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石英

柯石英

天然產出的柯石英是一種頗有趣味的礦物,是si02的高壓多形體,1960年6月美國地質調查所的趙景德(E.C.T.Ch—ao)從亞利桑那的梅特奧坑受衝擊的科科尼諾砂岩中最早發現和鑑定了柯石英。自那時以來,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巴(石隕石)隕石坑,西德南部巴伐利亞的里斯隕石坑、非洲加納亞山蒂的博蘇姆特威湖隕石坑、瑞典的米恩湖也都發現了柯石英.在泰國的一些玻隕石中也鑑定出柯石英.據認為,這種隕石也是由衝擊成坑過程形成的.表中列出了隕石坑的有關資料。天然柯石英的發現使其上升為一個真正的礦物種.由於其形成需要獨特的物理條件即極端高的壓力,因此它的出現是一種特殊自然現象的標誌特徵,就這種情況而言,是指隕石的超速衝擊。直接的衝擊能夠產生像柯石英一樣的物體,這種事實對於研究衝擊現象,對於研究高壓多形體的可能產生開闢了廣闊的領域.高壓多形體的結合性質在日常生活中是陌生的.這種發現導致了用衝擊波實驗研究礦物相的狀態平衡,這種研究對於了解在壓力超過300千巴的地幔中和地幔以下的礦物組合很重要。這樣的高壓區域不能用當前靜水高壓實驗技術來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柯石英
  • 外文名:coesite
岩石概述,性質,產生,意義,

岩石概述

柯石英是石英在幾萬巴(1巴=10的5次方帕)的超高壓變質作用下形成的,通常要在地下80公里左右地層中
才達到這種高壓。它和橄欖岩通常都是上地幔的岩石產物。自然產出的柯石英,晶粒大小在5-50μm,1953年人工合成柯石英,晶體與石膏相似,它是從3.5GPa壓力,500-800℃的SiO2熔融體中析出。1960年,柯石英首次在美國阿利桑那隕石坑中發現,在德國、阿拉伯的隕石坑中也有發現,形成於衝擊變質作用有關。
柯石英顯微照片coesite柯石英顯微照片coesite

性質

柯石英是矽原子成四次配位的 SiO2各同質多象中結構最緊密的一種變體,亦稱單斜石英。通常呈小於5微米的粒狀產出。無色透明,玻璃光澤。無解理,莫氏硬度約為8°在5%的冷氫氟酸中近於不溶,但易溶於熱濃氫氟酸中。

產生

1953年,L.Jr.科斯首先在大約 35×108Pa和500~800℃的條件下人工合成了柯石英。1960年,美籍華裔礦物學家趙景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流星”隕石坑內的石英砂岩中首次發現了天然產出的柯石英。形成柯石英的壓力下限是 19×108Pa。柯石英除在隕石坑中出現以外,在榴輝岩中也已發現,後者是在地下深處形成的。

意義

柯石英的出現,可作為所賦存的岩石曾處於很高壓力條件下的可靠標誌;特別是在陷坑中出現時,更可作為隕石撞擊起源的有力證據。它們的隕石衝擊成因,提出了由衝擊負荷來人工製備其他物質的高壓同質多象變體的現實可能性;同時還開拓了衝擊負荷超高壓實驗的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