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鎮(四川省蒼溪縣東溪鎮)

東溪鎮(四川省蒼溪縣東溪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溪鎮位於廣元蒼溪縣北部,距縣城陵江鎮80公里。是蒼溪縣東北部周邊鄉鎮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東與龍洞鄉高坡鎮接界,南與文昌鎮石灶鄉毗連,西北同橋溪鄉相鄰,北和旺蒼縣接壤。全鎮幅員面積1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540畝,轄33個村、2個社區,143個村(居)民小組,10830戶,36360人。東河宋江)穿境而過,蒼(溪)旺(蒼)公路、蒼(溪)石(馬)公路交匯於此,水陸交通方便,素有“小重慶”之美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溪鎮
  • 外文名稱:Dong'xi Town
  • 別名:小重慶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東溪場鎮
  • 電話區號:0839
  • 郵政區碼:628441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北部邊緣,蒼溪縣東北部
  • 面積:103.8平方公里
  • 人口:33,660人(2016年)
  • 方言:四川話(川中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機場廣元機場(86km)
  • 火車站廣元火車站(20km)
  • 車牌代碼:川H
  • 黨委書記:謝繼東
歷史沿革,區沿革,鄉鎮沿革,行政區劃,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災後重建,經濟總量,發展思路,歷史文化,民間藝術,歷史名人,政府機構,社會事業,學校,人口情況,

歷史沿革

宋、元、明至清道光年間,先後屬全信鄉。元全元二十年(1286)前,部分地域隸屬奉國縣。清光緒年間(1875)隸屬東路總保。宣統二年(1910)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屬東溪鄉。

區沿革

民國二十四(1935)為四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為三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撤區,民國三十六(1947)復三區。建國後,1950年成立蒼溪縣第六區,1955年改第六區為東溪區,1992年撤區,1994年設東溪片區督辦室,1995年置東溪區工作委員會。

鄉鎮沿革

1933年9月紅軍在東溪場建區、鄉蘇維埃,建國前為東石鄉,1951年成立東溪鄉人民政府,1952年分出黎家、清泉等村為新建鄉,並改街村為東溪鎮。1955年撤鎮,復歸東溪鄉轄。1958年為東溪人民公社,1984復為東溪鄉,1986年改建為鎮,1992年撤鄉並鎮,轄橋溪、東溪、田菜三個辦事處,1994年10月,橋溪辦事處單列為橋溪鄉,1997年10月,田菜辦事處單列為田菜鄉,現東溪鎮轄原東溪鎮域。1999年從田菜鄉劃入三官、花園兩個村。
東溪鎮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0號)批覆:
應蒼溪縣政府申請予以撤銷東溪辦事處,將原田菜、雙田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東溪鎮。東溪鎮政府駐東溪場。

行政區劃

蒼溪縣東溪鎮轄友愛、大岩、大龍、小龍、英明、望鄉、金牛、廟子、黎家、勤儉、北岸、群策、花園、三官、七一、井子、馬蹄、芙蓉、光山、井塘、瓦旋、石駒、八廟、康寨、大石、雙田、八字、梁家、大堰、巨馬、柴坡、陳乾、舒家33個村委會和北泉、宋水等2個社區。

自然條件

東溪鎮地屬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山嶺連綿,溝壑縱橫 ,谷坡陡峭。一般海拔700~900米,以東溪鎮英明村的文家包主峰海拔1272.1米為最高、石灶鄉紅花村張家壩海拔408米為最低。東河自北向南流經境內橋溪、東溪、田菜、石灶四鄉鎮。本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極端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4.9℃。年無霜期260~28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但分布不均。常有夏旱、伏旱和秋澇,多大風,時有雹災。

自然資源

東溪鎮地屬山地,起伏大、山嶺綿亘,溝谷幽深,海拔在420米-1159.2米之間,有東溪古鎮、朝天門、大龍崗山、小龍崗山、三角山、龍神塘、斑竹林、狗頭山等自然景觀,正被納入川北旅遊環線規劃。本地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較長,自然植被種類繁多,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已形成了糧油、生豬、蠶桑、藥村、毛兔、獼猴桃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生產格局。
東溪鎮山水秀麗、生態優良、物產豐富、歷史厚重,商貿物流、服務業興旺繁榮,素有“小重慶”之美譽;旅遊資源豐富,有蔣家山“紅軍墓”、法定宗教活動場所“龍感寺”等人文景區,更有白鶴集聚的千畝斑竹林和萬畝國有林、宋江第一石拱橋、朝天嘴及井子、八字等新農村建設示範園、東河梯級電站等生態景區。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東溪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已形成糧油、水果、蔬菜、藥材、生豬、彌猴桃、毛兔等產業化基地。毛兔、彌猴桃已成為兩大主導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65%,東溪鎮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兔毛集散地,四川省宏聯兔毛有限責任公司落戶東溪。全鎮現有存欄毛兔50萬隻。同時,東溪鎮又是紅陽獼猴桃種植原產地,2004年獲得國家級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驗收。全鎮現有紅陽獼猴桃1萬畝,2007年底,兔毛、獼猴桃產量分別達到450噸、7600噸。毛兔、獼猴桃兩大產業已成為東溪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骨幹支柱產業。2008年獼 猴桃產品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有機食品認證,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地。

產業發展

2008年新植紅心獼猴桃2100畝,全鎮累計面積已達8700畝;建毛兔養殖專業村1個,累計飼養長毛兔31萬隻;建生豬養殖小區(適度專業規模村)4個,新引進培育相對規模以上種養業主17個。

基礎設施

2008年完成通村水泥路7.6公里;完成4座小二型水庫病險排危,標改山坪塘28口,新修塘堰3口,建防滲渠11.8千米;實施了8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投資17萬元,安裝場鎮路燈68盞,改造下水道網管2.8千米,硬化街道6800㎡,改造垃圾處理場(池、箱)及公共廁所等。2013年完成東溪水電站工程建設,成功截流。

災後重建

2008年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團結帶領人民民眾克服“5.12”汶川大地震帶來的重重困難,自加壓力,創新求實,勇爭一流,有力地推進了全年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該鎮採取了一般受災農戶自建、貧困農戶幹部幫建、地質滑坡戶聯建、企業業主捐建等方式,統一按圖紙規劃設計、統一建材調配、統一安全監管、統一驗收兌付補助資金,先後啟動了483戶農房重建,占重建戶518戶的93%。其中完成一樓主體工程187戶,重建戶可望在春節前全部搬進新居。

經濟總量

2008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43億,完成國、地兩稅總任務130.1萬元,占調整後目標的100%;完成產值千萬元規模以上企業(金農公司)年度生產目標任務;完成固定生產投資4870萬元;社會零售品消售總額完成3800萬元;農產品交易總額達6800萬元,其中僅紅心獼猴桃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560元。

發展思路

東溪鎮黨委政府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特點,積極調整思路,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東溪”為主題,不斷創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形式和方法,緊密聯繫本鎮實際,積極開拓,大膽創新,著力提高執政能力,深入實施“產業立鎮、工業強鎮、商貿富鎮、項目活鎮、科教興鎮”的工作思路,務實創新、攻堅破難,有力地促進了鎮域經濟迅猛發展。

歷史文化

東溪歷史悠久,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東溪鎮建蘇維埃;1934年紅軍曾在黃貓埡殲敵田頃堯所部1萬餘人;1945年美國偵察機去襄樊老河口執行偵察任務返蓉時。飛至東溪上空因缺油迫降東溪李渡壩。東溪著名人物有反帝、反封建的農民起義首領溫全武;曾任北京衛茂區司令員、中央候補委員的吳忠將軍;國民党進步人士、原河南開封市市長陳維新等。

民間藝術

東溪鎮有風格多樣的民間歌謠。人們除了將歌謠作為表情達意,用以助興、減輕勞累的載體,尤以山歌最為民眾喜愛。東溪鎮歌以五聲音節為主,歌詞多為四句,聲腔高亢、嘹亮、剛健、樸實,內容廣泛,是當地民間口頭文學的重要代表。
為將山歌這一藝術形式發揚光大,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勃勃生機。東溪鎮成立了民間藝術團體“十八道水”農民藝術團,藝術團經常到各村、學校巡迴演出,參加縣上比賽,與其它鄉鎮、兄弟縣區的民眾團體聯誼,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

歷史名人

吳忠(1917-1988)東溪鎮小龍村人,1933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軍長、北京衛茂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中共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五星紅旗勳章。
陳維新(1875-1955),原名朝吉,字表甫三,東溪場人,民國四年(1915)任中國基督教上海青年協會交際主任,1917年任中國派往歐洲華工隊“五育”幹事,曾出席凡爾賽萬國和會(旁聽),會後旅遊歐美13國,在英國結識馮玉祥將軍,民國十五年(1926)任河南省開封市市長,民國三十年歸故里,設“福音堂”,辦貧民學校,伸張正義,憎恨地方權勢橫行鄉里,1952年在蒼溪縣文化館工作,同時被聘為省文史員。一生清貧,其行事人多稱道。

政府機構

蒼溪縣東溪鎮人民政府
東溪鎮負責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綜合管理,以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 文明為己任,努力構建生態、文明、富裕、平安、和諧東溪。
機構處室
黨政綜合辦公室
負責組織紀檢、監察、宣傳、政法、統戰、人大、政協、群團、人事人才、信息調研、文秘檔案、保密、督查督辦、來信來訪、後勤保障、綜合協調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
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項目和招商引資,民營經濟、鄉鎮企業、扶貧開發、勞務輸出、統計、土地管理、農村能源、環境保護及各類工作。
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
負責教科文衛、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政、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精神文明,廣播電視,村鎮建設,民族宗教,法律服務等各類工作。

社會事業

1995年,東溪鎮被列為四川省第二批省級重點小城鎮以來,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場鎮建城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商業貿意活躍,全鎮有工商業725家,其中個體工商業710家,集市貿易成交超億元;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現有中學1所、國小3所,在校師生8000多人,衛生院3所;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廣播電視入戶率達85%;電話通村23個,入戶率達60%。程控電話、移動通訊、閉路電視光纖網路覆蓋全鎮,已成為周邊鄉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學校

東溪鎮中心國小
主詞條:蒼溪縣東溪鎮中心國小校
蒼溪縣東溪鎮中心國小校位於宋江河畔素有“小重慶”美譽的東溪場北岸,距縣城約80公里。始創於光緒元年(1875年),初為東溪公立義學;民國時期(1930年)改為東溪中心國民國小校;解放後易名為東溪鎮中心國小校,名稱沿用至今。
學校占地近二十畝,運動場、教學樓、生活設施、微機室、圖書室、實驗室一應俱全,現有藏書2萬餘冊。校園綠樹成蔭,藝術牆掩映其間。
多年的發展和完善使學校目前擁有較多的學生和一流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學班24個,在校學生1400餘人。教職工59人(專任教師58人)大專及以上學歷43人,占68.2%,學歷合格率100%。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縣級骨幹教師9人。
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
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校始建於民國32年(1943年)春。當年蒼溪縣第三區民眾籌資創辦了東溪場私立宋水初級中學校,招收第一班新生40人,隨後增加到9個教學班,學生319人。
東溪鎮(四川省蒼溪縣東溪鎮)
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校始建於民國32年(1943年)春。當年蒼溪縣第三區民眾籌資創辦了東溪場私立宋水初級中學校,招收第一班新生40人,隨後增加到9個教學班,學生319人。1944年8月,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受中國共產黨南方局指派赴宋水初級中學任教,利用合法講台,傳播革命真理。後因內戰引起社會動亂,教育日趨衰落,該校於1947年停辦。
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秋東溪國小附設過兩個國中班。1960年秋,東溪場辦起了東溪初級中學校,後因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於1961年3月停辦。時至1970年9月,隨著“文化大革命”中的複課鬧革命開始,蒼溪縣東溪初級中學校又開辦了。自此在中共東溪區委、區革委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通過縣文教局撥款,在現校所在地征地8畝,開始新建校舍。1972年8月,新校舍落成,在招收國中學生的同時,招收附設高中班學生。
目前,東溪中學占地72畝,有教學班33個,在校學生總人數2000餘人,教職工有115人,中高級教師39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8%。

人口情況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6329
8646
7683
家庭戶戶數
4375
家庭戶總人口(總)
15435
家庭戶男
8055
家庭戶女
7380
0-14歲(總)
3548
0-14歲男
1907
0-14歲女
1641
15-64歲(總)
11862
15-64歲男
6270
15-64歲女
5592
65歲及以上(總)
919
65歲及以上男
469
65歲及以上女
45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545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