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質核仁

染色質核仁,亦稱核小體染色體。在核分裂末期形成核仁時,核仁在特定染色體的特定部位(核仁形成區)形成。

基本概述,基本簡介,

基本概述

染色質螺旋狀結構核仁折光性強,易於區分,是真核細胞間期核中最明顯的結構,通常是單一的或者多個勻質的球形小體。核仁的大小、形狀和數目隨生物的種類、細胞類型和細胞代謝狀態而變化。蛋白質合成旺盛、活躍生長的細胞,如分泌細胞、卵母細胞的核仁大,可占總核體積的25%;不具蛋白質合成能力的細胞,如肌肉細胞、休眠的植物細胞,其核仁很小。在細胞周期過程中,核仁是一個高度動態的結構,在有絲分裂期間表現出周期性的消失與重建。真核細胞的核仁具有重要功能,它是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體亞單位的裝配場所。

基本簡介

染色質,或者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它們之間的不同,不過是同一物質在間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態表現而已。染色質出現於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有的也呈顆粒狀,不均勻地分布於細胞核中,比較集中於核膜的內表面。由於染色較深,在光鏡下常被誤認為是核的界膜。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