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枝春故居

林枝春故居

林枝春(1699~1762年)字繼仁,號青圃,閩縣林浦鄉(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村)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枝春故居
  • 居主:林枝春
  • 逝世時間:1762年
  • 出生於:1762年
林枝春生平簡介,拆除前建築現狀,構件保存狀況,價值評定,

林枝春生平簡介

林枝春少孤,窮而奮。雍正元年(1723年)中舉人。雍正八年考取中書。乾隆二年(1737年)以進士第二人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三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又充“一統志館纂修”。乾隆六年為順天鄉試同考官和充武英殿纂修,校勘經史局,擢翰林院侍講,冬,提督河南學政,改祠堂辦義學,獎掖貧苦學子入讀。乾隆七年擢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講學士,次年改通政司右通政。乾隆十三年,承旨作《玉瓮歌》,勒石於承光殿壁。是年冬,出為江西學政,第二年轉為左通政。乾隆十五年裁減冗缺,改為副使。乾隆十七年乞假歸里,在福州鰲峰書院主講8年,教人以嚴,每逢十五日,皆召集學生列坐鑒亭,示以“立品持躬之要”;又創舍溶貢院,作《禁巫鬼議》,反對迷信。
林枝春著有《青圃文集詩集》、《日知錄》、《聞見錄》、《學庸說》、《五經辨疑》等。乾隆二十七年逝世,年63歲。

拆除前建築現狀

在未拆除前經過初步勘測,根據其建築形制,應屬於明末清初時期古建築,該建築原為正落兩進,另側落和園林部分的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現已作為名人故居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為建設烏山廣場,市政府決定對故居的正落主座作為易地修復對象予以保護。拆除前由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進行各項勘查工作:拆卸的構件編號、拍攝以及落架、搬運、保存。市古建所進行現狀實測工作。
該正落主座為面闊五間、進深六間的純穿斗式明代木構古建築。

構件保存狀況

落架後其所有構件(除夯土牆無法移走),其餘均運至烏塔會館主座內。直至2002年烏塔會館主座因原構架本來就殘損嚴重又遭遇較大的颱風,發生大部分坍塌。存放在主座內的木構件,連同塌落下來的木構架和瓦礫等混雜一起。僅用一些油氈
遮蓋,防日曬、風吹雨淋,場地排濕通風條件極差,並且存放已有長達9年時間,存放的木構件必定遭受白蟻和雨水的侵襲,根據估算木構件重新可利用率很低。
石礎等石構件和瓦件基本損壞不嚴重。具體構件的保存狀況還有待逐件翻揀、搬運後才能確定其保存狀況。

價值評定

林枝春故居與福州古民居形制基本類同,藝術構件精美在福州古民居中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