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跳鼠

林跳鼠

林跳鼠(學名是:Eozapus setchuanus Pousargues):是齧齒目跳鼠科林、跳鼠屬的唯一一種,體長約72mm,尾長約125mm,眼小,耳長12mm左右。體背面中央部分有寬的縱向暗褐黃色帶。

分布在中國的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的高山森林、灌叢和覆蓋度在5%以上的草甸草原和採伐跡地。

林跳鼠是中國特有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林跳鼠
  • 拉丁學名:Eozapus setchuanus 
  • 別稱:僵老鼠,四川林跳鼠,中國林跳鼠
  • 二名法:Zapus setchuanu (synonym)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齧齒目
  • :跳鼠科
  • 亞科:林跳鼠亞科
  • :林跳鼠屬
  • :林跳鼠
  • 命名者及年代:Pousargues, 1896
  • 學科:生命科學
簡介,形態特徵,外形,毛色,頭骨,牙齒,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亞種分化,

簡介

林跳鼠和其他山地鼠一樣喜歡在篝火邊跳來跳去,不過一旦危險接近,他就會像彈珠一樣蹦出去,遠遠地消失在夜色里。林跳鼠一跳足有兩三米,而且能進行長距離跳躍。
林跳鼠相當於生活在美洲的跳鼠。我們都在課本中認識了跳鼠,他們生活在北非地區,是一種體型袖珍但是本領高超的有袋鼠類。林跳鼠的體型和習性都與跳鼠相近,以至於我驚奇地發現,身邊的科學家朋友一致同意將林跳鼠稱為“非洲跳鼠的美洲版本。

形態特徵

外形

體長約72mm,尾長約125mm。眼小。耳長12mm左右。前足短小,第1指特短,僅呈鈍圓狀突起;後足細長,第1趾短,僅達第5趾之基部,第2、4趾等長,第3趾最長,足掌裸露。

毛色

體背面為黃褐色,其間雜有全黑的毛,自鼻墊沿背中央到尾基部為1條寬8~lOmm的暗棕褐色縱帶;腹面純白色。口鼻部白色。耳暗棕黑色,耳緣黃褐色。眼周黑。前足足背白色。尾背面暗棕褐色,腹面除基部1/5為淡橘黃色外,其餘部分為純白色。

頭骨

吻部細長,鼻骨前端鈍圓且超過門齒,末端中央具一缺刻,額骨嵌入其中。顴弓窄而較平直,眶下孔擴大。顴弓板末端突出。中翼骨窩狹窄,稍向內縮。齶骨後緣與第3臼齒後緣在同一水平。門齒孔短而寬,兩端窄,中間寬。眶間部甚寬。聽泡小。

牙齒

上門齒髮達,呈橘紅色,其中央具一明顯的縱溝。前臼齒小,齒冠面幾呈環狀,具4個小的齒突。臼齒齒冠面具從外向內凹入的琺瑯質褶皺。第1上臼齒較第2上臼齒大,其內緣具1個窄的小前內葉,外側具5個突出小橫葉。第2上臼齒與第1上臼齒相同,但無內側小葉。第3上臼齒較小,僅為第2上臼齒的3/4大。下臼齒3枚,第1下臼齒最大,這些臼齒的齒冠面也較複雜,均具4個內側小齒葉突。
林跳鼠

棲息環境

棲息於高山森林、灌叢和覆蓋度在5%以上的草甸草原和採伐跡地。

生活習性

分布區局限,危害不嚴重。食植物綠色部分。夜間活動。其它生態習性不祥。天敵主要為蛇、豹貓、鼬類。

分布範圍

分布在甘肅南部的臨潭、卓尼,陝西南部的寧陝、周至獲得標本。還分布於我國古北界最南緣四川的西部、西北部,青海的東部。
鄭生武,宋世英主編,秦嶺獸類志,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06,第391頁

種群現狀

中國林跳鼠是珍稀古老物種,數量稀少、分布間斷,在分類學及動物地理學方面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因生存環境破壞,林跳鼠數目在不斷減少。
林跳鼠林跳鼠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

亞種分化

中文名拉丁學名
林跳鼠指名亞種
Eozapus setchuanussetchuanus
林跳鼠甘肅亞種
Eozapus setchuanus vicinu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