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鎮

城門鎮

城門鎮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南台島東南部, 地處閩江、馬江、烏龍江沖積平原,三面環江,北望鼓山,南朝五虎山,東觀三江之流納入東海,西與蓋山鎮接壤,西南與螺洲鎮為鄰,是省會福州市的南大門、福州新區的主戰場。

城門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古代有過許多名人墨客,更有世間罕有的“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從近代到現代,有民國海軍上將陳紹寬、生物學家林傳光博士、數學家陳景潤院士、物理化學家梁敬魁院士、航天工程技術專家梁守磐院士等傑出人物。

2017年,城門鎮行政區域面積5400公頃,常住人口10265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門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州市倉山區
  • 下轄地區:城門村,黃山村,臚雷村等25個村
  • 電話區號:0591
  • 地理位置: 
  • 面積:5400公頃
  • 人口:102653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林浦泰山宮【宋帝行宮】
  • 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 火車站福州火車南站
  • 車牌代碼:閩A
歷史沿革,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歷史名人,社會事業,

歷史沿革

唐末,閩王王審知曾在此駐軍,以木柵欄為營而得名柴門,後諧音轉今名城門。
城門鎮
民國時期稱四維鄉,隸屬林森(閩侯)縣白湖區。
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閩縣置侯官縣, 武德八年廢侯官縣入閩縣。城門地區和蓋山地區分別屬閩縣 溫泉鄉和高蓋鄉。
武周長安二年(702年),再分閩縣置侯官縣,
元和三年(808年)並閩縣入侯官縣,長樂、侯官縣兩縣劃歸福唐縣(今福清市)管轄,城門地區屬福唐縣。
元和五年(810年),從 福唐縣劃出侯官縣,復長樂、侯官兩縣,元和五年,復析侯官縣置閩縣。
鹹通二年(861年)此時閩縣、侯官縣實為閩侯縣之前身。
五代十國時期,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稱閩王,閩國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城門地區仍屬閩縣。
閩國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審知卒,子延翰立,稱威武軍留後,城門地區屬閩縣。
閩國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稱閩王,十二月被王審知養子延稟所殺,延翰弟延鈞繼,尋封閩王。城門地區屬閩縣。
閩國龍啟元年(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元龍啟,隸屬不變。)改閩縣為長樂縣,侯官縣為閩興縣。閩國永和 元年(935年),長樂、閩興復名閩縣、侯官縣。閩國永隆二年(941年),閩縣再改稱長樂縣,次年又復原名,此時兩縣皆隸於長樂府。
閩國永隆元年(939年),王審知少子延羲殺繼鵬自立,改元永隆,翌年稱大閩皇。隸屬不變。
閩國天德三年(945年),延政以福州為東都,改國號為閩。八月王氏亡,復名福州。隸屬不變。
吳越國文德十八年(947年),福州為吳越國占領,閩縣屬吳越福州威武軍。
吳越國文德二十一年(951年),改福州威武軍為新武軍,閩縣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開始 ,宋代 至明代的 城門地區屬閩縣開化西鄉和安仁鄉,蓋山地區 屬閩縣高蓋南鄉和安仁鄉、懷安縣移風鄉。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閩縣屬之。明萬曆八年(1580年),懷安縣併入侯官縣。
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稱帝福州,改福州府為天興府,順治三年復原名,閩縣、侯官縣隸屬之。清代城門地區屬於閩縣 , 蓋山地區 分別 屬閩縣和侯官縣。
民國元年(1912年)
5月5日,閩縣、侯官縣裁撤歸併,改稱閩侯府,原兩縣一切事務均歸閩侯府接收管理。
閩侯府印信於5月12日起用,福州府印信同日作廢。
閩縣、侯官縣印信重新啟用,
民國2年
3月,閩縣、侯官縣合併為閩侯縣, 城門地區和蓋山地區同屬於 閩侯縣 。隸屬東路道。 民國3年,東路道改稱閩海道,閩侯縣為其轄縣。
民國14年廢道建省,閩侯縣直屬福建省。
民國22年12月11日,“福建事變”(簡稱“閩變”)後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4個省、2個特別市,閩侯縣歸閩海省管轄。
民國23年,“閩變”後,福建設行政督察區,閩侯縣屬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管轄。
民國 30年 ,福州 淪陷 ,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駐地 遷 福安縣
民國23年(1934)9月,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將閩侯縣的高詳、光俗、至德、欽仁、紹惠、江左6里地域劃到長樂縣,故現在 城門鎮 和 長樂隔閩江相望。
民國33年10月10日,閩侯縣改名林森縣,隸屬關係不變,福建第一行政督察專區駐地 遷 永泰縣。
民國36年4月,林森縣和連江、長樂、福清、永泰、閩清、羅源、平潭縣改直屬福建省。
民國38年8月17日,林森縣隸屬於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區。
1950年4月,林森縣復名閩侯縣,隸閩侯專區。
1956年3月,閩侯專區裁撤, 閩侯縣直屬福建省。1958年稱城門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閩侯專區恢復,閩侯縣又歸其管轄。
經國務院批准,1970年2月17日閩侯專區專區駐地移駐莆田, 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 同年6月,改稱莆田地區,管轄閩侯、福清、永泰、長樂、閩清、連江、平潭縣。 閩侯縣改隸莆田專區和莆田地區。 1971年7月,從莆田地區 閩侯縣劃城門公社(今天城門鎮和螺洲鎮、蓋山鎮、倉山鎮等 )實際 到福州朝陽區(後來的倉山區,原郊區1970年2月初撤銷,1975年恢復)。 1973年7月23日至今,閩侯縣實際改隸福州。 “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東方紅公社, 1971年劃歸福州市朝陽區(今倉山區),1975年劃到福州郊區管轄, 1984年稱城門鄉,1992年改為鎮。轄城門、敖峰、臚雷村、龍江、浚邊、青富、洋坑、湖際、下洋、梁厝、謝坑、安頭、樟嵐、獅山、濂江、紹岐、福濂、潘墩、連坂、黃山、臚廈22個村、64個自然村。1994年有1.4萬戶、6.8萬人。
城門鎮於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億元鄉行列,1990年中國鄉鎮企業10大100強評選中名列全國產值最高的100個鄉鎮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鄉鎮企業局授予“十強鎮”稱號,199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億元,“三資”企業產值4.4億元,出口交貨總值4.3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719元,達到省定的小康鎮標準。

經濟發展

城門鎮地處閩江、烏龍江交匯處沖積平原,土地肥沃。1980年前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民有豐富的種水稻經驗。農副產品以“一紅三白”(即柑桔、茉莉花、蘑菇、牛奶)聞名。改革開放以來調整農業結構,建設“菜籃子”工程,1994年有菜地156.2公頃,水果514.5公頃,茉莉花地205.9公頃,水稻273.4公頃。年上市蔬菜15612噸,水果6750噸,生豬3.5萬頭,鮮牛奶5010噸,蛋品1500噸,水產品1158噸,家禽45萬隻。現有鎮辦企業33家,村辦企業567家,聯戶和個體辦企業3900多家。產業有花茶閥門、鞋帽、服裝眼鏡印刷建築建材船舶石材運輸等11大類。其中茉莉花茶為名特產品,有茶廠257家,年加工花茶1萬擔,遠銷全國各地。龍江村的眼鏡、湖際村的閥門、潘墩村的運輸業等已成片集中發展。商業網點遍布全鎮,有18個供銷社網點、16個農村市場、300多家個體商販,年銷售額1160萬元。
原莆田地區交通局車隊之的城門車隊(福州城門鄉排下村)併入1984年10月成立的莆田市運輸公司,組成莆田、城門兩個車隊, 截止1989年全公司有職工102人(其中幹部14人,管理人員18人、駕駛員50人,修理工13人,售票員7人)。其中,城門車隊有貨車18輛、車場一個,修理車間及油庫各一座,貨運業務以莆田鹽場 至福州二化廠為主。 其中,莆田車隊以客運為主,有客車16輛,翻斗車5輛,主要路線有莆田至廣東 汕頭、浙江溫州,福州、石獅、泉州,及其莆田市的短途客運。
截止1987年公司年客運量 2 8萬人次,年貨運量3.71萬噸, 年產值209萬元,年創利潤26.2萬元,固定資產175萬元。
該鎮天天有大量的通過324國道的福州等福建北部和東北部和西北部等省內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國道客運班車通過,此路線的貨車更多,坐國道客運班車到涵江區車程約1.1小時,到莆田市車程約1.5小時,到福清市車程約半小時,走瀋海高速公路更快。

基礎設施

福峽路貫穿境內6.9公里,鎮東南端烏龍江大橋通向閩侯縣長樂區福清市莆田市、泉州等。該鎮距義序機場3公里(早已取消民用),距福州長樂機場30公里,水路6哩達馬尾港碼頭和馬尾開發區。已建成9.2公里的環鎮公路和80公里的鄉村主幹道。1992年經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放投資區,1994年已引進外資項目5個,已投產2個,正在建設3個,總投資1600萬美元和1286萬人民幣。另8項已簽約協定,其中外資5家,內資3家,總投資分別1700萬美元和1.2億人民幣。已建成電訊大樓萬門程控電話及郵電大樓,已裝機近5000門,可直撥全國和國際長途。有福州市在鎮內建的22萬伏南郊變電站和5萬千瓦柴油機發電站已投入供電。日產40萬噸自來水廠前期工程已開動。

歷史名人

城門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古代有過許多名人墨客,唐代的名僧謝師備,今倉山區境內第一個進士邵楚萇,宋代右丞相鄭涓(湖際村),
明代兵部尚書林瀚(林浦村)一家的“七科八進士、三代五尚書”,清代榜眼林枝春,民國時期海軍上將陳紹寬(臚雷村),陸軍部次長上將林之夏(城門村)等20多名高級將領及教育學家陳可忠(臚雷村)。當代有著名數學家、科學院院士陳景潤(臚雷村),著名火箭設計師、科學院院士梁守盤(梁厝村),前航天部長林宗棠(城門村),生物學家林傳光博士(城門村)、物理化學家梁敬魁院士等。著名古蹟、文物有梁厝村唐代龍瑞寺千佛陶塔(1972年移鼓山湧泉寺)及唐代的大殿基座石雕,
林浦村的宋代末代皇帝趙昰曾駐蹕過的泰山宮,御道街,宋井,文天祥廟,獅頭山摩崖題刻、造像及林浦村、臚雷村、連坂村宋代石橋,明代林浦村的尚書里、進士坊等。

社會事業

鎮內林浦村的濂江書院建於宋代。民國時期境內村莊普遍辦有私塾。1994年有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0所完全國小,37所幼稚園(班),在校學生12379人。有1所衛生院、1所影劇院、8家卡拉OK歌舞廳、3家錄像放映廳、30多家電子遊戲室、2個農民公園、1個民辦度假村、7家民辦圖書室、1家鎮辦有線電視網、5家村辦有線電視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