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節

松節

松節,中藥名。為松科植物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雲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枝幹的結節。油松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馬尾松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赤松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雲南松分布於西南地區及廣西。具有祛風燥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濕痹,歷節風痛,腳痹痿軟,跌打傷痛。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松節
  • 別名:黃松木節、油松節、松郎頭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目
  • :松科
  • :松屬
  • :油松、馬尾松、赤松、雲南松等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日華子》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一、藥材性狀,二、飲片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枝幹的結節。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祛風燥濕,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主治

風寒濕痹,歷節風痛,腳痹痿軟,跌打傷痛。

相關配伍

1、治風濕關節炎:松節18g,桑枝30g,木瓜9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大骨節病:松節7.5kg,蘑菇0.75kg,紅花0.5kg,加水50kg,煮沸至25kg,濾過加白酒5kg。每次服20ml,每日2次。(《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醋等。外用:適量,浸酒塗擦;或炒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多於採伐時或木器廠加工時鋸取之,經過選擇修整,曬乾或陰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劈碎,用水洗淨,浸泡3-4h,撈出,潤透,待軟切片,曬乾或烘乾。

形態特徵

1、油松:又名短葉松、紅皮鬆、短葉馬尾松、東北黑松、紫翅油松、巨果油松。喬木,高達25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規則較厚的鱗狀塊片,裂縫及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樹樹冠平頂,小枝較粗,褐黃色,無毛,幼時微被白粉;冬芽矩圓形,頂端尖,微具樹脂,芽鱗紅褐色,邊緣有絲狀缺裂。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厘米,徑約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具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二型層皮下層,在第一層細胞下常有少數細胞形成第二層皮下層,樹脂道5-8個或更多,邊生,多數生於背面,腹面有1-2個,稀角部有1-2箇中生樹脂道,葉鞘初呈淡褐色,後呈淡黑褐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狀。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厘米,有短梗,向下彎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常宿存樹上近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長1.6-2厘米,寬約1.4厘米,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長6-8毫米,徑4-5毫米,連翅長1.5-1.8厘米;子葉8-12枚,長3.5-5.5厘米;初生葉窄條形,長約4.5厘米,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2、馬尾松:又名青松、山松、樅松。喬木,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3、赤松:又名日本赤松、灰果赤松、短葉赤松、遼東赤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桔紅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塊片脫落,樹幹上部樹皮紅褐色;枝平展形成傘狀樹冠;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被白粉,無毛;冬芽矩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微具樹脂,芽鱗條狀披針形,先端微反卷,邊緣絲狀。針葉2針一束,長5-12厘米,徑約1毫米,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皮下層細胞一層,稀角上二至三層,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長5-12毫米,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長4-7厘米;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成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不久即脫落,卵圓形或卵狀圓錐形,長3-5.5厘米,徑2.5-4.5厘米,有短梗;種鱗薄,鱗盾扁菱形,通常扁平,稀具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稀無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毫米;連翅長1.5-2厘米,種翅寬5-7毫米;子葉5-8枚,長2.5-4厘米,初生葉窄條形,中脈兩面隆起,長2-3厘米,邊緣有細鋸齒。花期4月,球果第二年9月下旬至10月成熟。
4、雲南松:又名長毛松、青松、飛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灰色,深縱裂,裂片厚或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脫落;枝開展,稍下垂;一年生枝粗壯,淡紅褐色,無毛,二、三年生枝上苞片狀的鱗葉脫落露出紅褐色內皮;冬芽圓錐狀卵圓形,粗大,紅褐色,無樹脂,芽鱗披針形,先端漸尖,散開或部分反曲,邊緣有白色絲狀毛齒。針葉通常3針一束,稀2針一束,常在枝上宿存三年,長10-30厘米,徑約1.2毫米,先端尖,背腹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半圓形,二型皮下層細胞,第一層細胞連續排列,其下有散生細胞,樹脂道約4-5個,中生與邊生並存(中生者通常位於角部);葉鞘宿存。雄球花圓柱狀,長約1.5厘米,生於新枝下部的苞腋內,聚集成穗狀.球果成熟前綠色,熟時褐色或栗褐色,圓錐狀卵圓形,長5-11厘米,有短梗,長約5毫米;中部種鱗矩圓狀橢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鱗盾通常肥厚、隆起,稀反曲,有橫脊,鱗臍微凹或微隆起,有短刺;種子褐色,近卵圓形或倒卵形,微扁,長4-5毫米,連翅長1.6-1.9厘米;子葉6-8枚,長2.8-3.8厘米,邊緣具疏毛狀細鋸齒;初生葉窄條形,長2.5-5厘米,較柔軟。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1、油松:生於海拔100-2600的山地。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山東、江蘇等地。
2、馬尾松:生於海拔1500以下山地。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赤松:生於溫帶沿海山地和平原。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南京一帶有栽培。
4、雲南松:生於1000-2800m的山地林中。分布於西南地區及廣西。

性狀鑑別

一、藥材性狀

1、油松:呈扁圓節段狀或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塊狀,長短粗細不一。表面黃棕色、灰棕色或紅棕色,稍粗糙,有時帶有棕色至黑棕色油脂斑,或有殘存的栓皮。質堅硬而重。橫斷面木部淡棕色,心材色稍深,可見有同心環紋,有時可見散在棕色小孔狀樹脂道,顯油性;髓部小,淡黃棕色,縱斷面紋理直或斜,不均勻。有松節油香氣,味微苦辛。
2、馬尾松:與油松相似。表面黃棕色、淺黃棕色或紅棕色,縱斷面紋理直或斜,較均勻。以體大、色紅棕、油性足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項。

藥理作用

鎮痛抗炎作用。

現代套用

臨床用於治療風濕病關節疼痛,跌打瘀血腫痛,失眠,水腫,濕疹,大骨節病,齲齒牙痛和水田皮炎瘙癢等。

相關論述

論松節治風濕關節筋骨痛:李時珍:“松節,松之骨也。質堅氣勁,故筋骨間風濕諸病宜之。”(《綱目》)

附註

在產地以枝幹的結節入藥者,還有同屬植物華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分布於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四川、湖北、貴州、雲南及西藏;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