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棣

林祥棣

林祥棣(1934年2月8日—2018年7月29日),江蘇南通人,光電技術與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科技大學首任校長。

1952年林祥棣從南通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機械系光學儀器專業;1956年本科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系統工程總體組組長;1973年到四川省大邑縣參與組建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先後擔任科技負責人、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199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院長;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任西南科技大學校長(任期至2004年);2005年被聘為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光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同年被聘為四川大學國防科技研究院院長;2018年7月29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逝世,享年84歲。

林祥棣長期從事光學和光電跟蹤測量技術的系統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祥棣
  • 外文名:Xiang-di Lin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南通
  • 出生日期:1934年02月08日
  • 逝世日期:2018年07月29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34年2月8日,林祥棣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友誼橋下西堂子巷31號。
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全家遷居上海。
1940年,就讀於上海坤範女子中學附屬國小。
1943年,隨全家遷返南通,就讀於南通城北國小。
1946年,就讀於南通中學,先後就讀於南通中學國中部和高中部。
1952年,中學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讀機械系光學儀器專業。
1956年,本科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先後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室主任(1956年3月至)、研究所系統工程總體組組長。
1973年,奉上級命令到四川省大邑縣深山山溝,參與組建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先後任光電技術研究所科技負責人、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199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院長。
1997年11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2000年1月,出任西南科技大學校長(至2004年),是西南科技大學成立後的首任校長。
2005年4月,被聘為四川大學物理學院光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11月1日,又被聘為四川大學國防科技研究院院長。
2018年7月29日凌晨2時15分,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4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林祥棣領導和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廣電工程的研製。研究光電跟蹤測量系統的誤差分析方法和建立了其數學模型;提出光電掃描交會測量時不同步誤差的實時校正法和交會測量多目標的相關判別法;用空間目標的亮度變化判別其性質法;指導低溫光學系統研究,在100K低溫環境下保持其成像質量接近衍射極限。20世紀90年代提出和組織開展微光學研究。
  • 科研成果獎勵
1985年林祥棣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此外還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二等和三等獎6次,和光華科技二等獎一次。

人才培養

  • 學科建設
2005年林祥棣任職四川大學以來,積極推動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與建設,指導學校物理、電子信息、光學工程等學科發展規劃及青年人才培養工作,提出集成整合學校科研力量,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研工作,親自謀劃並參與多項國家重點重大項目申請,建議並組織申報了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提升了四川大學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競爭力。
  • 指導學生
1988年林祥棣指導的研究生雷澤寬以論文《微弱視頻信號檢測方法的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碩士學位。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6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0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
中國科學院“七五計畫”先進工作者
863高科技計畫先進工作者稱號(兩次)

社會任職

林祥棣曾擔任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中國宇航學會測控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四川省光學學會理事長,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2000年1月開始林祥棣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委員會(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政協科技委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顧問團副主任。

人物評價

林祥棣是中國第一代光學跟蹤測量系統“150-1”工程核心成員,中國光學和光電跟蹤測量系統工程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的光學技術與儀器工程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他一生著眼國家需要,把畢生的心血奉獻給了黨的科技和教育事業,他愛黨愛國、勤懇敬業、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多項殊榮,為國防和科教戰線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四川大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