤者。嘗以少譴,敕送南台。素恃貴,坐彧床。彧從外來,見素如此,於階下端笏整容謂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據案而坐,立素於庭辨詰事狀。素由是銜之。彧時方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見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牴之戲,遞相夸競,至於糜費財力,上奏請禁絕之,曰:“臣聞昔者明王訓民治國,率履法度,動由禮典。非法不服,非道不行。道路不同,男女有別,防其邪僻,納諸軌度。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以穢嫚為歡娛,用鄙褻為笑樂,內外共觀,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廣幕陵雲袨服靚妝,車馬填噎。餚醑肆陳,絲竹繁會,竭貲破產,竟此一時。盡室並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穢行因此而生,盜賊由斯而起。浸以成俗,實有由來,因循敝風,曾無先覺。非益於化,實損於民。請頒行天下,並即禁斷。康哉《雅》、《頌》,足美盛德之形容,鼓腹行歌,自表無為之至樂。敢有犯者,請以故違敕論。”詔可其奏。是歲,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職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莫不震懼。上嘉之,賜絹布二百匹、氈三十領,拜儀同三司。歲餘,加員外散騎常侍,治書如故。仁壽初,復持節巡省太原道十九州。及還,賜絹百五十匹。
彧嘗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於秀,秀復賜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楊素奏彧以內臣交通諸侯,除名為民,配戍懷遠鎮。行達高陽,有詔征還。至晉陽,值漢王諒作亂,遣使馳召彧,將與計事。彧為使所逼,初不知諒反,將入城而諒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詐中惡不食,自稱危篤。諒怒,囚之。及諒敗,楊素奏彧心懷兩端,以候事變,跡雖不反,心實同逆,坐徙敦煌。楊素卒後,乃自申理,有詔征還京師,卒於道。有子紹,為介休令。

古文翻譯

柳彧,字幼文,是河東解地人。年少好學,讀了許多儒家經典和歷史著作。武帝親自處理各種事物,柳彧到皇宮請求武帝對他測試。武帝認為他很有才能,讓他擔任司武中士。後來擔任鄭縣縣令。平定齊朝之後,武帝大賞下屬官官,留守京城的官員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給皇帝,於是留守京城的官員一併晉級。
高祖登基後,柳彧升遷到尚書虞部侍郎,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回家服喪)。不久,起用為屯田侍郎,堅決推辭而沒有得到許可。當時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員,大門上都以戟為門(指顯貴人家)。左僕射高熲的兒子弘德封為應國公,向主管部門申請戟門。柳彧在批文上寫道:“僕射(yè官職)之子還沒有分家,他父親的戟槊已列在門外。尊有壓卑的道義,兒子有迴避父親的禮數,哪裡容得下外門已經設了戟門,內門還要安裝戟門呢!”這件事情最終沒有辦成,高熲知道後很佩服柳彧的處理辦法。柳彧後來升遷為治書侍御史,在任上嚴詞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員所懼怕。皇上嘉獎他正直,賜給他錢十萬,米百石。
當時的刺史多由武將擔任,大都不稱職。柳彧上表給皇帝說:“當今天下太平,四海安寧,管理百姓,必須使用有才能的人。以前漢光武帝是一代明君,從普通百姓起家,對這方面的真偽了解得很清楚,他與二十八位將領披荊斬棘,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後,沒有安排二十八位將領任職。俯伏(古時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如“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看見詔書,叫上柱國和乾子擔任杞州刺史,這個人年近八十,風燭殘年之人。以前擔任趙州刺史,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很不熟悉,政務全由下屬辦理,賄賂公行,百姓叫苦,怨聲載道。有歌謠這樣說:‘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古人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句話的意思是各有所能。乾子這個人,射箭騎馬等軍人本事,是他的長處,擔任文官管理百姓,則不是他能理解的。如果說優待老人,自然可以多多賞賜錢和布匹,如果再叫他擔任刺史,損失則太大了。我死進諫,怎敢不竭忠盡智呢。”皇上認為柳彧說得對,乾子最終免了職。應州刺史唐君明,在母親死後的服喪期間,娶雍州長史庫狄士文的姑姑,柳彧彈劾他。二人竟因此而犯罪。隋朝是在五胡十六國接連戰亂之後建立起來的,風俗頹壞,柳彧多有矯正,皇上很喜歡他。他見皇上勤於聽政,眾多官員的奏請,多煩雜瑣碎,於是上疏進諫,皇上看後嘉許他。後來因違背聖旨免職。不久,又叫他復職,皇帝趁機還對柳彧說:“不要改變你的稟性。”因為柳彧家中貧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門替他建房子,於是說:“柳彧是正直的官員,是國寶啊。”當時他如此被看重。
右僕射楊素是當時的顯貴,官員都怕他,沒有誰敢得罪他。曾經因為小罪過,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楊素自恃尊貴,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從面進來,看見楊素這樣,就在台階下拿著手板嚴肅地對楊素說:“奉皇帝命令懲處你的罪過。”楊素立即離開座位。柳彧據跨坐在几案上,讓楊素站在庭院中,問清楊素的犯罪事實。從此楊素對柳彧懷恨在心。柳彧當時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楊素沒有什麼辦法來中傷他。
柳彧見近代以來,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牴之類的遊戲,並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費了財力物力,於是上奏皇帝請求禁止這種做法。皇帝贊成他的意見。這年,持節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並免去貪贓枉法不稱職的長官二百多人,州縣官員都肅然起敬,無不震動害怕。皇上嘉獎了他。
柳彧
彧字幼文,河東解人。寓居襄陽,梁末隨父仲禮歸周。為宇文護中外記室,出為寧州總管掾。建德中,為司武上士,轉鄭令。隋受禪,累遷尚書虞部侍郎,屯田侍郎。遷治書侍御史,拜儀同三司,加員外散騎常侍。仁壽中,坐事除名。煬帝即位,徙敦煌。徵還,道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