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螺殼

東風螺殼

東風螺殼,中藥名。為蛾螺科動物泥東風螺Babylonia lutosa(Lamarck)和方斑東風螺Babylonia oreolata(Lamarck)的殼。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具有制酸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疥癬,燙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風螺殼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腹足綱
  • :狹舌目
  • :蛾螺科
  • :東風螺屬
  • :泥東風螺、方斑東風螺
  • 分布區域: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 採收時間:10-12月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生理特性,生長環境,性狀鑑別,化學成分,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殼。

性味

味鹹,性涼。

性味

歸胃、肺經。

功效

制酸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

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疥癬,燙傷。

相關配伍

1、治胃酸過多:東風螺殼(煅)研末,5-10g,沖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2、治疥癬,燙傷:東風螺殼(煅)研末,茶油調敷。(《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煅研末沖,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東風螺捕得後,取殼洗淨,曬乾。

生理特性

1、泥東風螺:貝殼長卵圓形,質堅厚,一般殼高56-70mm,寬約為高的2/3,螺層8-10層,縫合線明顯,螺旋部呈圓錐形,每層迅速增高,膨圓,基部3-4層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殼表灰白色,外被黃褐色表皮,有些個體具有隱約的淡褐色斑塊。殼表光滑,生長線明顯。殼口長卵形,內面白色,有光澤。外唇較薄,內唇加厚外卷。臍不深。有的個體臍孔被內唇所遮蓋。前溝短,呈U字形缺刻,後溝小。在殼基部圍繞臍孔和螺軸有一半圓形的粗肋。厴角質,長卵圓形,堅厚,棕色,核位於前內側。
2、方斑東風螺:又名號子螺。貝殼長卵圓形,質堅固,一般殼高72-84mm,寬40-46mm,形狀似泥東風螺而稍大。螺層約9層,縫合線處呈階梯形,使縫合線成淺溝狀。殼表白色,被黃褐色殼皮,具有紫褐色或紅褐色的四方形斑塊,體螺層上有3行斑塊,上面一行斑塊較大。殼口呈半圓形,殼內面白色,可透視殼面斑塊顏色。

生長環境

1、泥東風螺:生活於7-30m水深的軟泥或泥沙質海底。肉食性。我國分布於東海、南海。
2、方斑東風螺:生態環境及分布與前種同。

性狀鑑別

1、泥東風螺:貝殼呈卵圓形,高6.0-7.0cm,寬3.0-4.0cm,殼寬約為殼高的2/3。外表面光滑,黃褐色,外有一層薄的殼皮,內表面白色,有光澤。螺旋部呈圓錐狀,約占殼高的1/2,體螺層膨大。殼口長卵形,前溝短,形成一個大的缺刻;後溝小。質重而堅實。氣微,味微鹹。
2、方斑東風螺:貝殼形狀與前種相似,但殼表面呈白色,外被以黃褐色殼皮,殼面染有紫褐色或紅褐色的四方形斑塊,體螺層上的斑塊排成3行,上面的1行極大;殼內面白色,可清晰透視殼面斑塊的顏色。

化學成分

貝殼主要含碳酸鈣。

相關論述

1、《中國藥用海洋生物》:“制酸,解毒。用於胃酸過多。”
2、《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制酸止痛的功能。主治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瘡癬疥癩。
3、《中國動物藥志》:“治燙火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