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述慶墓

林述慶墓

林述慶墓位於福州市郊區亭江鎮閩安溪頭頂,背靠棋盤山,面向閩安鎮,左為滔滔東去閩江,右有千年唐代迥龍橋。墓原在長樂縣籌岐山,1986年5月因福州火力發電廠建設需要,墓按原狀遷葬故里。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述慶墓
  • 性質:古墓
  • 地址:福州市郊區
  • 級別:1986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市級
地理位置,墓室主人,墓室簡介,影響,

地理位置

林述慶墓位於福州市郊區亭江鎮閩安溪頭頂,背靠棋盤山,面向閩安鎮,左為滔滔東去閩江,右有千年唐代迥龍橋。

墓室主人

林述慶,字頌亭,又作松亭,福建閩縣(今福州市)人,清光緒七年(1881年)生。父林耀源,在馬江海戰中犧牲。林述慶因家境貧寒,沒讀多少書,即入營當兵。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選進福建武備學堂,在學堂接觸進步人士,開始接受反清革命思想。翌年,加入革命團體“福建學生會”。林述慶學業優秀,畢業後即任長門練營督操員,不久升為常備軍幫帶。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林述慶赴江寧(今江蘇南京),投奔新軍第九鎮統制(原福建武備學堂總辦)徐紹楨,任第十七協三十三標三營管帶。在該標統帶趙聲領導下,秘密參加革命活動。同年冬,調任三十四標二營管帶。宣統元年(1909年),改任第十八協三十六標一營管帶,駐紮江陰。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全國震動。三十六標被調往鎮江與三十五標會合。林述慶暗中聯絡各營官兵,準備起義。奔於滬、寧之間,得到同盟會上海機關的大力支持。同盟會派李竟成回鎮江,聯絡巡防營、會黨和士紳。林述慶、李竟成緊密聯繫,完成起義部署。當時,鎮江城內約有旗兵1萬人,而新軍只3000人左右。林述慶微服偵察旗營後,制定出作戰方案。九月五日,動員眷屬回閩,準備與清軍決一死戰。
九月十七日,林述慶率新軍在京硯山下宣布起義,次日光復鎮江,成立軍政府,林述慶被推為都督。接著,林述慶派人勸說被阻截在鎮江江面的清軍艦隊起義,12艘艦隻遂投向革命軍。不久,上海與蘇州相繼光復。徐紹楨迫於形勢也在江寧起義,攻打雨花台,被清軍張勛部擊敗,遂派人到上海、蘇州、鎮江等地求援。於是,江、浙、滬組成聯軍,推徐紹楨為聯軍總司令,會攻江寧。十月六日,林述慶與許崇灝率鎮軍一支隊出發攻江寧,由柏文蔚、李竟成率領二支隊從江北包抄浦口,並派人策動沿江各炮台官兵起義。還派人混入城內,張貼勸降告示,動搖清兵軍心。在進攻中,林述慶親臨前線,觀察地形,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命許崇灝率部分士兵正面佯攻天堡城,命李竟成率兵由三岔路口村後小徑攀躍紫金山進行俯擊,終於在十月十一日占領天堡城。清軍軍心散亂,張勛急忙懇求美國駐江寧領事馬林代向革命軍求和。當天夜裡,革命軍奉令停止進攻。夜半,張勛率殘部從水西門北逃。次日,鎮軍首先入城,林述慶為安定民心,用臨時江寧都督名義進駐兩江督署。其行動遭到浙軍和徐紹楨的反對,雙方幾至動武。後經宋教仁等人調解,林述慶取消臨時江寧都督稱號,並撤銷鎮江都督府。幾天后,鎮軍全部撤出江寧,林述慶率兵北渡長江,開赴浦口,進行北伐,被推舉為北伐臨淮總司令。就職後,派河南人趙錦映回河南策動起義,並將軍情電告孫中山,請求指示。這時,清軍仍企圖南下反撲,黃興和宋教仁聯名發電催林述慶出師臨淮,抵禦清軍。林述慶當即率兵進駐臨淮、清江,部署軍隊堅守正陽關,並派兵增援濠、泗一帶。幾天后,又赴江寧見孫中山,建議將軍隊重新組成3個司令部,統一由大本營指揮,合力向北京方向進攻。
時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正忙於與袁世凱進行“南北和議”,軍事行動暫停。林述慶已率部向北推進,準備北伐,因得不到支持和軍費,只好率兵返回江寧、鎮江。這時,革命陣營內部爭權奪利,排擠林述慶,鎮江地方勢力陰謀驅逐林述慶的好友、留守鎮江的軍政使鄭權。林述慶心灰意冷,遂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8日通電下野,返回故鄉。途經上海時,曾整理鎮江起義以來筆記,寫成《江左用兵記》一書。
南北和議告成後,林述慶返回福州。同年8月,沙俄策動外蒙王公烏秦叛亂,林述慶入京想勸袁世凱出兵平叛。袁世凱見林述慶受革命軍排擠而刻意籠絡。9月,特授林述慶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不久被推為各團體聯合國防會副會長。袁世凱任其為總統府軍事顧問,國民黨也推其為名譽理事。民國2年(1913年)2月,林述慶參加國事維持會,任理事。在京期間,見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步步進逼,十分不滿。
3月20日,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宋教仁。林述慶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非常氣憤,經常當眾拍案叫罵,並表示要回南方召集舊部反袁復仇,因而遭到袁黨嫉恨。4月10日,袁世凱心腹、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邀林述慶赴家宴,在酒中下毒。林述慶回家後,毒性發作,被送往北京三本醫院急救,延至4月16日逝世。

墓室簡介

墓坐北向南,如意形,三合土夯築,面寬8.9米,縱深22米,四層墓埕。四周用花崗石疊砌護牆,墓的左側砌建一條數十米長的石磴路,直通山下。封土前立花崗石墓碑,碑高1.66米、寬0.83米、厚0.16米,碑面陰刻:“東越,陸軍上將林都督頌亭公、德配陳夫人、長男定南公、次男宣南公、次媳□夫人壽域。民國乙卯年。”墓碑兩旁分立圍屏,上面鐫刻林紓的一首詩,行書,字徑4厘米。詩曰:“十年曾飲京江水,北顧蕭條羞故壘。題詩鐵瓮吊寒潮,恨欠英雄江上起。英雄千古一蘄王,試劍孫劉好戰場。一擲盤龍今已矣,蠻煙悉殺小南強。寄奴奇氣軍中吐,半壁健兒跨北府。義聲從此震盤龍,變色誰知談臥虎。金山形勢拱焦山,九月江城凱隊還。西望兵氣憐古治,秣陵何處漢時關。樓船鐵騎翻千古,水陸雙方馳契箭。單騎飛登龍膊岡,淡月疏星觀夜戰。君不見天保巋然第一城,再興血戰猶縱橫。又不見建康城中北極閣,岔路炮痕猶焦灼。吁嗟乎!太平有兆太平門,浦口橫戈大敵奔。破魏由來能救趙,解圍遙壯武昌援。武昌回首上流固,石頭無恙台城路。吁嗟乎,噫嘻東南兩大功,樓中黃鶴洲中鷺。古閩林紓”。封土後側護牆正中楷書一“福”字,徑0.59米。墓柱鐫刻聯對:“殿下黃袍加檢點,關中赤幟先重瞳。”墓柱兩邊裝飾蝙蝠浮雕和“壽”字圖案。封土前兩側的墓鏡鐫刻“龍吟”、“虎嘯”四字,隸書,字徑0.25米。墓屏刻有“風清、月朗”,“山明、水秀”八字楷書。墓埕橫屏由林森撰書林述慶的生平簡介,行草,字徑0.065米。全文如下:“林公述慶,中華民國閩侯縣閩安鎮人也。清光緒間卒業於福建武備學堂。報效江寧陸軍第九鎮,歷充排長、隊官、管帶各職。辛亥武昌起義,公被推為鎮江都督,率所部克復江寧。嗣後被推為臨淮總司令,規畫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統一,公乃解職歸里。民國元年袁總統聘公為顧問。二年袁叛民國,公不贊同,遂歿於北京,年三十有三歲。林森撰書”。

影響

墓原在長樂縣籌岐山,1986年5月因福州火力發電廠建設需要,墓按原狀遷葬故里。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