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蒙古人民自治軍

東蒙古人民自治軍

1946年1月16日,東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科右前旗葛根廟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政府委員15名,博彥滿都當選為政府主席,瑪尼巴達喇為副主席,哈豐阿任秘書長;選出哈豐阿、特木爾巴根、阿思根等45人組成政府“小呼拉爾”。19日,發表了《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宣告》,宣布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正式成立。東蒙自治政府成立後,組建了民族武裝東蒙古人民自治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蒙古人民自治軍
  • 成立時間:東蒙自治政府成立後
  • 司令:內防部長阿思根
  • 建制:計有第1、2、4、5、6五個師
簡介,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簡介

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成立後,由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內防部長阿思根(漢名:李友桐)兼任司令,計有第1、2、4、5、6五個師的建制。由王爺廟起義官兵組成的民警總隊整編為自治軍騎兵第1師,莫德勒圖任師長,都固爾扎布任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團1500餘人。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一帶組建了騎兵第2師,師長烏力圖,參謀長白音布魯格,政治部主任李鴻範,下轄由五個旗地方武裝改編的5個團2000餘人。昭烏達盟地區組建了騎兵第4師,和子章任師長,下轄6個團3000餘人。此外,還有包啟文領導組建的興安支隊和那欽雙合爾領導組建的第6支隊。1946年3月,又將扎蘭屯地區(即原偽興安東省,後改稱納文慕仁盟)的民族武裝整編為自治軍騎兵第5師,師長鄂嫩日圖,政委朱子休(西滿軍區幹部),下轄5個團2000餘人。呼倫貝爾自治政權的保全總隊也改稱為自治軍第6師,登登泰任司令員。1946年1月,在哲里木盟地區開闢工作的阿思根、烏力圖等東蒙領導人,在鄭家屯與中共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李富春等舉行會談,就相互關係問題簽訂了協定(時稱《呂阿協定》)。協定決定,東蒙自治軍接受西滿軍區的領導和指揮,共同打擊反動武裝;西滿軍區向自治軍派駐政工人員,並提供武器彈藥和給養援助。根據《呂阿協定》,西滿軍區委派趙石等幹部擔任了自治軍第2師政委及各團政委或副團長,第2師部隊奉命配合東北民主聯軍參加了著名的四平保衛戰
內蒙古民族武裝內蒙古民族武裝
1946年6月3日,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改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
烏蘭夫檢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1947年5月)烏蘭夫檢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1947年5月)
成立興安省軍區,阿思根兼興安省軍區司令員,哈豐阿任政委,張策任副政委。1948年1月1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稱內蒙古人民解放軍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委,時轄內蒙古騎兵第1、2、3、4、11、16師及卓盟縱隊、警衛團、獨立3團、獨立5團等部,約2萬餘人。騎兵師配合東北野戰軍在東北戰場作戰,並參加遼瀋戰役;11、16師在錫察地區配合華北野戰軍作戰,並參加察綏戰役和平津戰役;其他部隊在解放區開展剿匪鬥爭,保衛土地改革,保衛解放區。在錫林郭勒盟貝子廟成立了臨時剿匪指揮部,王再天任總指揮,奎璧任政委,集中追剿竄擾錫察草原的各路土匪。伊盟蒙漢支隊等各支部隊統一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伊克昭盟支隊,解放了準格爾旗;卓盟縱隊與騎兵第4師合併為騎兵第10師,在昭、卓盟開展剿匪鬥爭;綏蒙軍區部隊升編為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8軍,參加華北野戰軍發動的察綏戰役和華北人民解放軍發動的第二次綏遠戰役

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

1949年5月29日內蒙古人民解放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