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引

柘枝引,詞牌名,定格為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以《樂府詩集》無名氏詞《柘枝引·將軍奉命即須行》為代表。另有盧前詞《柘枝引·詠大場二首》等代表作品。

基本介紹

  • 詞牌名:柘枝引
  • 字數:二十四
  • 始興年代:唐代
  • 流行年代:唐代、現代
  • 代表作品:《柘枝引·詠大場二首》等
詞牌沿革,格律說明,格律對照,典範作品,

詞牌沿革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柘枝:本唐健舞曲名,有多遍,原是西域石國舞。明胡震亨《唐音癸簽》云:“柘枝,一說雲本拓枝,訛為柘枝。沈亞之有賦,似為戎夷之舞。今舞人衣冠類蠻服,疑出南蠻諸國也。”按:“柘枝”不作“拓枝”。北宋歐陽修等《新唐書·石國傳》云:“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去京師九千里……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柘羯”“者舌”“者石”“赭時”“赭支”“柘折”,都是我國古代文獻對西域石國的記載。引:唐宋雜曲的一種體制。它原是古代樂曲的名稱,用來稱呼琴曲,在唐宋雜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後來成為詞調的一種類別,多數由大曲摘翻演而成,個別別來自雜曲。體制一般比“令”長,但比“近”“慢”短。故調名本意即指以引曲的形式來歌詠枝舞。《樂府雜錄》:“健舞曲”。《樂苑》:“羽調曲”。按此舞因曲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鈴,抃轉有聲。其來也,藏二蓮花中,花坼而後見,對舞相占,實舞中雅妙者也。調見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唐無名氏詞。

格律說明

定格: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以《樂府詩集》無名氏詞《柘枝引·將軍奉命即須行》為代表。按《宋史·樂志》:小兒舞隊有《柘枝》。又沈括《筆談》:柘枝舊曲,遍數極多。今已不傳,存此以志其概。

格律對照

定格
格律對照詞:《柘枝引·將軍奉命即須行》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將軍奉命即須,塞外領強。聞道烽煙動,腰間寶劍匣中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作品

唐·無名氏《柘枝引·將軍奉命即須行》
將軍奉命即須行,塞外領彊兵。聞道烽煙動,腰間寶劍匣中鳴。
散曲作家、詩人盧前《柘枝引·詠大場二首》
其一
荷戈共向大場行。前列盡雄兵。目送斜陽下,旌旗影里聽笳聲。
其二
風雲卷送大場來。一路戰旗開。鐵甲珊珊動,倭兒遇者骨揚灰。
現代詞人秦鴻《柘枝引·自題履錯集贈西城》
雲松舊月冷重樓。四海即浮漚。窗掩層霾淨,中宵把酒看吳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