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大將軍墓

柔然大將軍墓

柔然大將軍墓於2006年出土於西安市長安區大居安村村北。是一座一座隋代少數民族大將軍墓葬。

該墓是關中地區首次發現隋代時期少數民族茹茹族的墓葬,對研究北方少數民族史具有極大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柔然大將軍墓
  • 出土地點:西安市長安區大居安村
  • 所屬年代:北齊
  • 出土時間:2006年
■墓主是少數民族柔然族,17歲時承襲爵位,歷經三朝,他曾親手殺死敵軍首領,戰功顯赫,62歲病死於豳州(今彬縣一帶),他病逝時三軍聞而掩淚。
■公元592年遷葬於現址,墓葬出土的儀仗隊對研究陪葬出行儀仗隊排列順序有很大幫助,該墓葬對研究北方少數民族史具有極大的價值。
華商報訊(記者 李彪)近日,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大居安村村北的一座隋代少數民族大將軍墓葬被省考古研究所清理完畢。該墓不僅出土有保存完整的出行儀仗隊,還在我省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了兩件高達近1米的紅顏色的“門立俑”。出土的墓誌記載墓主一生戰功顯赫,病逝時“三軍聞而掩淚”,可見其深受軍士愛戴。
墓室內出行儀仗隊栩栩如生
該墓平面為“甲”字形,長30.9米,深8.6米,有3個天井;墓道內原來繪有一些人物壁畫,但大部分已經脫落。該墓雖然被盜賊騷擾過,仍出土有墓誌、石門、陶俑、陶罐、陶磨、貝殼、陶珠等112件文物。
該墓墓室內發現了眾多紅彩陶俑組成的出行儀仗隊,隊伍前面是披掛盔甲的騎士俑,中間部分是騎馬的樂俑,馬的左側均放置了一面陶鼓,排在後面的是仕女俑,造型精緻,栩栩如生。
省考古研究所長安考古隊隊長劉呆運表示,該墓是關中地區首次發現隋代時期少數民族茹茹族的墓葬,對研究北方少數民族史具有極大的價值。從出土情況看,這些陶俑沒有被擾動過,並且從以往發現的隋墓來看,儀仗隊排列組合位置如此準確的比較罕見,對研究陪葬出行儀仗隊排列順序問題大有幫助。
首次發現墓門兩旁體形碩大的“門立俑”
考古人員在該墓的線刻石墓門兩側門墩石處各發現一個造型逼真的石獅,還分別有一個高達96厘米、保存相當完整的紅顏色的“門立俑”。“門立俑”頭戴平巾幘冠,雙手合攏於胸前,臉稍瘦面色和諧,體態豐腴,最裡邊穿著圓領衫,外面穿著交領長袍,袍外還罩著有系帶的衣物。門立俑腳邊還分別站有一個高約20厘米的小俑,小俑為一男一女,男俑戴防風帽,穿中袍,束著腰帶;女俑稍高,頭戴帽冠,穿著長裙和寬袖交領長衫。
劉呆運表示,門立俑可能是負責守門的官員,腳邊的兩個小俑可能是僕人,體形如此大的門立俑在關中地區乃至整個陝西都是第一次發現。
墓誌顯示墓主一生戰功赫赫
從墓誌長六百餘字的記載可以看出,墓主名叫郁久閭可婆頭,京兆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曾祖是當時的少數民族茹茹族,祖上為躲避戰亂從北邊大漠地帶遷移過來。據了解,茹茹也稱柔然,是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在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活動於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區。
墓誌記載,墓主“挺鸞鳳之姿,拱金虎之氣”,一生戰功赫赫。他17歲時承襲爵位吐豆弗。後來歸順北齊被授為沙州諸軍事、沙州刺史、大賢真備身、正都督、尋加伏波將軍、假儀同三司等官位。在突厥侵擾時,他親手殺死敵軍首領,被授為儀同三司、安德縣開國公、右衛大將軍等職。此後,他更是戰功顯著,北周時被“授上開府、九隴郡開國公,尋加大將軍”,隋代時先後被授為北道行軍總管、長州諸軍事、長州刺史、北道行軍元帥。
墓主62歲時因病死於豳州(今彬縣一帶)。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正月廿六遷葬到當時的京兆高陽原(現長安區大居安村一帶)。他病逝時“三軍聞而掩淚”,可見他深受軍士愛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