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芳

林承芳,男,(明)字開先,黎民表之甥。舉進士,授翰林編修。善書,篆、隸、行、革學舅各體似之。

基本介紹

  • 本名:林承芳
  • 字號:字開先
  • 所處時代:明
  • 主要成就:舉進士,授翰林編修
林承芳,男,(明)字開先,黎民表之甥。舉進士,授翰林編修。善書,篆、隸、行、革學舅各體似之。《詹氏小辨》
明理學名臣考議
林承芳
國家崇古右文,賢哲輩出。其間德誼文章,勛猷節概,彪炳先後,末易更仆數也。自河津薛德溫氏出,始以理學名臣著稱一代。嗣起者實盛千弘、成之際雲。余嘗考之,蓋有十五先生焉。
薛德溫之光明峻潔,首明性學,固濂洛之儔匹也。道明德尊,不屈不撓,如立千仞之壁而稱一代之人豪者,吳子傳也。厭末作之蠹心,惡異端之害道,真知獨詣者,陳剩夫也。襟懷灑落,默契道體者,陳公甫也。事親講學,清苦嚴毅,其議論實由於涵養體驗所得者,胡叔心也。以聖賢為可師,侃侃立朝,操履恪然一出於誠者,陳士賢也。洞洞落落,白日青天,泰山喬嶽者,羅彝正也。仕籍四十有七年,在朝不滿九載,而收忠義恬退鮮倫之許者,張廷祥也。仕多善政,學求本源者,周梁石也。風度豪邁,力追風雅者,莊孔易也。三已三仕,躭嗜著述者,黃仲昭也。不煩矯厲⑮,操修篤實,獨立千黃、莊、羅、陳之間而自成一家者,章德懋也。忘身以直諫,憂國而忠君者,張克修也。雅志儒術,闡發幽秘,掖人心而系名教者,蔡介夫也。才識亞於賈誼,志節類乎陳亮 ,忠款幾於屈原者,鄒汝愚 也。
之數先生者,或隱或顯,或去或不去,或乘時遇主而試其經綸康濟之猷,或顛越貧踣汲汲以死。然要其體驗於身心,發揮於事業,皆明於理而究於學,卒澤於仁義道德,粹如也。餘生也晚,十五先生而在,雖為之執鞭,所欣慕焉,又何能置一詞雌黃 其間哉!
雖然,語及於理學,則生有志焉。蓋理者天命人心之所自來也,即所謂性也。而學則復性者也。故君子之學,以復性為主,而博文約禮,則所由以復子性之功也。性一復,則由吾心喜怒哀樂之中,而達於上天無聲無臭之妙。融貫完粹,表里洞暢,而所謂一本者,亦自得之矣。及其自得:或以勳業顯,或以直節著,或以述作傳,或以主靜名,而要之皆德性用事。勳業非功利之私,直節非血氣之用,蓍作非支離之習,主靜非偏枯之學。岷嶓 肇其源,百川纖委而達江河矣。崑崙肇其巔,萬山蜿蜒而峙喬嶽矣。十五先生所以巍然當代而獨以理學稱者,不以此歟?不然,則當代名臣如楊文貞 之相業,李文達 之才猷,於肅愍 之濟艱難,陳忠襄 之定國計,又胡可少哉!而何卒不得與十五先生並列也?
余獨怪今之言學者號為心性,而夷考其行則不掩焉者,固不足比數。其卓然自信,希心性命者,又流於禪寂。及究其所學,又往往托白沙主靜之說以自解。嗟乎!自理學興起之後,其中費議論者,惟宋之象山 ,國朝之公甫耳。不知公甫之學,得於延平。延平教人默坐,澄心體認天理。天理若見則人慾退,聽而講學有力。而公甫之語賀克恭也,亦令靜坐中養出端倪,方有商量。夫所謂端倪,非即天理若見者乎?所謂商量,非即講學有力者乎?其與林緝熙 一書,闡揚曾點 樂處。至於理會分殊,本末具舉,讀之洒然。質諸延平所以語晦庵 者,悉為吻合,亦可謂得濂洛之要津者矣。夫得濂洛之要津者,而目之日禪,可乎哉?惟小陂之游,門徑稍別,後之人遂從而霄壤之。所謂矮人觀場,隨眾悲喜者矣。
今上崇尚儒紳,風勵天下,乃使公甫與胡、王二氏 ,俎豆宮牆,可謂千秋盛典。而王氏良知之旨,亦與陳氏主靜之學,相為發明,而及其成大功、排大難,此豈寂寞枯禪者所能辦耶?乃議論未定之初,猶有觀望可否之議,此小人不樂成人之美者也。因論十五先生事,得並論焉。
重刻十三經註疏序(館課)
林承芳
今上登極之十二年,大司成②臣某上疏曰:”士所貴通經學,古維十三經註疏,故未鐫於學宮。士或不得考覽,非所以專經右文,廣勵學宮之業也。臣等請得率屬訂校奏上。幸下大司空③給資鐫之大學,斯亦明經造士之助。”制曰:”可。”於是下大司空,給資授鐫如所請。既訖。上命臣某序其端。臣謹拜手序曰:
夫士惟上所向,則竭蹶而趨之。茲上不以經術望士哉!古者,士得觀於全經之難也,然猶款闕④而請,編蒲⑤而識,乃今得坐而卒業焉。士所不象上之指,專精趨學者非夫也。天下自茲彬彬多經術之士矣。然國家以宋儒傳注取士,今舍而取於漢者,何也?夫宋固摭⑥夫漢者也,博乎漢然後知宋之源也。自漢儒傳訓詁,宋儒因而釋其義。夫義主理,理,吾心所固有者也。即微⑦宋儒,吾得而以心逆之也,訓詁非得焉。則譬之胡越之人,聽中國之言語,徒瞠其目相視而不相通也。微漢儒為之譯,宋亦安所釋其義也哉!
且也儒者之不能盡窺聖人之奧義,將使人膠其說而不復深探聖人之旨,則不若第傳其訓詁,人人自得以心而逆聖人之意可也。漢之去聖人也未遠,其說又或有所受,顧安得執宋之說以廢漢。夫聖人之意,不能畢窺,則盡其說經者而存之,以待後之聖人。聖人之經有時乎?明者也,斯固皇上加惠庶士之意也。然則士宜何如致力哉?臣觀漢初諸臣,引為經說多離而少合,然往往能樹俊偉之業,迄今可稱誦。乃其後辨析精微,曾不睹其勛伐,豈所謂窮經致用者非耶?則以我用經,與以經博我者異也。
繼今治是書,能優遊自得味道之腴則大善,即不然,如古所稱治官蒞民,皆有廉節,稱其好學庶幾哉,猶可以無愧。脫若曲學阿世⑧,自矜稽古之榮,至使人謂十三經掃地,則上意謂何?臣不佞,願與學士大夫交儆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