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脂膏

松脂膏又名杜衡膏,古方劑,主治白禿及癰疽百瘡,外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松脂膏
  • 別名:杜衡膏,古方劑
  • 主治:白禿及癰疽百瘡,外敷
  • 處方來源:《千金》卷二十二
基本資料,其它介紹,

基本資料

【藥物組成】黃芩1兩,當歸1兩,黃耆1兩,黃連1兩,芍藥1兩,大黃1兩,蠟1兩,芎藭1兩。
【方劑主治】癰腫。
【製備方法】上(口父)咀,合松脂1斤半、豬脂0合半,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綿布絞去滓,火炙,敷紙上。
【用法用量】隨腫大小貼之,1日易3次,即痊癒。

其它介紹

松脂膏:《聖惠》卷四十
主治: 頭瘡經年不愈。癤腫,酒渣鼻。
成方: 松脂3分,黃連3分(去須),川大黃半兩,水銀1兩半,黃芩1兩,苦參1兩(銼),蛇床子1分,白礬半兩(燒令汁盡),胡粉半兩(合水銀,入少許水,同研令星盡)。
製作: 上為細末,用臘月煉了豬脂,調令稀稠得所。
出處: 《聖惠》卷四十。
用藥方法: 每日敷瘡上。
松脂膏:《普濟方》卷三一三
主治: 一切癰疽發背,潰後日夜疼叫口不合。
成方: 松脂1斤,豬脂半斤,大黃1兩,白蠟4兩,細辛半兩,防風半兩,黃芩半兩,芎藭半兩,白蘞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莽草半兩,黃柏半兩,白芷半兩,黃連半兩,麻油半兩(一方有黃耆1兩,一方無麻油)。
製作: 上(口父)咀,先煎2脂、白蠟令烊,次納諸藥,三上三下,以綿絞著水中為餅。
出處: 《普濟方》卷三一三。
用藥方法: 取少許火炙之,敷油紙上,貼瘡處。
松脂膏:《千金》卷二十二。
主治: 癰腫。
成方: 黃芩1兩,當歸1兩,黃耆1兩,黃連1兩,芍藥1兩,大黃1兩,蠟1兩,芎藭1兩。
製作: 上(口父)咀,合松脂1斤半、豬脂0合半,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綿布絞去滓,火炙,敷紙上。
出處: 《千金》卷二十二。
用藥方法: 隨腫大小貼之,1日易3次,即愈。
松脂膏:《聖惠》卷九十一。 詳細>> 主治: 小兒白禿瘡及諸癬。
成方: 松脂半兩,天南星1分,川烏頭1分(去皮臍),膩粉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別研如膏),清油2兩,黃蠟1兩。
製作: 上為末,先取油、蠟,入於瓷器內,以慢火熔之,後下諸藥末,和攪令勻,熬三五沸,膏成候冷。
出處: 《聖惠》卷九十一。
用藥方法: 塗瘡上,日再用之。
松脂膏:《普濟方》卷二八五。
主治: 癰腫膿潰。
成方: 松脂1斤(煉煮),(月區)脂3合(生),椒葉1兩,白蠟3兩,蛇含1兩,黃耆1兩,芎藭1兩,白芷1兩,當歸1兩,細辛1兩,芍藥1兩。
製作: 上切,以水先煎脂、蠟烊盡,納諸藥,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
出處: 《普濟方》卷二八五。
用藥方法: 用剪故帛,量瘡大小,塗膏貼之,日夜各1次。
松脂膏: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主治: 耳聾。
成方: 松脂3分,巴豆1分(去皮心),大麻子仁3分,熏陸香3分,食鹽3分。
製作: 上藥和搗如膏,丸如棗核大。
出處: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三。
用藥方法: 納於耳中,1日換1次。
松脂膏: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見《聖惠》卷四十。
主治: 頭面上風。面上風瘡,黃水流出,或癢或成痛。
成方: 松脂1兩,石鹽1兩,杏仁1兩,蜜1兩,蠟1兩,熏陸香2兩,蓖麻仁3兩。
製作: 上熟搗作餅。
出處: 方出《千金》卷十三,名見《聖惠》卷四十。
用藥方法: 剃淨百會上發,貼膏,膏上安紙,3日1易。若癢,刺藥上,不久風定。
松脂膏:方出《聖惠》卷六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三○○。
主治: 肉刺。
成方: 柏樹上白膠1兩,松脂1兩,黃蠟半兩。
製作: 上藥合於火上,煉成膏。
出處: 方出《聖惠》卷六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三○○。
用藥方法: 將貼之,用物系定,明日自挺出落地。
松脂膏:《千金》卷十三。
主治: 白禿及癰疽百瘡。
成方: 松脂6兩,礬石1兩,杜衡(一作牡荊)1兩,雄黃1兩,附子1兩,大黃1兩,石南1兩,秦芎1兩,珍珠1兩,苦參1兩,水銀1兩,木蘭1兩。
製作: 上(口父)咀,以酢漬1宿,豬膏1斤半煎之,以附子色黃,去滓,乃納礬石、雄黃、水銀,更著火三沸,安濕地待凝。
出處: 《千金》卷十三。
用藥方法: 以敷上,每日3次。
松脂膏:《聖惠》卷六十五。
主治: 久惡瘡,黃水出流。
成方: 松脂1兩半,熏陸香1兩半,牡羊脂3分,亂髮灰半兩(細研),生地黃汁5合,石鹽半兩(細研)。
製作: 上藥先煎羊脂、松脂、熏陸香等烊,次下地黃汁煎令稠,即入發灰並鹽,和令勻,成膏。
出處: 《聖惠》卷六十五。
用藥方法: 每日塗2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