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漁村

東門漁村

東門漁村位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東門島上,與石浦鎮城區隔港相望,擁有大馬力鋼質漁船240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門漁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
  • 地理位置:石浦鎮東門島上,與石浦鎮城區隔港相望
  • 人口:3806人
基本村情,歷史沿革,文化習俗,

基本村情

漁業經濟發達,被譽為“浙江漁業第一村”。現有住戶1210戶,人口3806人,果園面積274畝,山林面積1799畝,海水養殖面積200畝,全村80%以上青壯年從事海洋捕撈業。
東門漁村山海兼備,風光旖旎,海防歷史悠久,島上古蹟、古貌、人文景觀眾多,海洋文化歷史遺存豐富,漁家風情濃厚,是一個“活炭”的漁文化博物館,以“漁家樂”為主題的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2007年東門漁村經濟總收入超過3億元,其中漁業產值2億元,村級集體資產達1800多萬元,農漁民人均純收入1.38萬元。

歷史沿革

東門漁村是石浦鎮的一個村,與石浦鎮隔海相望,依山傍港,全村有近4000人口,居民大多以漁為業。東門漁村歷史悠久,至今還有“新石浦,老東門”之說,島上居民為保護歷史遺存盡心盡力。唐神龍二年(706年)象山立縣,它是轄村之一,明代昌國衛從舟山遷到東門。東門漁村北港口為銅瓦門,南港口為東門門頭,扼航路要津。

文化習俗

在東門島,百姓年年熱熱鬧鬧過元宵節。相傳,明代嘉靖年間,倭寇大舉入侵石浦,戚繼光的軍隊和老百姓眾志成城,奮起抗擊。在一次軍民歡慶抗倭大捷的晚宴中,各種菜餚洗切好正準備下鍋燒煮,忽接探子報告,另一支倭寇為報復前來進犯,眼看軍情危急,伙夫匆忙將各種小菜統盤倒入鍋內摻上薯粉,做成“糊粒”,將士們你一碗我一碗像吃著“珍餚美味”,個個士氣大振,奔赴戰場,一舉全殲殘敵,這一天正是正月十四。從此,家家吃“糊粒”以示紀念,“十四夜”成為本地最盛大的節俗。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誕辰,也是東門漁民揚帆出海,北上岱衢洋捕洋山黃魚的啟程日。島上漁民尊奉的媽祖是一位有求必應的海上保護神,這在浙東沿海極為罕見。出海前,舉辦祭海神媽祖廟會,確保平安與豐收,成為漁村一年中的盛事。廟會自十五日開始,拜祭天后媽祖,備三牲福禮,薦享天后,虔誠祈禱。上供時間必選漲潮時分,以期財源隨潮滾滾來。午後開始演戲,日夜連台,演五天至十天不等,號“出洋戲”。期間,村民招親致友,賓朋盈門,天后宮常常擁擠得水泄不通。洋山黃魚汛,於農曆六月二十日結束,東門漁船從岱山返航歸里。天后宮熱鬧非凡,演戲慶豐收,慶平安歸來,稱“謝洋戲”或“還願戲”。由高產漁船出資包演,盛時連演七天七夜。漁民把漁汛豐收平安,歸功於天后媽祖庇佑,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在天后宮舉行隆重的謝洋祭媽祖典禮。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前,為祭祖先,村民在海岸邊或港邊舉行放水燈儀式,表示漁村民眾對海上遇難人的一種懷念,也表示對大海的崇敬。一次放水燈,少則幾百盞,多則上千盞。水燈載著做燈人和漁家的希望與祝願,順著潮流,漂向遠方。漁村各家都要做“羹飯”,購來好菜,添上美酒,祭祀祖先,要發麥糕,還要做麥餅筒。麥餅筒以麥粉糊烙成一張張圓圓薄餅,不可烙焦,要有極好的韌性。然後將餐桌上豐盛的菜餚,如肉絲、魚片、豆芽、米麵、菜乾等,夾放在薄餅中,像蠟燭包那樣裹起來。葷素皆有,味道極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