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作者是明末清初書畫家王鐸所著的一篇手卷。該手卷全卷32.6X1035.5cm。現藏於蘇州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枯蘭復花圖卷
  • 創作年代:1649年
  • 文學體裁:手卷
  • 作者:王鐸
角色介紹,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枯蘭復花圖卷》釋文:
已醜五月夜。同觀畫。梁眉居。黃於石。張坦公。張天調。薛行塢。傅夢禎。劉瀛洲。宋牧仲。宋赤城。主人玄平號雨恭。時同飲三槐下。王鐸。
已醜夏五月廿二日。聞雨恭先生閣下盎中建蘭於既萎後倏發一莖三花。予駭焉。萎而花。此中有道。其發蘭之為其所以發皇者。果蘭之為耶。蘭。花卉中抱德者也。孤秀幽藏。異乎炫。無人清湛。異乎佝。不鬥艷於鼠姑將離。異乎爭。映景乘旺。萼蕤跗聯。乃於萎荄勃然生靈光奇馞。於戲。蘭亦受命者。氣垕理苞。即司百物者。不能閟。況天況墬況人況蘭。凡後日千葉萬萼。雨先生為國家發無窮光華。流馨千禩。為王者篤材。不與凡卉伍。吾於斯。率爾席上即寫蘭卷。又紀其三花之像。鐘萬嘩盛與古咎箄。鳩方絜馥臻茂。開一代之昌運。必得一代異人。蘭何能為政哉。噫。公之所以楙昭前路迓所以發皇者。佗他日吾以此卷券之矣。西洛王鐸跋並畫。吋及燃炬在蔬圃中。

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枯蘭復花圖卷
枯蘭復花圖卷枯蘭復花圖卷

角色演員介紹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
王鐸雕像
王鐸誕生於河南孟津邑雙槐里。王鐸的父親王本仁,以農耕讀書為業,教子甚嚴。王鐸就是在這樣一個知悉詩書,家境衰落的生活環境中生長起來。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王鐸始臨習王羲之《聖教序》。三年後,字字逼肖。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王鐸始讀書,古文數篇而已。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王鐸舅陳具茨締社於鄉里,王鐸從之學文。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王鐸入庠讀書,時家境益窘迫,生計維艱。與孟津東20里花園村馬氏之女結婚。妻馬氏長王鐸二歲。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王鐸就學乾山西蒲州河東書院。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三月,廷試賜韓敬、馬之騏、錢謙益及第。岳父馬雲合辭官返里。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王鐸家田僅十三、四畝,貧困時不能一日兩粥。舅父陳具茨時相資給。長子無黨生。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八月,王鐸以稟膳生員赴鄉試不中,友人呂維祺舉於鄉。呂維祺時年二十七歲。
明歷歷四十一年(1613年),嵩山之內有王鐸書屋,當時或就讀於此,有詩作《嵩山》五律兩首。友人呂維祺中進士。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王鐸肆業於西煙寺,得大司寇喬鶴皋器重,令弟子受學於王鐸,賴之資給,得以度過荒年。家中園田產兩棵靈芝,因名日“再芝堂”。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楊鎬統兵分四路攻後金軍,戰於薩爾滸,明軍大敗。是秋,王鐸讀書於邑西谷獻山之陳藎吾山莊。舅父陳具茨中進士。書《吳養充墓表》。
明萬曆四十八年(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七月,明萬曆帝崩。王鐸一姊病故。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王鐸中鄉試。入冬,王鐸來到京師,寓居於京城報國寺,準備參加會試。
天啟二年(1622年)三月,王鐸捷南宮,殿試名列二甲第58名,賜同進士出身。與倪元璐、黃道周同改庶吉士,王鐸與倪、黃之交遊即始於此年,時有“三株樹”與“三狂人”之謂。
明天啟三年(1623年)正月十五日夜,同倪元璐、傅寄庵、許明菴游燈市,有詩紀之。次女相生。
明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王鐸受翰林院檢討。是春,王鐸返里。四月,舅陳具茨卒,時王鐸在榻旁。季冬,有陸渾山之游,繼沿伊水北上,過龍門,登香山。
明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魏忠賢起用崔呈秀為御史。王鐸時在北京。《臨王羲之修載帖軸》。《為景圭先生臨聖教序冊》。十一月十二日,於“蜀亭老先生”齋中,臨《蘭亭序並律詩帖》。
明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秉魏忠賢意,修《三朝要典》,顧秉謙為總裁。袁崇煥破清軍於寧遠,王鐸喜作《丙寅寧遠捷》七律二首。
明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熹宗崩,五弟信王由檢嗣位,詔以明年戊辰改元崇禎。《臨王羲之參朝帖軸》
五月,王鐸任福建考試官,由東直門出京城,經山東袞州之汶上,繼沿運河達杭州府,沿富春江歷岩州府之建德、衢州府之兩安,後取陸路至玉山、廣信、鉛山而入福建境內。冬,取路返里,岳父馬雲合卒。《南皮道上等七律詩帖》。十一月二十三日早,啟程返京。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初春,王鐸在京城,充“皇陵陪祀”職。四月,陟翰林院侍講職。夏,返里,修整“再芝園”藝以新竹。重名之“擬山園”。為“文岳老父母”書《再芝園詩軸》。作《與大覺禪師草書啟》。九月,黃道周為王鐸作《題王覺斯初集序》。
明崇禎二年(1629年)重陽節,同鄉里友人登覽邙山,並游鄏山之陰龍洞。有詩作《南山登高同友苗家村夜歸漫興》。十月某夜,友人張名祝來談,留宿齋中。年底,返京,途中曾投宿於距蘆溝橋二十餘里的良鄉柬長店。
明崇禎三年(1630年)三月十七日,作《太僕與嵩焦公祠碑》。五月,王鐸請假告歸鄉里,某日,約友人及二弟仲和、三弟子陶等相聚於孟津城外一里的柳寺,集會上,王鐸舒毫染翰,書寫個人吟詠的詩作,王鐸復作《游柳寺賦》,以舒雅集之意。同月,作《直隸鳳陽府知府載富張公墓碑》。六月二十日,作《王覺斯太史初集.自序》。六月二十五日,作《山西右參政夏衢董公合葬墓志銘》。八月初六日,與友人有洛水之行,當晚,至洛陽白馬寺。九月十六日,王鐸與張鼎延、邢舜玄二親家同登金門山頂,遇雨少留山中,時有即興吟詠詩作(後皆刻入《琅華館帖》中),歸後,復作《金門山記》述其事。張鼎延助其刻《琅華館帖》並為之作跋。與家人、親友經伊水而至少室山,於此暫住。初冬,王鐸方返孟津。十月十一日,作《中嶽神祝祠》。十一月作《袁宜人合葬墓志銘》。某大雪日,與親友往游酈山龍洞,作《龍洞雪遊記》述其事,文甚朴茂。
明崇禎四年(1631年),《為泰器大祠宗書詩軸》。冬,河南孟津一帶積雪五尺,百姓多凍餒而死者。
明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周延儒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溫體仁、吳宗達俱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年初,王鐸在北京。三月,作《宜人楊氏墓志銘》。奉旨出使山西潞安府,封潞安六合王,途經安肅暫住,抵潞安府時在六月十五日,事畢,經太行返里。河決孟津,百姓溺死無數,王鐸五言律組詩14首述其事。
明崇禎六年(1633年)春暮,王鐸同家人、奴僕等十餘人啟程赴京,取道鄭州,三月二十一日,從封丘一帶渡河,從長垣人河北,三月二十八日,至河北開封府,應開州守王復邀請,宴飲於王復朴園亭。四月,抵達北京,暫居於友人馮禎卿之綠雪園。《為公嫩書詩軸》。九月,書《贈袁樞詩冊》。秋冬之際,當任右春坊左諭德職。
明崇禎七年(1634年),王鐸在北京。五月,書《贈今礎先生扇面八幀》。作《甲戌都下秋日》五古二首。《題青陽山莊五律十首冊》。
明崇禎八年(1635年)春,王鐸當在右庶子任上。作《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丁君兩台墓志銘》《賀顧母太夫人七十壽序》。初秋,王鐸以不合溫體仁、吳宗達輩,乃自請調任掌南京翰林院事,此行,經河北涿縣,於九月先返孟津。時臨習“古法帖”之書作,後匯成《瓊蕊廬帖》。八月,為“皓老先生”書《臨徐嶠之帖軸》。深秋,攜家人游“南山硐”(即邙山),作五律詩《家中南磵》。十二月,率家人、奴僕等10人,赴南京上任,始乘舟沿黃河東下,在河南東部之虞城登入,由虞城而夏邑,由夏邑而水城,由水城而宿州。途中為“環州老父母”書《永城道中漫興詩軸》。
明崇禎九年(1636年)正月,王鐸及家人一行抵達南京。同月二十八日,與張湛虛、屈靜原集陳春台小桃源,時玉蘭九大樹盛開。時與張湛虛、屈靜源或遊歷牛首山、燕子磯等名勝。三月,與南京國子監祭酒張詒白同游普德寺。五月,王鐸感滯下血,張湛虛時來探望。八月,張湛虛因事北歸,王鐸不勝惆悵。《臨蘭亭序卷》。
十月一日,王鐸與家岩、家慈、二妹、四弟鏌及奴僕七、八人有池河之行,路遇農民義軍,時值傍晚,且戰且走,倉惶奔逃一夜。友人朱五溪,長子無黨自孟津來南京會王鐸,與吳飛卿游,為其父作《吳還澹傳》。文震孟卒,王鐸作《弔文湛詩》七律一首。
明崇禎十年(1637年),範文光為王鐸作《覺斯先生詩集序》。二月初一日,王鐸題孫謀書《華嚴經》。二月十六日,王鐸攜家人北渡長江,返京任少詹事職。二月十七日,行至江浦。《臨懷素草書軸》。此行歷黃河岸邊之雙溝,取路暫返孟津。閏四月,於鄏山之陰臨古法帖軸。七月朔有八日,作《王氏子弟誡》。七月二十五日,王鐸同家奴等十餘騎陷農民義軍圍中,突圍而走,自光武陵之西北走牛莊,幸遇故人泛舟水上,始乘舟走脫。是秋,卜居於(山青)嶸山房,作《(山青)嶸山房與諸親友登其峰等詩文手稿》。九月,與親友嘗集於柳寺。十月,啟程赴京,經任縣、柏鄉、定興等地。同月,預擇王鐸為東閣侍班。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正月,王鐸晉詹事職。二月七日,太子出閣,王鐸當在東宮侍班任上。二月十二日,帝御經筵畢,召封王鐸、姚明恭、黃道周、顧錫疇及翰林諸臣問“保舉考選孰為得人”。五月二十六日,王鐸任禮部右侍郎。教習館員。七月在經筵講官任上,時“秋講”尚未開始,王鐸上疏言邊不可撫事,當在此頃,其時疏數上,楊嗣昌乃嗾中鐺欲廷杖王鐸,家人及奴僕皆驚恐,王鐸泰然處之。中秋日,作《王氏大傳》。九月二十四日,京師戒嚴,王鐸分守京城大明門,幼女佐卒於此頃。十月二十一日,作《銅雀瓦硯銘》。銘曰:“胡以瓦也而躋之棟,沈之淵。胡以吾也而授之幾,升之筵。水之匯而胡以浴雲飛煙。又何知此後之千百年,誰為主也為誰妍。物之遇合也且然。孟津王鐸銘。崇禎十一年,繡衣使者二東張肯仲貺余,余再拜而受,識於北都之大明門,時虜警,時晨於是門三十日矣。十月二十一日午時,鐸之附記。”十二月,次女相卒,時已兩度上疏乞歸省親,遂返孟津。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居(山青)嶸山房中。春某日,葬次女相於孟津城東山北祖塋之西南。《為心翁書詩軸》《憶過中條語軸》。八月十四日,為“趙深甫”書《京北玄真廟詩軸》《為仲玉書詩軸》。十月,重遊谷獻山陳藎吾山莊,其時陳藎吾已歿,不勝撫今追昔之感。同月,復返北京。《臨王羲之小園子帖軸》。書《萬騎爭歌楊柳春詩軸》。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正月初十日,為“孟堅”書《洛州香山詩軸》。上元日,書《吾聞朱君文語詩軸》。
三月三日,上遣王鐸祭告風雷等壇。《臨王羲之丘令帖軸》。夏,為“應五老親家”書《香山寺詩軸》。九月,王鐸受命南京禮部尚書。十月,以家人先行,取路暫返孟津,王鐸率家丁25騎隨後,行至衛輝張吳店,家人一行陷農民義軍圍中,農民義軍兩千餘,王鐸以25騎馳突往救,競得救出家人並衝出重圍,有詩文紀其事。王鐸父病故於此頃,始為父服喪。遂攜家人於懷州東湖岸邊築草堂棲之,名曰:“涵暉閣”。時有《紀行詩稿》。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元月,書《柏香帖·思松澗書舍柬友詩四首》。刻石藏河南省沁陽縣柏鄉鎮。同日,並跋《瓊蕊廬帖》。三月,同親翁張玉調,李庚生游月山寺作《月山寺錄》。王鐸母病故於此頃。秋九月,書《奉景翁詩軸》。十一月,書《贈子房公草書卷》。十二月,黃道周戍楚辰州,王鐸作《石齋謫楚南》五律一首,《臨王渙之等閣帖卷》。《琅華館帖冊》。為“楊荊岫”書《望白雁潭作詩軸》《飛人詩軸》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二十五日,為“抑庵”《壬午臨柳公權帖軸》。春暮,王鐸尚在懷州,與“張抱一”等游,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贈張抱一行書詩卷》。五月,朱五溪、三子無回有太行鴻飛山房之行,尋渡河,暫返孟津,安葬父母於鄏山陰之祖塋。以農民義軍進據孟津,忍痛離父母墓旁。與家人,親眷等近百口人,乘舟而東,復走新鄉、滑縣、封丘、夏鎮等地。於封丘,值南京大理寺評事張如蘭喪事,王鐸修書與錢謙益,由張如蘭長子寧生持之南下往見,請為父銘,錢謙益乃為作《南京大理寺南評張君墓志銘》。十一月二十六日,王鐸家人一行至於江蘇桃源,妻馬氏病故於舟中。時家人棲止小舟之內,倍極艱難,得湖北黃岡“凝之”公助.於河邊完喪禮。暫將妻馬氏葬於此。《為徹庵書五律詩軸》。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於江蘇滸墅關同故友袁樞相聚,為袁樞作《層巒叢樹圖跋》,中有“明日別滸墅,心猶游其中,王鐸題為石寓親契,癸未三月夜”語。王鐸三妹卒於此頃。南下至嘉興,王江涇,會稽及楚之漳水、黃岡、洞庭湖一帶,幼子無爭卒。《臨王獻之、王羲之帖軸》。秋,攜家人北歸,途經河南菊潭,覽《峨眉山紀》,因作五律10首。返鄉後,以廬舍盡毀,乃投奔至河南輝縣,蘇門山南10里之孟莊山志園,將藏書數車貯於孟莊山志園主人郭公隆之“玄覽堂”。其時嘗與胙城貴履吾、山陰朱五溪游太行三潭,路拾“烏頭”以為“芋”,食之,險些喪命。於孟莊山志園書《贈鄭公度草書詩冊》。四子無技病故於此頃。胙城貴履吾時亦避難居此,有草舍曰:“琴言齋”。十月某夜,王鐸於“琴言齋”中,書《王維五言詩卷》。當晚宿乾“琴言齋”。次日早,與郭公隆、貴履吾、朱五溪往游“紫團峰”及西崖諸勝,又留宿於友人維章之紫團山宅中。次子無咎率奴僕等自500里外之桃源,遷母靈柩歸,移葬於新鄉城東二里之水柳灣。《為長正賢契臨閣帖卷》。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移家浚城(濬縣),寄寓於故友劉通政之“攝生閣”。為“順後(無阝)親丈”書《隸書三潭詩卷》。二月,籌劃買楫南下,時彭禹峰、張雲齋遠從數百里外來會王鐸,遂一同乘舟至豐、沛、清江浦一帶。書《隸書五律詩冊》。五月三日,福王朱由崧稱監國於南京。再推詞臣姜曰廣、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時王鐸尚未至南京,當在蘇、杭一帶。六月十三日,王鐸見朝。二十三日,予王鐸弟鏞,子無黨世襲錦衣指揮使。七月二十日,奪故大學士溫體仁、薛國觀、周延儒及總督尚書熊文燦官蔭,王鐸擬旨削之。八月六日,敘翼戴功,加王鐸太子少保,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蔭中書舍人。上《目前急需三款以乞敕行求濟時艱事疏》、《為中州死難諸臣疏》等。冬夜書《寄金陵天目僧詩軸》。臘月,書《懷州作詩軸》。《為無知大禪宗書詩軸》。
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正月初六日,加王鐸少保,予蔭。上元燈下,為七舅書《宿江上作詩軸》。同月十九日,敘殿工,賜王鐸金、幣。二月二十一日,王鐸六請告歸。同月二十六日,王鐸晉少傅。三月初,有北來太子,帝使百官驗對,馬士英、方拱乾、王鐸等極言其偽。《為更生武老親翁書詩軸》,《臨王獻之帖軸》。五月十一日,都城百姓入獄救太子。擒王鐸,眾毆之。同月十五日,趙之龍叩首迎豫親王多鐸進入南京,開洪武門,錢謙益等文武數百員出城降。次日,豫親王多鐸受百官朝賀,王鐸與焉。閏六月,王鐸同清貝勒博洛至杭州。《臨古法帖軸》。作《隱義》一文。《為太峰老親丈書詩軸》。
清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王鐸被命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宏文院學士,充明史副總裁。
於“太峰”齋中,書《行書文語軸》。二月,書《送鳳丸等五律詩卷》。同月,四弟王鏌卒乾太平任上。三月初五日夜,書“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同月,次子無咎中進士。同月,於淝水龔奉常齋中,見米芾《天衣禪師碑》真跡,四月十六日炬前跋之。夏孟,為戴岩犖作《臨閣帖卷》《自書石湖等五首詩卷》。六月,受賜朝服。作《賀相國玄平宋公壽序》。七月十二日,作《仿柳公權字軸》。八月,作《為完老臨書軸》。十二月,為“葆光老親翁”書《高郵作詩軸》。為“心香”、“道懋”二釋子作《臨王筠帖軸》。《為匡一詞丈書五律詩軸》。是年,二弟鏞來都,改授少參。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二十四日,作《為魯齋義兄臨閣帖卷》,
罕見的王鐸小楷書《袁可立墓志銘》
三月,充殿試讀卷官,夏,作《金魚池亭讌集序》。端陽節,書《杜甫晚出左掖等五律詩卷》。五月初八日,作《臨張芝帖軸》。六月,書《李賀詩冊頁》。為“太峰給諫”作《陰闇然序思集序》。九月,長子無黨自崑山來京,道王銑事,王鐸喜而作《尹教》一篇。作《張母丘夫人墓志銘》。十月二十一日,作《臨謝莊帖軸》。
清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作《為宿松書詩軸》。閏四月十一日,王鐸姬段氏卒。同月,王鐸返里。為段姬完喪事,作《段姬墓碣》。重陽節,登鄉里柏岡山。作《戊子九日》詩:“九日晴明燕地遠,迢迢閉弟定相思。紫藤朱柿憐人處,恰是青山對酒時”。冬,王鐸返京。
清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王鐸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二月作《臨王羲之伏想、清和等三帖軸》。作《孟太保宗伯叢蓧園集錄》。端陽後作《為段西美書詩軸》。夏,於琅華館為“張老社盟”作《臨閣帖與山水畫合卷》。十月,遇恩詔,加太子太保。十一月,作《臨王僧虔帖軸》。作《無咎制義序》。
清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作《書畫雖遣懷文語軸》。三月初二日午書《送郭一章詩卷》。王鐸三弟時鑨亦居京,有龍松館。三月某日,王鐸於龍松館為三弟作《三弟擬尋夢曲序》。五月二十一日,作《庚寅臨王獻之帖軸》。六月十三日,作《王獻之敬祖、鄱陽帖軸》。夏日,作《臨王羲之敬豫帖軸》。七月,書《贈沈石友草書卷》。冬日,書《題素漱三首之一詩軸》。
清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王鐸晉少保。二月,臨王羲之帖,草書軸。閏二月初二日,書《贈靜觀長老二首軸》。三月,上疏言重道尊師,請幸學以致用奠事。初夏,為丁野鶴書《容易語詩軸》。四月,受命祭告華山。六月初三日,祭畢華山。七月一日,於旅途中,作《臨謝安帖軸》。九月,自峨眉山返回途中,作《臨褚遂良帖軸》。九、十月間,以農民義軍遍布,轉輾於四川北部、陝西西南部一帶,有《旅蜀文稿》。初冬,方由漢中府之興安取水路,經湖、廣鄖陽府抵達光化。十二月初六,經裕州返河南孟津,時抱病服藥。是年仲子無咎始刻《擬山園帖》。
清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四日,授王鐸禮部尚書,時病篤,居於鄉里,同月十八日,卒。卒之前云:“有仙迎我”。事聞,贈太保,諡文安,蔭孫之鳳中書舍人。

作者簡介

王鐸(1592—1652)明末清初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 又號痴庵、痴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孟津(今河南)人。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1644年滿清入關後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於永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於河南鞏義洛河邊,諡文安。
王鐸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王鐸也善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