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行為學

果蠅行為學,最早源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Seymour Benzer ,他於70年代首次提出在果蠅中研究神經及行為。

行為學實驗,是指採用高等模式生物,比如果蠅,斑馬魚,小鼠等,研究其行為與基因功能的實驗科學。屬於生命科學傳統而前沿的方向。果蠅作為遺傳背景最為清楚的模式生物之一,從摩爾根時代到果蠅基因組測序結束,研究了近百年,有豐富的遺傳資源。相比細胞系,酵母,線蟲,果蠅相對複雜,而相對斑馬魚,小鼠等脊椎動物,果蠅又相對簡單,易於操作,且成本低。
沉寂了二十年後,果蠅行為學開始有更多科學家研究。最近三年內,該領域呈現空前的繁榮。華人科學家中,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教授(原美國西北大學神經分子細胞系系主任,終身講席教授)為最好。其實驗室,主要在研究果蠅求偶,雄雄交配,母愛,打架等行為的分子機制。另外,果蠅行為學不僅僅局限於饒毅研究的幾種最基本的行為,另外常見的比如學習記憶,視覺,決策等行為都有研究人員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