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地新村

松毛地新村

松毛地新村隸屬於雙龍營鎮雙龍營行政村,屬於 壩區。位於雙龍營鎮西邊,距離村委會3 公里,距離鎮政府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毛地新村
  • 所屬地區:雙龍營鎮雙龍營行政村
  • 面積:144畝
  • 人口:176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144畝,海拔1473米,年平均氣溫16.1 ℃,年降水量1218毫米,適宜種植小麥、烤菸、玉米、油菜、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有耕地144畝,其中人均耕地1.0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有鄉村人口176人,其中農業人口174人,勞動力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4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1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4畝(其中:田0畝,地144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戶飲用井水,有3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4戶通電,有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1%和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6%和3%)。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9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34戶均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水庫移民)。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50%;畜牧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頭,肉牛10頭)。農民人均純收入137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農村經濟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鄉村人口176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174人,勞動力75人。該村是苗族集居村寨。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4人,參合率 82%;享受低保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 距離距離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0戶,占農戶總數的9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松毛地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雙龍營第一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人,其中小學生19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該村無集體經濟收入,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名單如下:
楊春華
楊自昌
楊春良
楊桂美
陶美芬
陶美芬
馬貴芬
李天偉
楊自林
楊小花
楊全蘭
李慧玲
陶楊化
楊連飛
楊全鋒
楊樹春
楊光明
楊春方
王保紅
古紹芬
楊麗美
李桂仙
楊配英
楊小花
楊光傑
楊張氏
王美蘭
楊橋生
楊春國
楊美英
王永明
黃紹明
王雙全
楊光旭
王永平
周蘭英
楊海湘
楊美蘭
李紹榮
黃楊氏
楊春玉
楊光良
楊美英
黃正光
馬正芬
周文煥
李海雲
黃正國
楊飛花
楊珍
李蓮
王秀珍
楊 飛珍
楊志成
李桂英
黃秋燕
李光榮
古文珍
李江龍
張玉英
楊桂芬
楊建平
楊文山
王聰
李天偉
楊建飛
熊李英
王明
李會蓮
楊春芬
楊艷
王興
周蘭芬
楊春全
楊文雲
王朝忠
楊春林
羅紹英
羅秀芬
楊王氏
楊光華
楊生富
李文龍
楊翠珍
黃武艷
楊生之
王會芬
楊翠玉
楊婷嬌
楊輝
楊福義
楊光英
楊文華
楊進芬
楊福青
楊翠英
王秀芬
熊高英
楊福祥
楊朝之
楊福花
楊樹光
楊福英
王金花
楊福貴
王樹仙
楊正昌
楊先成
楊正光
楊春山
李明英
楊先光
馬秀珍
楊春海
楊升才
楊馬芬
楊文明
楊春麗
楊升陸
楊黎明
黃葉交
楊金林
楊升全
楊春山
胡樹菊
王李林
黃美英
李江全
胡桂林
楊小芬
楊海艷
王秀英
黃會珍
李紹龍
楊海超
楊樹生
代翠蘭
楊秀英
楊海蘭
黃紹芬
楊光新
李光輝
楊自明
李江山

基層組織

該村僅有黨員1人,男性黨員1人。設團支部1個,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進程緩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亟待改善;3、 經濟來源渠道單一,農民增收十分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大力扶持烤菸特色產業,進一步鞏固烤菸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