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中藥)

林檎(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檎,中藥名。為薔薇科蘋果屬植物花紅Malus asiatica Nakai的果實。分布於華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等地。具有下氣寬胸,生津止渴,和中止痛之功效。主治痰飲積食,胸膈痞塞,消渴,霍亂,吐瀉腹痛,痢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林檎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蘋果屬
  • :花紅
  • 分布區域:華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等地
  • 採收時間:8-9月果實將成熟時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90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千金·食治》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文林朗果《本草拾遺》,來禽《本草圖經》,花紅果《滇南本草》,沙果《品匯精要》,五色林檎、金林檎、紅林禽、水林禽、密林禽、黑林禽《綱目》,蜜果《群芳譜》,聯珠果、頻婆果《植物名實圖考長編》。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酸、甘,性溫。

歸經

入胃、大腸經。

功效

下氣寬胸,生津止渴,和中止痛。

主治

痰飲積食,胸膈痞塞,消渴,霍亂,吐瀉腹痛,痢疾。

相關配伍

1、治水痢,林檎十枚半熟者,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食醫心鏡》)
2、治小兒痢,林檎、構子同杵汁,任意服之。(《子母秘錄》)
3、治小兒閃癖,頭髮豎黃,瘰癧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子母秘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或搗汁。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不宜多食。

炮製

採集加工:8-9月果實將成熟時採摘,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4-6cm。小枝粗壯,幼時密生柔毛,老時暗紫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5-5cm,有短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11cm,寬4-5.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上面有短柔毛,逐漸脫落,下面密被短柔毛。花兩性;傘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於小枝頂端;花梗長1.5-2cm,密被柔毛;花直徑3-4cm;萼筒鐘狀,外面密被柔毛;萼片5,三角披針形,長4-5mm,先端漸尖,全緣,內外兩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長;花瓣5,倒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8-13mm,寬4-7mm,基部有短爪,淡粉紅色,雄蕊17-20,花絲長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5),基部具長頸毛,比雄蕊稍長。梨果卵形或近球形,直徑4-5cm,黃色或紅色,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2800m的山坡陽處、平原砂地。分布於華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本品梨果扁球形,直徑2.5-4cm,表面黃色至深紅色,有點狀黃色皮孔。頂端凹而有豎起的殘存萼片,底部深陷。氣清香,味微甜、酸。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抗氧化作用。

相關論述

《齊民要術》:“奈、林檎不種,但栽之。取栽如壓桑法。又法,栽如桃李法。林檎樹以正月二月中,反斧斑駁椎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