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明朝海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鳳,明代人,又名林阿鳳,生於饒平縣。19歲參加海上綠林泰老翁隊伍,後繼其業,以澎湖為基地,開拓海上貿易,最盛時轄艦300餘艘,人員4萬以上。隆慶元年(1567年)率部攻占惠來縣的神泉港。萬曆元年(1573年)屯南澳島的錢澳,十二月進攻澄海,大敗官兵。二年二月攻打潮州惠來,四月攻入清瀾(今海南省文昌縣),六月在廣東兵敗,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福建總兵胡守仁官軍襲擊,轉移到魍洪(台灣)的雞籠(基隆)駐紮。十一月先後進攻潮陽踏頭埠(今汕頭市達濠區)、饒平縣柘林、惠來縣靖海、陸豐縣碣石等廣東沿海港埠。明朝被迫集中水陸主力圍剿林鳳。林鳳以南澳島為根據地,相持不下,後曾修書議和求撫,廣東總兵殷正茂不予接納。為避官兵進剿,林鳳率戰艦62艘,5500餘人,揚帆向呂宋進發。當月二十九日抵達馬尼拉灣的馬里斯。首次進攻馬尼拉獲勝,擊斃西班牙駐菲律賓總指揮戈尹特(Maytln Goiti)。後在邦阿西楠省(Panggsinan,Prov.of)的林加延灣(Lingayen G.)建立都城,自稱國王,與當地居民關係融洽。三年三月,西班牙派兵進攻林鳳,明朝政府乘機聯合圍攻。林鳳苦戰4個月,因糧械不繼,於八月四日,一夜之間,率40餘艘戰艦巧妙突圍,直抵台灣,後返潮州,出沒於柘林、靖海和碣石之間,船艦又增至150餘艘,勢力復振。後林鳳離開潮州,不知所終。

基本介紹

  • 本名:林鳳
  • 別稱:林阿鳳
  • 所處時代:明代
  • 出生地饒平縣
  • 身份:鄭成功部將
事跡,祖籍地,林鳳隨鄭成功去台灣,貢獻及成就,功績,兩岸人民崇奉林鳳,

事跡

祖籍地

2000年,鄭成功的部將、台灣“林鳳營”墾殖始祖——林鳳的祖籍地被查實,就是在東山縣康美村
著名史學家連橫在《台灣通史》卷29列傳載:“林鳳,福建龍溪人,為延平郡王部將,從入台。永曆十五年(註:1661年),率所部赴曾文溪屯田,則今之林鳳營也……”連橫先生未能說明林鳳的祖籍地是哪個鄉哪個村,這一直是個謎。
2000年,康美村修編一本新村譜《康美林氏志譜》,由原縣科委副主任、康美人林錫源主編。康美村退休職工林坤城提供了“文革”中被燒掉前偷抄下來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編的《康山族譜》的部分史料,撰寫成《紀念收復台灣先鋒官林鳳誕辰370周年》一文。同時,康美村在台鄉親也提供有關林鳳確鑿的資料。經過反覆研究查證,並核對本村的遺存林鳳故居、林鳳墓、匾等有關林鳳的文物古蹟,終於找到了答案,解開了這個謎。
據新編《康美林氏志譜》的《林鳳傳略》載:“林鳳(又名鳳明、鳳鳴),字興義,號懷誠,謚才德,男,出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農曆十二月初八辰時,系康美林氏大祖二世八房剛烈公(稱功萬侯)之十世裔孫,乃康美八世林日瑞之侄。”(註:林鳳之父林雪仔為九世,生鳳為十世)。《東山林氏志譜》也有記載林鳳的歷史傳略。
今康美村,原屬福建龍溪(後改漳州)詔安縣五都康美社,故有稱林鳳是龍溪人或漳州人。

林鳳隨鄭成功去台灣

林鳳是如何隨鄭成功去台灣呢?
康美村地處縣東北部,離銅陵鎮3.5公里,目前全村1100多戶、4200多人,建國後一直是公社、鄉、鎮所在地。康美村是台胞祖籍地之一,歷史上與台灣關係很密切,有許多人移居台灣繁衍。
據《康美林氏族譜》記載,從明代萬曆、崇禎年間以來至清代,就有40多位康美村林氏鄉親移居台灣的基隆、嘉義等地定居。如在明代曾任甘肅巡撫的林日瑞次子林邦基,其13世孫林正煊攜妻子許綽綿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居台灣基隆,去世後葬於基隆大興橋頭雞籠山前田中。又如1988年1月,在台灣的康美籍宗親林麗鋒先生,受族親委託,千里迢迢從台灣繞道日本,專程回祖國大陸,途經北京、福州、漳州,最後找到東山康美村。他說:“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台灣林氏鄉親的重託,尋找到了祖家康美村。現在台灣嘉義的康美林氏鄉親已發展到100多戶了。”
林鳳跟隨鄭成功去台灣的史實是:明末清初,鄭成功把銅山(今東山)作為主要軍事基地,在此招兵、駐軍、操練水師、督造戰船,發展抗清義軍。據《台灣外記》載,當年鄭成功派部將甘輝率兵到康美駐紮。《東山縣誌》(民國版)載,鄭成功部將萬禮到康美建城堡。城堡約1萬平方米,長方形,城牆用三合土和石塊砌成,間隔5米為一炮眼,現留下北門,有石匾“北勒石碣”,南門有石匾“南標銅表”,匾寬168厘米,高44厘米。城堡有鄭成功練兵場,十分寬大。城堡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年鄭成功部將就在城堡內練兵、招兵,林鳳家就在城堡內的祠堂後面。
鄭成功在康美駐軍期間,許多康美村人主動參加鄭成功部隊,林鳳便是其中之一。林鳳參軍時間約在清順治十四年(明永曆十一年,1657年),林鳳時年28歲。鄭成功得知林鳳乃出身軍門世家,十分器重,便委以重任,將他選入充當左虎衛、鎮左協將,協助操練水師,成為自己的部將。

貢獻及成就

功績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4月21日,林鳳跟隨鄭成功渡海收復台灣,趕走荷蘭殖民者。鄭成功任命林鳳率水師為前鋒。林鳳身先士卒,屢建戰功。台灣收復後,林鳳奉命率部隊到台南縣曾文溪北屯田,開荒種地,開闢營盤田。在他領導下,把一個荒蕪的地區變成村社,荒地變成良田,成果顯著。他為開發台灣披肝瀝膽,作出了巨大貢獻。
林鳳因收復台灣和開發台灣立過大功,於康熙元年(1662年)官授統領水師署總兵、都督僉事。康熙二年(1663年)林鳳34歲,癸卯科中武舉人,任大武鎮總兵,功加左都督。
清康熙三年(1664年),福建總督李率泰約合荷蘭人攻打台灣。荷蘭侵略者軍隊重占台灣雞籠(今基隆),直至康熙七年(1668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命勇衛黃安督水陸諸軍,並以林鳳為先鋒,進攻雞籠荷蘭侵略軍。在鄭軍強大的攻勢下,荷蘭侵略者被打敗撤出雞籠逃遁。林鳳在這次戰役中勇敢戰鬥,奮不顧身,最後壯烈犧牲,為保衛寶島台灣獻出自己的年輕寶貴生命。時年是康熙七年(1668年)農曆十月初五未時,林鳳時年39歲。

兩岸人民崇奉林鳳

為紀念林鳳之功績,鄭經將台灣林鳳屯兵墾荒的台南曾文溪北命名為“林鳳營”。林鳳成為“林鳳營”始祖,據傳還建立將軍廟奉祀。“林鳳營”在台南縣六甲鄉六甲西2.5公里處,為龜港村一部分。“林鳳營”是鄭成功時代閩南人開發屯墾台灣的著名紀念地,名字沿用至今,常有人到此考察參觀。此地屬嘉南平原,盛產稻米、甘蔗、水果。現成為台灣一重要市鎮和鄭成功開發台灣紀念地。
為表彰林鳳曾任統領水師署總兵官、都督僉事及他的卓著功勳,朝廷賜封“元戎”、“忠義”牌匾,今仍懸掛在康美村祖祠“林氏家廟”大廳。受祀台南忠烈祠,林鳳墓原葬“林鳳營”,其墓志銘仍珍藏於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統一台灣後,由其弟林鳳翀(康熙五年武舉,傳亦為鄭氏麾下將領)把林鳳墓與夫人吳氏從台南遷回東山島同葬於埔頭村外埔山洋仔坑。墓葬至今完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墓志銘現仍存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林鳳及其族親部分定居於台灣林鳳營、宜蘭、基隆、台南、彰化等地。林鳳祖厝在康美村“樓內”(即康美鄭成功城堡內)林氏家廟祖祠後面,現尚存。林鳳為收復台灣開發台灣保衛台灣作出巨大貢獻,他的事跡永載史冊。兩岸同胞永遠紀念這位鄭成功部將林鳳。
在台灣的康美籍鄉親十分熱愛家鄉思念祖家,常回祖家尋根認祖,多次組織返鄉省親團,有一次組織“台灣康美林氏宗親致敬團”近百人回鄉探親。台灣林氏鄉親還熱心捐建中國小教學樓、廣場、榕樹公園等,設立教育獎勵基金會等,台胞林氏宗親說:“我們要認祖,加深骨肉情,讓台灣林氏子孫,世世代代永不忘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